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语文因素 把好审题关

2010-02-17 15:50张晓文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9期
关键词:名词术语读题题意

■张晓文

一涉足数学课堂,便深感解决问题使师生头痛,看到众多有经验的教师都把重点放在分析说理上,或是分析法,或是综合法,笔者便试着模仿,认真揣摩教学程序,用准备题铺路,紧抓解题思路,真是煞费一番苦心。但是,教学效果往往让人尴尬,课堂上热热闹闹,作业中参差不齐,更让人失望的是后进生还是用害怕而又呆愣的眼神望着题目。

教学的失败更让人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经过一番探索,最后笔者把问题的焦点落在“审题”上。以往教学中,一读完题,笔者就迫不及待地分析解题思路,致使理解能力差的学生跟不上节奏,头开得不好,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成了水中捞月。有人说:理解了题意,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这句话点出审题的重要性。至此,一个新的课题又摆在笔者的面前:如何才能把好审题关呢?语文教学在理解课文大意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借鉴。因此,笔者在解决问题的审题教学中,特别注意渗透语文教学因素。

1 抓方法指导,促良好习惯的养成

日常教学中,一读完题即是说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分析数量关系,或多一个画出线段图的步骤。事实证明,这样过于仓促,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以至于分析解题思路时疲于应付。因此,笔者在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后,要求学生“一读、二划、三复述”。

1.1 认真读题

1)要求学生边读边思,主要用默读方式。一开始默读有困难,可先用低声读,然后过渡到默读,一定要纠正部分学生扯着嗓子高声读题,却不思考题意的坏习惯。

2)要求学生反复读几遍。让学生仔细读题两遍,甚至更多,并对于每次读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一遍,先要求学生把句子读通顺,不要把数字、字词读错,或把句子读破。第二遍,可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题意,也可在理解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读,如关键词语要加重语气地读。这一“招”实践下来效果很好。如某题中有这样的问题:“小卡车比小汽车少行多少千米?”部分学生随随便便地把先提到的“小卡车的辆数”作为被减数,而据题意“小汽车的辆数”是大数,应作为被减数。后来,要求学生重读“少”字,这样加深印象,起到自己提醒自己的作用,错误情况大大减少。

3)逐步提高学生的读题能力,多为后进生提供机会。后进生审题能力差,往往囫囵吞枣,所以教学中尤其要重视提高他们的读题能力,在教学中耐心地等一等,给他们表现的机会,给予适当鼓励,克服他们的畏难情绪,增强自信心。

在读中理解题意,是审题环节中简便易行的方法,有时以读代讲,效果也不错。

1.2 细划符号

为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题意,理解重要词语的意思,理清数量关系,可以指导学生划划点点,加上标注,或者补充词语。一般用双竖线把解决问题的条件和问题分开,用横线把条件断开,用波浪线表示问题,用着重点表示关键词语。

1.3 复述题意

语文课中,用复述课文大意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弄懂课文内容,这个经验也可运用到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有些学生并不能做到一边读题一边思考,马马虎虎一读,自以为读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题意,检验他们是否真的理解题意了。某些解决问题是用书面语言叙述的,比较难理解,用口头语言来复述题意还可以帮助其他学生弄懂题意。

1)一般复述题意。复述题意的能力是不断培养起来的,一般是先按教师的提问复述,养成良好的复述习惯,再由学生独立复述,使思维与语言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复述能力。

2)对关键词句复述。通过“一读二划三复述”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同时可以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提高理解能力。

2 抓词语教学,促解题思路的形成

2.1 名词术语教学

在解决问题的复述中,有一些名词术语对理解题意和确定解法有决定作用。例如,表示数量之间关系的名词术语有一共、共有、还剩、相差、几倍、平均、增加、增加到、缩小、减少等;反映工农业生产及生活常识的名词术语有亩产量、月产量、平均产量、增产、超额、原计划、实际、打折、优惠、利息、纳税等。对于这些名词术语要着重讲解,初教时要写在黑板上,并举例分析,还可指导学生用名词术语造句,也可作比较练习。

例如,在下面的片断中,因首次接触“计划”和“实际”,笔者愿花时间,让学生理解好新词。

师:[出示题目,在“计划”和“实际”下加圈]“计划”和“实际”是两个新词,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计划”是指做事前,心里想怎样去做,心里打算好怎样。“实际”是指事情做了后,结果是怎样。

师:真会动脑筋,可有的同学还不怎么明白,我再举个例子说明:星期天小明要做作业,他心里想用1个小时做完作业,结果因为他做得认真,只花了半个小时就做完作业。那么用“计划”和“实际”可以怎样说?

生:小明计划用1个小时做完作业,实际半个小时就做完了。

师:同学们能不能讲讲家中、学校中的事,把“计划”“实际”说进去?

生1:爸爸给了我10块零花钱,我计划1个星期用完,实际我1个星期只用了7元。

生2:我到商店买笔,计划用2元钱买1支笔,实际上2元钱买了2支笔。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已经理解了“计划”“实际”的意思,再理解题意也就不难了。

2.2 代词的教学

植树节上植树,哥哥植树6棵,他的2个弟弟各植4棵,他们一共植树多少棵?这道题目中的“他”是指哥哥,“他们”是指哥哥和2个弟弟。另外,题中的“各”字对理清数量关系很重要,表示分别的意思。

2.3 副词的教学

在解决问题中经常用到副词,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这对理解题意也是不可忽视的。

【例】甲、乙两地相距315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2小时行了90千米。1)照这样计算,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几小时?2)照这样计算,从甲地到乙地还需要几小时?

两题只有一字之差,解题方法和解题步骤却大不相同。第1小题的数量关系式是“路程÷速度=时间”,第2小题的数量关系式是“剩下的路程÷速度=时间”。通过对比练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对“还”字的敏感,从而能理解好有“还”字的句子的意思,理清数量关系,正确解题。

2.4 常识性的概念

解决问题中出现的某些常识性的词语,也可能成为学生解题的“拦路虎”,教师必须清楚地、通俗地讲解这些词语。

【例】一个煤矿今年第一个月产煤60万吨,第二个月产煤50万吨,第三个月产煤70万吨。这个煤矿第一季度平均每天产煤多少万吨?

题中要求“第一季度平均每天产煤多少吨”,学生必须了解“年、月、日”的知识,“今年”是2010年,是平年,因此第一季度有90天。不懂这个常识,解题就会发生困难。

3 结束语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如果能自觉地抓审题教学,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目的明确、设计精巧地抓好审题训练,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定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学生能自己审题,也就具备了自己处理书面材料的能力,这种能力正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才所必不可少的。■

猜你喜欢
名词术语读题题意
笑笑漫游数学世界之理解题意
弄清题意 推理解题
心爱的读题猫
审清题意,辨明模型
《现代临床医学》名词术语书写要求
《现代临床医学》名词术语书写要求
《现代临床医学》名词术语书写要求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