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2010-02-17 15:24□王
职教论坛 2010年23期
关键词:高职生素质教育实训

□王 佩

在我国,高职院校虽然属于高教领域中的新军,但由于近年来国家强力政策的推动,在连续不断地发展和规范中,人们已经明显地看到它的特殊性——一种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教育。因此,高职教育注重传授实用性技术知识,注重实训,注重产、学、研相结合,注重团结、协作、奋斗和创新精神,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的起源与涵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针对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存在的缺陷,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在高校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是1998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因为当时许多高校学生缺乏基本的人文素质,文化底蕴不厚,很难面对时代的挑战,所以从民间到政府,从舆论界到学术界,一致要求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这时候的素质教育主要是为了弥补人文教育的不足,因此许多高校增加了人文社会方面的课程,大力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教育活动。到了21世纪,素质教育的内涵已经突破了人文主义的局限,此时的素质教育要求全体受教育者要积极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整体素质,实现自身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技术型人才缺口增大,因此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处于发展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虽然不受高考指挥棒的制约,但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而在现代化大生产环境下,市场需求的不仅仅是技术工人,更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于是许多高职院校把素质教育作为办学主导思想之一,然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容回避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有的从技工学校发展而来,有的从普通中专院校发展而来,还有的是近年来组建的新学校。因此,学校对其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等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利用,只能尝试着进行,缺陷不可避免。而且,读高职院校是很多学生的无奈之举,这些高职生或在智力发展上、或在知识积累上、或在心理素质上或多或少的和高等院校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因此,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社会、教师和学生都存在着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学校存在的问题

1.对素质教育的内涵把握不到位。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健全的人格教育,其内容应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艺术审美和劳动技能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社会要求高职院校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样的人才就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且动手能力较强、身心健康的劳动者。而许多高职院校只重视智育,轻视德育,忽视体育,放弃美育,这样不利于高职生的全面发展。

2.忽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高等职业院校是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的设计者和引导者,一大批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职人才,将从这里开始展望和塑造他们的职业未来,将从这里获取从业的基本技能和初始动力,将从这里完成从一名学生到一名高素质的劳动者的过渡,许多高职院校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却不愿意花力气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有的高职院校只注重专业技术知识的传授,却忽略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的教育;有的高职院校因为资金、师资等原因,忽视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还有的以教育实训为名,把学生推向社会,不管不问等等,这些都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1.师德欠缺,教书不育人。“教书育人”这四个字精辟地概括了教师的神圣职责。然而,高职院校少数教师没有走出精英教育的思维模式,对高职生的水平不屑一顾,认为只要传授了书本知识,就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就是育人了。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势必导致他们在教育实践中,只满足于讲完课堂教学任务,而不去了解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缺乏爱心。调查显示,81%的学生认为,教师和学生沟通不多或对待学生冷漠;59%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学生不关心或不太关心,只有5%的学生认为和教师感情很深。

2.能力欠缺,在岗不敬业。许多高职院校教师欠缺实训指导能力,这是因为高职教师大部分来源于高等学校,几乎没有工程实践的背景,所以他们的课堂教学能力和实训指导能力都很弱。并且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部分高职教师把所从事的工作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缺乏敬业精神,不注重继续学习,对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敷衍塞责,不认真备课,上课照本宣科,不注意因材施教,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高职生存在的问题

1.人生观、价值观存在偏差。高职学生一般都在18岁至22岁之间,思维活跃,国内外各种思潮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会产生冲击,许多高职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有的高职生缺乏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无组织无纪律,凡事以我为中心,从自我出发,不关心集体和他人,自私自利,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有的高职生心理素质较差,对生活中遇到的暂时困难和挫折,缺乏思想准备和心理承受能力,产生悲观失望和心灰意懒的情绪,对人生持怀疑态度,认为“人生如梦”。这些虽然属于个人思想意识领域的问题,但是如果学校和教师不能正确引导,那么不仅影响学生个人的健康发展,而且往往对他周围的许多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集体纪律涣散、整体素质下降。

2.一些高职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有的高职生没有形成职业认同意识,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不愿意去了解和认识,更无法形成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有的高职生专业思想不够牢固,刚入学就存在着厌学情绪,有人沉溺于网络游戏,有人沉溺于谈情说爱,上课不认真听讲,考试作弊,认为“学与不学都一样,毕业时文凭照样发”;还有的高职生不愿意参加教学实训,忽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只期待毕业后做管理人才。

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一线上工作的建设者和劳动者,他们的素质影响着社会发展的速度。因此,高职院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以及社会共同努力。

(一)明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明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学校应明确其培养目标,它不同于以主要培养学术研究性人才为目标的研究性大学,也应区别于以主要培养工程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理工科本科高校。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的阐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具备良好职业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上。高职学生毕业后直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而社会发展一日千里,只单纯的掌握一项技能,很难在社会发展中立足,高职院校培养的这些复合型人才应该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人格素质相互协调发展,在知识素质中,不仅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人文社会知识、科学技术知识;能力素质中,不仅要有专业能力,更要有社会能力(包括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人格素质中不仅要有良好的品德,更要有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只有这样,高职毕业生才是受社会欢迎的具有良好职业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一生只能从事一种工作的单面手。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历来被认为是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代言人和技能的传递者,教师的言行影响着学生的品行,教师的素质影响着学生以后的工作水平。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提高师德水平,热爱教育事业,热心面对学生,真心服务学生。上高职院校本来就是许多学生和家长的无奈之举,不少学生带着无奈和自卑跨入高职院校的大门,如果教师没有爱心和耐心,依然用精英教育的标准看待高职学生,用不屑的眼神对待高职生,这样很容易导致高职生厌学,不求上进甚至自暴自弃。其次,教师应提高教学能力。高职生基础稍差,如果上课时教师只照本宣科,学生就会很茫然,所以,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将课本知识深入浅出地讲授给学生,让他们听得懂,学得会。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多样化教学,打破“教材+黑板”的传统手段,努力用“多媒体+网络”现代化的手段替代。只有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更好的实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再次,教师还应努力提高实训指导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动手能力的主渠道,也是提高他们职业素质的必要途径,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既靠他们自己摸索、练习,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所以,高职院校要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的实训指导能力,惟有如此,才能增强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培养高职生的自律意识

培养高职生的自律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在校高职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的阶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形成爱学习、会学习的良好的习惯。这就要求高职生首先加强思想品德修养,牢固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人生的价值与社会责任、社会贡献的关系,增强“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意识。其次,高职生还要学会心理自我调节,面对社会竞争加剧,生活、就业增大的压力,正确处理好理想与现实、成功与失败、个人与环境、人际交往与学习、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等关系,以提高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和改造自己的能力,克服自身认识上的片面性,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不久走向社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再次,高职生还要加强自身的职业素质培养,既包括职业意识,即对自己以后所从事的职业的认同感、使命感与责任心,这是参加工作以后爱岗敬业的思想基础。也包括职业能力(包括潜能),即参加工作以后,对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的适应性,和对工作的驾驭能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力。这都要求高职生在校期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加大实训力度,初步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知识,为毕业后从事的职业打好基础。

总之,素质教育强调通过教师的引导,调动学生求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的发展潜能循序渐进地成为现实能力,并促使他们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样的毕业生走向社会后,不管他们得到什么岗位,遇到什么问题,都会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毅力、灵活应变的能力和独立自主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素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直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建设者和生力军。

[1]陈西青.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2]戈玲.素质教育与职业素质的培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5).

[3]嵇芹珍.谈高职生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

猜你喜欢
高职生素质教育实训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