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0-02-17 17:31于美云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5期
关键词:三角形课件笔者

于美云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成为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引人注目的焦点。随着现代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的有利工具。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参与热情;有助于化静为动,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助于扩大课堂信息量和优化师生互动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打破时空限制,真正实现小学数学的生活化,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 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成长与进步的快乐,是教师追求的目标。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学生本身固有的,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创性、趣味性来强化学生的探究欲望而引起的。在教学中,笔者总是利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欲望。

如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一课时,笔者采用故事导入、生动形象的画面、美妙的音乐让学生迅速进入动画情境。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水解渴。不大一会儿,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悟空说:“师傅和沙僧吃西瓜的1/4,八戒吃西瓜的1/3,我吃西瓜的1/6。”八戒一听很不高兴,嘟囔着说:“猴哥,你明知我的饭量大,却给我分得这么少。”孙悟空听后哈哈大笑道:“你真是个呆子!”……这时教师停下课件,问学生:“你们想知道孙悟空为什么说八戒是个呆子吗?学了今天这节课,你们就知道了。”像这样,一个小小的多媒体课件,就让整个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更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为新知识的学习形成良好的铺垫。

2 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改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上由于受教学呈现方式的限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学生感触不深,效果不好,而且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而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在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能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这一难点,笔者利用几何画板虚拟实验情境,通过形象生动的剪、拼动画,把圆平均分成16份,然后再通过动画把这16份交错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了把一个圆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过程,然后再让学生自己亲手剪拼,去感受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之间的等量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怎样才能使这个圆转化成最近似的长方形?然后再以剪拼动画把圆分成32份、64份……形象生动的分割过程一目了然。接着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水到渠成地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清楚地展现了圆形的切拼过程,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降低教学难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教学效率。

3 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扩大课堂信息量,优化师生互动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具有传输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传输质量高、交互性强、教学内容丰富、应用范围广的特点,从而有助于扩大课堂信息量,拓宽信息渠道,优化师生的互动方式,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缩短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元、角、分”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虚拟商店”,让学生充当售货员与消费者,进行仿真练习。由于信息技术演示具有“应变”“重复”的功能,因而这种练习可不断重复,使练习效果不断强化。

再如,在学生理解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概念之后,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这样的判断练习:若给出三角形三个角中的一个角,你能判断出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吗?1)露出一个钝角;2)露出一个直角;3)露出一个锐角,让学生依次进行判断。在对“露出一个锐角”的判断中,当有的学生说是“锐角三角形”,屏幕显示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当学生说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时,屏幕显示是一个“钝角三角形”……从而引起学生的困惑,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通过思考让学生逐渐认识到:因为三种三角形中都有锐角,所以,只露出一个锐角是无法判定这个三角形是何种三角形的,从而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4 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打破时空限制,真正实现小学数学的生活化,从而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

新课标指出:数学要尽可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经验是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和凭借,是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前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动画等形式和友好互动的界面打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创设虚拟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真正实现小学数学的生活化,从而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在一节“数学活动课”中,笔者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游览齐国历史博物馆的情境之中:某学校参加游览活动的学生共有207人,教师12人。门票价格为成人票每张10元,学生票每张5元,50人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团体票每张6元。要求是让学生替他们设计出一种最为省钱的购票方案。看完课件,明确要求之后,同学们很快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终达成较为理想的设计方案。

创设生活情景,将教学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是教师一直追求的目标。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笔者先让学生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跳水比赛,并出示比赛成绩。让学生感受到小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再如教学“平移”一课时,笔者先用课件出示电梯、风车、窗户移动、旋转门等的动态过程,让学生观察:哪些运动现象是平移?哪些现象是旋转?由于这些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很自然地达成数学与生活的链接,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正以它独特的魅力走进数学课堂,悄然改变着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它为学生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要善于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融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使课堂教学信息传播的渠道更加宽广,同时也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相信信息技术能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把数学知识“用”起来,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让数学教学精彩起来。

猜你喜欢
三角形课件笔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