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九
专业群是指由若干个专业技术基础相同或紧密相关﹑表现为具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要求、并能涵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的、由若干个专业组成的一个集群[1]。专业群各专业可以是同一专业大类中的专业,也可以是不同专业大类中的专业,能否归为一个专业群主要以是否拥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技能)要求来划分,并且专业群中的各专业或专业方向、面向企业中的岗位群,均能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其基本的实践性教学。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内涵,并不是简单地等同于专业目录、课程设置,而是一个包含教学资源、师资配备、实训体系在内的系统。高职院校开展专业群建设,对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有着重大意义。高职英语专业教学目标是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人才,高职英语专业群的建设应该围绕产业链﹑职业岗位群为基础,形成
一个“1+X” 模式的英语专业群,即建立一个以重点建设应用英语专业为龙头, 以多个岗位职业群为专业方向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英语专业群的构建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专业群的建设应以服务产业为目标,通过对某个产业链应用性人才需求状况的结构分析,构建与该产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专业群体系,形成链条式专业群。例如,宁波地区有八千多家外贸企业,国际贸易发展迅速,因此,宁波地区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群可以围绕着国际贸易这条产业链进行。国际贸易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围绕这条产业链形成众多岗位群。在国际贸易产业链上有生产加工﹑贸易﹑物流﹑银行﹑保险﹑商检和海关等企事业单位,与应用英语专业关系较大的岗位群主要有外贸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货代员﹑保险业务员﹑外销员﹑报检员﹑报关员等。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以工学结合为关键, 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英语专业群的必须以国际贸易产业链中的岗位群为基础构建。英语专业群的最佳模式是“1+X”模式,其中“1”是以应用英语专业为龙头骨干,“X”是专业模块方向,如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国际商务﹑国际会展﹑涉外文秘等。另一方面,高职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专业群也可以围绕职业岗位群构建,即专业群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构建,与职业岗位(群)保持一致性。专业群的构建要考虑企业岗位的设置背景,针对某个行业一组相关的职业岗位来设置专业,满足企业岗位群的需要,尽可能多地覆盖行业岗位群,按照“一个专业为核心、多个岗位群为方向”的原则,构建“应用英语专业为核心专业,以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国际物流﹑国际金融﹑涉外翻译﹑涉外文秘等多个岗位群为方向”的专业群框架。“1+X”模式英语专业群构建过程中,“1”要作“精”,“X”要作“丰”。
“1+X”模式英语专业群建设是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和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职业的核心能力由英语语言能力和职业岗位技能与素养共同构成,因此,“1+X” 模式英语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是“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是核心基础,这是学生未来能胜任日益国际化工作岗位的必要条件和优势;其次,要使学生掌握够用的未来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岗位操作能力。最后,构建基于“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和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目标”的课程内容体系以及基于第一、第二、第三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高职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1+X” 模式英语专业群内各专业学科基础相近,在课程内容上有相当一部分共同的理论和技能基础,因此,课程体系适合采用“平台+模块”式的模式构建。首先,“1+X” 模式英语专业群课程体系“平台”部分由公共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和岗位基础平台构成。
公共基础平台的课程依据国家对高职院校学生基本素质的总体要求开设的,这些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健康﹑应用文写作﹑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职业素质养成等。专业基础平台主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这是应用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涉外工作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基础英语综合﹑英语阅读﹑英语口语﹑英语听力﹑二外等。岗位基础平台重点为学生进入各专业模块方向打下基础,同时强化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主要课程有:外贸英语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实用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视听说﹑实用翻译技巧﹑岗位认识实习等。模块方向课程则根据不同模块方向设置,重点使学生掌握够用的模块方向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具备模块方向行业内的职业岗位基本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各专业模块方向课程的学分和课时总体相等。学生经过一年的公共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和岗位基础平台课程的学习,根据自己的专长﹑志向﹑兴趣和社会需要选择专业模块方向。其次,“1+X” 模式英语专业群课程体系“模块”部分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人才需求而设置,也要结合英语专业的特点围绕涉外产业链职业岗位群确定。因此,“1+X” 模式英语专业群课程体系“模块”专业方向可设国际贸易模块方向﹑国际物流模块方向﹑国际物流模块方向﹑国际商务模块方向﹑国际会展模块方向和涉外文秘模块方向等。
另一方面,在模块方向课程设置要依据职业岗位需求和工作过程,并且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融“教﹑学﹑做”于一体,将培养职业岗位准入和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所需的核心能力纳入教学内容,同时将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国际贸易模块方向职业岗位群为:外贸单证员﹑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外销员和报检员等,而与之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国际商务单证员资格证书﹑外贸业务员资格证书﹑外贸跟单员资格证书﹑外销员从业资格证书和报检员资格证书等。因此,还要建立与“1+X” 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认证点和考点。
“1+X”模式英语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还必须对岗位群各职业模块方向的工作岗位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依此确定所开设的课程。进行工作岗位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必须邀请企业和行业专家参与,专业教师也要深入生产一线进行锻炼和调研,对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归纳和分析,依此确定教学内容和开设课程。
“1+X”模式英语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做合一,实践理论一体化,突出岗位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行第一﹑第二﹑第三课堂联动,同时把职业素质养成渗透到各环节之中,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X”模式英语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由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组成。第一课堂以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为依托,完成课内实训教学任务,同时包括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第二课堂以英语学习俱乐部为载体,下设英语口语协会﹑英语读写社﹑英语短剧社﹑英语杂志社﹑英语影视社﹑英语翻译社﹑英语晨读社等社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任务驱动﹑行为导向教学理念组织学生参加英语演讲﹑论坛讨论﹑口语竞赛﹑辩论赛﹑短剧表演﹑配音演唱﹑名作赏析﹑翻译服务等活动,从而增强学生运用英语“做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真正做到英语教学 “教﹑学﹑做”一体化。
强化“1+X”模式英语专业群双师团队的建设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和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关键环节,其建设内容:一是建设一支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专职教学团队;“双师型”专职教学团队的建设能够推动 “1+X”模式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促进工学结合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能力以及科研水平,有利于建立一支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为一体的专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要定期到基层企业实习锻炼或兼职,以提高岗位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适应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教学要求。“双师型”专职教学团队要根据“1+X”模式英语专业群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组建,首先要突出英语专业的基础“1”,其次要有利于专业模块方向的教学和发展,因此“双师型”专职教学团队可有以下几个教学团队组成:英语专业基础课程群教学团队;英语专业视听说技能课程群教学团队;英语专业国际贸易方向课程群教学团队;英语专业国际物流方向课程群教学团队;英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课程群教学团队;英语专业国际会展方向课程群教学团队;英语专业涉外文秘方向课程群教学团队。二是建设一支岗位实践操作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兼职师资队伍。聘任兼职教师是加强“1+X”模式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和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兼职教师应由企业﹑行业专家和一线工作岗位的技术能手组成,这样可以把生产﹑经营﹑管理的最新技术发展和要求体现在教学中,同时兼职教师也要与专职教师一道,积极参与专业教学改革,共同参加符合教学改革要求的教材编撰工作。三是要做好教学团队带头人的培养工作。教学团队带头人是教学团队的核心,其业务和学识水平直接影响着专业群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因此,学校有必要创造条件,加大培养力度。
“1+X”模式英语专业群应建立优质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教学资源库是指按照一定的技术规范和专业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的,由优秀的数字化媒体素材、知识点素材及示范性教学案例等教学基本素材构成的,可不断扩充的开放式教学支持系统[2]。“1+X”模式英语专业群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1)“X”模块专业方向的教材的开发。以“X”模块专业方向实践岗位的工作任务和操作能力为核心重新选择和组织专业知识体系,确认“X”模块专业方向核心能力和培养方式,同时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专职教师与企业﹑行业专家一道进行教材的整合与开发;(2)建立“1+X”模式英语专业群课程网站,“X”模块方向的网络课程建设要遵循“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构建基于岗位需求和工作工作过程的精品课程,实现教学优质资源的共享;(3)建立“1+X”模式英语专业群学生自主学习中心网络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学生英语学习人机对话平台﹑师生网络互动平台以及配备适于自主学习的电子英语图书资料﹑音带光盘等多媒体资料,使学生自主学习中心网络平台成为英语学习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岗位实践性强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是“1+X”模式英语专业群实施有效的实践教学重要保证。校内实训基地根据“X”模式专业方向岗位特点和职业能力要求,利用模拟设备﹑仿真工作流程软件,实现“教﹑学﹑做”一体化,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养成,校外实训基地则与“1+X”模式英语专业群相关的企业共建,主要安排各“X”模式专业方向学生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重点培养岗位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实训基地的管理,配备一流的实训设备和具有较强实践岗位经验的指导教师,探索有效的实训项目和方法,借助企业模式科学管理,体现企业文化,突出职业素质养成,实现实训资源的优化和共享。,
“1+X”模式英语专业群的创立有利于形成专业群体优势,更好地为区域经济产业链的发展服务;有利于节约投资,形成实践教学低成本优势;有利于凸显专兼师资团队的优势、形成高职特色和品牌优势;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复合型人才。“1+X” 模式英语专业群构建过程中,“1”要作“精”,“X”要作“丰”,突出英语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同时还要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才需求,围绕一个朝阳产业链岗位群,组建模块专业方向,强化“1+X”模式英语专业群内涵建设,实现教学最优化,从而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和复合型涉外应用人才的目标。
[1][2]袁洪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4):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