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蓉
听觉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根据听觉发展规律对聋儿进行听觉技巧训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聋儿听能得到有效的抢救和提高,促进聋儿语言的发展。
听觉较早开始发展,但成熟是渐进的,听觉的逐步发展与幼儿渐渐学会讲话的过程并行,一直到学龄为止。
早在胎儿期听觉功能已经具备,先在耳蜗底部接受低频,随着成熟过程,接受低频的部分渐渐移到耳蜗顶部,所以胎儿期对低频感觉比高频灵敏。随着脑干以及大脑皮质内的听觉区域结构逐渐形成髓鞘,婴儿听力逐渐变得敏感,有能力分辨语音中的细微差异,对高频反应持续增进,开始建立听觉分辨和回馈,可以确定声音的来源,开始对声音产生记忆。研究表明,婴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旺盛的时期,应该加强语言的跟进,并注意词语的丰富性,促进语言的快速发展。
1岁以后,孩子听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感知语言、辨别简单的语音方面。幼儿前期的孩子听力上有了各种进步,能够按照正确的顺序记住所听到的话,并对所听到的话进行认知判断,可以理解各种环境下听到的信息。此时,学会区辨噪音环境下的声音是本阶段孩子尚待发展的听觉技巧。
?
听力是通往语言学习之路,是智能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种感觉。每一项感知觉都有自己的重要时间表,3岁前是听觉发展最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时期。听觉发展的可塑性极高,到了孩子2岁左右,听觉的敏感度、频率的区分、方位的区辨、听清言语都在进步,原因在于他的脑接收处理声音讯息的方式改变了,所以他的神经细胞能对愈来愈多的细微声音反应[1]。因此,3岁前的听觉经验,对于日后能听清、能说出的语言声音范围,有着极大的、永久的影响。听力上出现问题,又没有及时干预,错过关键期,必然会对今后的方方面面产生严重的影响。
各阶段的听觉与口语发展顺序(Pollack):【听觉发展顺序】察觉→注意→辨位→分辨→听觉回馈→监听自己的声音→听觉顺序→听觉处理→听理解→高层次理解;【口语发展顺序】哭→发咕咕声→无声笑→有声笑→无意义发声→牙牙语→模仿发声→发耳语声→说儿语→说第一个有意义的字,字的组合,句子对话,具备接近成人的语法。
1)音量。自然状态下,韵母音量比声母大,语音音量在20~60 dB之间。2)时间。韵母舌位低,需要时间长,如“a”;舌位高的时间短,如“u”后、“i”前。3)频率。1 000 Hz以上的语音能量占5%,但对清晰度的贡献是60%;1 000 Hz以下的语音能量占75%,可对清晰度的贡献仅占5%。详见言语各频率范围所含声能与可懂度表(表1)。4)超语段特质。即语言中的韵律特征,如语调节奏、声调的变化,声音的高低、快慢等,超语段因素对清晰度影响很大。
听觉技巧训练的目的是提供听觉系统丰富多样的刺激以及不断重复的讯息,使聋儿能在听力受损的条件下,通过使用合适的听觉辅具,在不完整、扭曲的声音讯息中掌握听觉线索,发展出自己的听觉技巧,以增进认知概念的发展和语言的学习[2]。
1)助听器或人工耳蜗能够满足听能范围需求,进行定期的听力检查以及听觉评估。
2)最初的听觉技巧训练必须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教师要坐在孩子优耳一侧,让孩子能清楚听到说话声。
3)尽量使用听能,减少视觉线索,仔细观察、耐心等待孩子的反应,的确不懂的时候再给他视觉或者是肢体上的一些提示,在聋儿了解后,再让聋儿听一遍。
4)坚持持续有效的听能输入。听能输入的内容应该是聋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常用的,在输入时要使用物品的真实名称。例如:避免说“把鞋子放到那儿去”,而应该说“把鞋子放到鞋柜里”,不要用这儿、那儿等来替代具体的名称。
5)让聋儿觉得聆听是有趣的。在游戏中进行听觉技巧训练,采用活泼有趣的形式和丰富直观的教玩具,保持聋儿的好奇心以及注意力,如套圈圈、钓鱼等。
6)坚持正面具体的鼓励。在训练中坚持采用积极鼓励的态度,可以激发孩子听的兴趣,让聋儿愿意积极配合。在鼓励时要具体,例如:“你刚才把玩具轻轻地放到盒子里了,真棒!”而不是只说:“你真棒!”
1)从最容易听到的声音开始,聋儿多是高频损失严重,所以开始时以低中频音为主。
2)引导聋儿察觉环境中的声音,学会寻找声音的来源。
3)观察聋儿对声音的反应。例如:听到电话铃声,孩子是有警觉或有寻找声音的动作,还是听到声音后眼睛向电话看去?前者是察觉,后者是辨识。
4)提供丰富、实用的训练内容,通过大量多样的声音刺激,从有无、大小、远近、组合、变化中发展听觉技巧。因为此阶段聋儿所有感官经验虽有各自的发展线路,却相互影响。
5)使用“妈妈语”(儿话语)和聋儿说话。对0~3岁聋儿使用“妈妈语”说话是最理想的听觉刺激,因为“妈妈语”用字简单,调子像吟唱,节奏较慢,抑扬顿挫,提高的音调正好符合此时最敏感的高频音域,特别有益于低龄聋儿开始学习母语的基本发音,如“宝宝,来吃饭饭”“给狗狗戴帽帽”等。
6)用拟声词的超语段特质能引起聋儿的注意,名词和拟声词同步,拟声词要建立在名词的支持上,如“滴滴叭叭,汽车开来了”。
7)童谣和律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训练。因为童谣的旋律多在低频部分,且童谣具有趣味性,哼唱念童谣时,突显语音重要线索,做节拍音韵的互动。如:《走路》强调每种动物走路的节奏感;《小白兔》强调ai音;等等。
8)输入语言的词类要多样性,不要只注重名词的输入,应该加入不同的词类,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等,这样,聋儿的听觉经验才更丰富,才更容易自然学会用不同的词语、句子进行表达。
9)必须用完整句子和聋儿说话。例如,指着苹果可以对聋儿说“妈妈买了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等,而不是重复“苹果”一词。
10)把重要的、要学习的听觉信息内容放到句子的最后。例如学习“衣服”一词,可以说“哦,这是爸爸的衣服”“床上有一件红色的衣服”等。研究表明,放在最后的内容最容易听清记住。
11)一句话中孩子有听不清的部分时,仍然以完整的句子呈现。在孩子没听清的地方注意强调,在没听清处作短暂停顿,放慢速度强调未听清的词语或音素。
12)强调重复。0~3岁聋儿的听觉训练其实就是在不断的重复中完成的,从重复中补偿随机学习不足的质与量。
总之,聆听是需要学习的。无论听觉技巧训练何时开始,都必须遵循听觉发展规律。抓住0~3岁这个关键期,根据聋儿的生理年龄、听觉年龄、听力补偿效果、语音辨识的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制订适合其发展的训练计划,进行科学的训练,增强聋儿听觉训练效果,使聋儿语言得到最大的发展。
参考文选
[1]艾略特.小脑袋里的秘密[M].薛绚,译.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295
[2]管美玲.听损儿童听觉技巧训练[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7:2
[3]韩德民,许时昂.听力学基础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4]梁巍.听清楚[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