吴志海
语文学科是能够学习掌握其他学科的基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学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作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材体系、大纲要求、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限制。这种封闭的教学内容和陈旧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更不利于培养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对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使语文教学从应试教育的误区走出来,进而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就成了摆在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听、说、读、写等基本的语文能力,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等。语文素质教育就是根据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发展的实际需求,以提高学生全面的语文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开发学生的智慧,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为特征的学科教育活动。
语文教育的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以传授语文知识,突出能力培养,开发学生潜能,全面提高语文素质,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为宗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常规教学坚持得如何,不仅决定了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起点高低,也可以作为衡量语文教师基本功是否扎实、业务能力高低以及综合素质优劣的重要尺度。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切实抓好常规教学。
语文学科有它的基础性和工具性,是一门分支广、范围宽、实践性强的综合性学科。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驾驭技能,还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品质、世界观等多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为己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目的地教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根据教材特点和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结构、思想情感、心理特点等素质状况并参照自身的教学特长、个性,进行综合考虑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并据此编排好教学内容、过程、步骤及方法,便于在教学中加以巧妙运用,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素质。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在教学中既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努力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并从学生实际出发,尽量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师要大胆放手,学生能自行解决的问题就完全由学生自己解决。
在语文教学中,要求教师还要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综合分析,真正将语文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解放出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知识性和思想性兼顾的。而初中生正是世界观和审美观逐渐形成和完善的重要阶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时既要传授知识,更要重视文章思想性和审美情趣的发掘。
一篇好的文学作品都体现着作者对生活的独到见解,都是现实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结合,是作者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提炼和加工的结晶。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去发现和体验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并为之感动和兴奋,受到震撼和启迪,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还要充分重视文章的思想性。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浓缩了的社会,都凝聚了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奉献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最好的教材。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科学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今时代的发展需要的是有专业水平、有工作能力、有合作意识的综合素质的人才。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是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而输送人才的。只读书,读死书,只有专业知识而没有工作能力的“书呆子”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改革,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当务之急。培养具有语言交际能力,树立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的思想观念,具有合作意识的初中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