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工学结合模式刍议

2010-02-17 15:24邱志雄
职教论坛 2010年23期
关键词:工学思政课思政

□邱志雄

一、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工学结合的现状与分析

在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模式过程中,高职教育专业课的改革更有成效,这是因为专业课的职业方向、职业技能要求明确,实操性强,因此从授课计划、教材选定、教学内容、实验实训到实习、就业等方面都能加强与企业界的紧密联系,结合市场需要培养各方面的技能人才,开拓了形式多样的工学结合模式,成效卓越。

与专业课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下称思政课)工学结合模式改革却远远落后了,或者说思政课的工学结合只是空中楼阁,只看只谈不能用。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思政课的工学结合改革不受师生重视,认为思政课属于理论课,认为看看教材就可以了,不必工学结合;二是因为思政课没有职业操作的要求,学生的职业道德、思想问题与服务意识不可以用什么具体实操标准来测量的,难以找到工学结合的立足点;三是思政课从来都没有实验设备,给学生一个“思政课是没有工学结合要求”的错觉。

二、高职思政理论课实施工学结合的必要性

(一)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教育部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明解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思政课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课,必然要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育并重,引导师生创新思政课教学模,走工学结合之路,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职业意识与技能,培养分析、解决职业问题的能力。

(二)企业发展需要有敬业精神、高尚职业道德的人才支持

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成熟,特别是制造业的跨越发展,产品畅销国内外,企业对有知识、有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还要求这些应用型人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企业规章制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拥有做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对客户热情等的基本品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现有教学模式不适应高职教学的要求

尽管工学结合不断深入发展,但思政课教学仍采用课堂教学为主,重理论轻实践,尤其是脱离企业的生产实际,不能让学生感知行业、职业、商业氛围等,难以体现职业教育、就业教育的特色。这样陈旧的教学理念难以培养企业需要的具有职业道德的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四)专业课工学结合的发展对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专业课工学结合的不断落实、不断深入,学生经常走出校园见习、实训、实习,思政课教学的正常上课时间不能保证,为切实提高教学实效,必须进行教学理念的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以适应高职教学工学结合的新要求。工学结合是实现教育与企业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反映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因此高职思政课要培养符合企业、行业要求的学生,工学结合是必由之路。

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工学结合模式的基本原则

(一)思想性原则

绝大多数企业对高职人才的第一要求并非知识和技能,而是职业道德方面的水准,他们总是将人品、敬业、责任感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这就是说,职业道德素质已经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第一质量[1]。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是培养高职生的良好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与锲而不舍的职业精神,不断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坚持思想性才能保证高职思政课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向。

(二)职业性原则

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是职业,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学必须立足高职生现在的专业、将来的职业,深入了解与分析学生专业、职业的实际,深入企业了解专业技能、企业组织、职业规范,然后融会到思政课理论教学之中。坚持职业性原则有利于提高思政课工学结合的实效性。

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工学结合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

(一)鼓励思政课教师考察企业、体验职业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与实践能力,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技术交流[2]。可见推动高职思政课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教育主体转变观念是关键。既然是职业教育特色,教师必须多渠道了解与认识 “专业”、“职业”、“企业”,鼓励思政课教师到企业一线考察,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组织纪律、生活管理、奖惩制度、员工动态等,与企业管理人员、技术骨干、一线工人交流学习,了解企业新工艺、新技术,认识生产流程、工作规范、产品质量、职业道德等,教师占有这些第一手感性素材,教师扩大了对“专业”、“职业”、“企业”的认识,结合教学内容就可以成思政课工学结合的初级产品,这对落实工学结合非常重要。

(二)促成思政课教师思考专业、职业

通过考察企业、体验职业获得的感性认识作为教学素材,融入到教学理论中去,深入研究理论内容与工作规范、生产工艺、业务素质相结合,围绕“专业”、“职业”、“企业”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职业道德、企业文化教育、团队合作精神教育等,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与素质。

(三)精选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时间

现行的思想教材大多数取用本科教材,理论性强,而高职院校学生见习实习安排多,思政课的授课时间必然会减少,要全面传授全部理论是不现实的。因此,思政课教学应从高职特点出发,精选符合高职生容易接受且针对性强的理论,以学生专业职业为中心,结合理论进行职业责任、职业安全、职业成就等教育。针对学生的见习实习期长,调整思想课教学方法,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作业,把思政课教学带到见习实习中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四)按专业编排思政课教学任务

高职思政课实行工学结合,教师的工作量不轻反重,为了更有效地推行工学结合与减轻教师的工作量,高职思政课教学任务按专业编排,尽量做到课任教师能上同一专业或专业群的思政课,这样使教师在体验职业、思考专业时不因专业跨度大而无力应付,有利于老师专门研究同一专业、同一职业的考察与研究,强化工学结合教学专业性与针对性研究。

五、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工学结合的具体模式

高职思政课的工学结合也可以与专业课一样做到形式多样,同样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多渠道广泛进行,按照教学形式不同可以分为课堂教学的工学结合与实践教学的工学结合。

(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工学结合的模式

1.强化职业素养教育。高职教育各专业紧紧围绕“职业”、“企业”开展工学结合,高职思政课工学结合的核心当然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不但要求高职生有胜任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更要求高职生必须具备从事职业的优良品质。思政课不能直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但绝对可以加强学生品质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引导学生爱岗敬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养成等工学结合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中加强职业素养教育意识,就能够培养出“政治优良,事业感强”的高职应用型人才。

2.开展“企业、职业”式案例教学。思政课课堂的工学结合教学,最容易操作的是以“企业、职业”素材作为教学案例,选用具有鲜明企业、职业特色的教学案例讲活教材,思政课的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联系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企业实际、职业实际,把专业技能要求、企业理念、职业素质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宣扬职业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增强事业心、责任感。思政课的课堂教育一边学习理论,一边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教学案例,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激昂的。

3.开展“企业、职业”式问题教学。企业管理、运行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各种问题需要解决,如产品质量不合格、生产设备突然损坏、资金不到位、员工闹情绪、员工旷工、员工培训、加班加点等问题,思政教师平时就得注意收集,认真分析,深化到理论加工,形成思政课工学结合的问题素材,教学中引用这引起“企业、职业”式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分析、解决,这对于培养学生职业思维、职业行为有很大帮助。

4.开辟“职业五分钟”讲坛。鼓励学生走上思政课讲台,以“假如我是部门经理”、“假如我是部门主管”、“我要争当技术骨干”、“如何保证生产优质产品”“我所学专业的最新动态”等题,让学生主动思考职业问题,查找资料、查阅图书,形成自己的见解,并向学生介绍,促进学生对企业、职业问题进行深度思考。通过“职业五分钟”讲坛,主讲者提前准备,扩大职业视野,其他同学获益不浅,这样的工学结合模式收到很好的效果。

5.角色转换:班级以“企业组织”灌名。思政课授课班级以“企业组织”灌名,如班长为“总经理”,副班长为“副经理”,纪律委员为“质检员”,学习委员为“技术开发中心”,生活委员“办公室主任”等,把企业的整套组织搬到班级,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在教学中教师充当企业顾问,让每一学生教扮演一定的职业角色,明确企业分工的职能,模拟体验企业的运作与行为规范。

6.下达企业项目,团队协作完成。团队精神是现代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企业招聘时特别考察应聘者的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意识。思政课教师可以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企业或职业项目,这个项目单靠个人力量不轻易完成,只有发挥群体协作力量才能胜任,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精神,以适应企业的要求。

7.实现思政课教学力量多元化发展。工学结合要突出学校与企业两个操作主体的地位和作用,而不是高职院校一方的单打独斗[3]。工学结合的思政课教学力量可以多样化,不应该局限于思政课教师。最有效的是每一学期召开1-2次报告会,邀请企业经理、职业能手、成功人士或者优秀毕业生到学院给专业学生的思政课做报告,介绍专业最新动态、科研攻关方向、专业人才供求信息、企业管理、员工思想,让企业参与到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必然会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8.参观考察专业名牌企业。开展思政课工学结合,我们可以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利用周六、周日走到学院附近的名牌企业中去,让学生融入企业的真实环境中,掌握专业技能,提升学生对职业技能的认识,感悟企业文化,体会职业意识,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与严肃认真的敬业精神。单纯的校内思政课是难以实现这种教学效果的。

9.寒暑假开展企业、职业调研。思政课可以利用寒暑假向开课年级的全体学生布置企业职业调研,调研内容必须与所学专业相关或相近,开学后上交调研报告,思政部评选优秀的调研报告,并适当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这种调研活动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拓宽了学生的职业视野,为学生走向社会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10.课外企业、职业阅读活动。一般而言,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以理论讲授为主,但受学时限制,思政课的工学结合不可能做到全面,相当多的企业、职业知识,更多的要靠课外阅读。思政课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阅读的参考书,由学生选择阅读。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职业知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职业问题和分析职业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学结合的模式

1.思政课教学融入到见习、实习管理之中。由于高职实行工学结合模式,学生的见习、实习比较多,必然影响到思政课教学。其实学生的见习、实习,正好是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最好形式,把思政课实践教学落实到见习、实习中去,研究与制定见习、实习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案,如制定《实习生思想政治表现登记表》,对学生的见习、实习实行动态的管理,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利于强化学生职业素质、提高职业技能。

2.见习、实习之前企业文化教育。学生见习、实习是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高职教学的特色,机会比较多,时间有可能是一天、几天、一周或者一个学期。基于专业课工学结合不确定因素考虑,为提高教学效率,思政课在见习、实习之前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非常必要,对学生介绍企业经营、职业规范、职业道德、企业精神、企业形象,及时对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专业技能等进行引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职业追求,有利于学生见习、实习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夯实了基础。

3.企业指导老师教育。在见习、实习期间,企业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真实的企业环境、生产设备、规章制度等,还有企业的技术骨干、管理队伍、经理老总等,他们具有在校教师所不具备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职业修养。因此在见习、实习期间把企业的各种力量纳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得到提高和深化。

4.创新思政课教学成绩的考核。由于高职生见习、实习机会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绩不仅仅局限在学校评介,成绩考核时应适当考虑见习、实习期间指导老师、企业管理人员的评价,把学生的职业修养和工作态度列入思政课的成绩,这样既有利于对实习学生的管理,也有利于学生职业的长远发展。

[1]马树超,郭扬.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38.

[2]教育部编.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M].2002(12):14.

[3]廖建华,刘慧娟.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6):48.

猜你喜欢
工学思政课思政
盐工学人
——宋辉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