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

2010-02-17 15:24康东生
职教论坛 2010年23期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岗位高职

□康东生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计算机网络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社会需要一大批专业技能性人才。而高职教育正好能弥补这一缺口——培养生产第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找准这一位置,创新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岗位的技能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以基本技能为基础、专业技能为重点、职场需要为目的、注重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界的共识。以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探讨其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与实践。

一、明确高职人才培养的定位

我国21世纪始开办高等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建校的历史并不长,但发展势头强劲,招生的人数远超过本科院校,并且学校规模不断在扩展,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众多的高等职业教育,为我国培养出了各类技术人才。但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并不是很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技术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1]但长期以来,把高职办成学历教育,忽视职业教育现象还有很普遍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沿用大学本、专科办学的模式,名称上是高职院校,却继续埋头培养传统的学术型、工程设计型高级人才,脱离了高职教育是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这一宗旨。高职教育人才的素质、知识、能力与岗位技能要求不相适应这一事实,用人单位普遍对高职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感到不满意,并且还需化较长的时间重新对上岗的毕业生进行培训,学生自己也感到在校没学到一技之长,高职办学特色不突出,专业能力与岗位能力不强,课程设置脱离岗位的需求,实践动手能力弱,理论课程偏重,对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定位没有把握准,并与岗位要求对人才技能的需求脱节,成为制约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瓶颈,阻碍了高职的自我发展与创新,要培养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以往的教育模式难以胜任,我校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和探索,进行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社会满意的专业人才,使目前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能从容面对。我校对专业的办学目标、人才定位、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等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等办学的根本问题都进行了探索研究,试验改革,摸索规律,总结提高。目前社会人才缺口量大的是需要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与实践将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理念为先导,针对专业的特点,依托岗位,融合市场,研究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构建在高职理论与实践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进程,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与实践,创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双证书”课程和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建立具有职业氛围的教学环境,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专业综合能力为主线,经专业指导委员会和业内专家们的协同工作,在市场调研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技能的链接,提出实验(实践)课与岗位工作过程相结合方法。这一实验(实践)课的创新缩短了学生就业的适应期。就高职教育而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培养生产第一线高技能应用人才目标上,而不是理论型、研究型、设计型人才培养上,其专业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学科专业”,而主要是“技术专业”,技术专业的知识构成不像普通高校的学科专业那样强调专业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逻辑性,而是由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相关联的有关知识和职业技能构成,技术专业知识强调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应用性,高职教育对学生实践训练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关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就是一个“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平均3年的技术更新周期,迫使我们对原有的教学内容实施教改与创新,是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是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需求。怎样把高职生培养为高级技能型人才?是否需要照搬本科院校或高专的课程体系?沿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传统教学体系结构?明确高职人才培养的定位,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建立一个适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有利于对高职生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二、突出高职教育办学特色

如何突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使高职院校办学充满活力:一是转变教学只是单纯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的旧观念,明确教学目的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目标”,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能够胜任计算机网络岗位的高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将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岗位知识的主动探求者和获取者。当前网络技术越来越普及,网络新技术快速的出现,当务之急是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技能教学,让学生掌握网络新知识,更快更好地学习本学科的技术前沿知识。[2]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观和质量观,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特点,鼓励学生通过在校三年获取职业资格认证书,充分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在校就具备一定的职业从业能力。

二是落实以技能教育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我们以计算机网络实训教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为基础,以一个现代网吧为案例,有点有面地介绍了一个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综合设计与开发思路方式方法。以交换机路由器配置技术为主导,培养学生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能力。以考证实训、综合实训为实训专用周,全面培养学生岗位技能能力,与校企合作办学为平台,让学生参与到公司的网页制作与信息归纳、发布的活动中去,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学了就能用、学了就有用的教学效果。

三是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建立专业委员会参与专业建设指导,掌握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准确把握计算机网络人才市场对人才需求方向,明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我们对计算机网络岗位的调查,制订出具有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突出“岗位技能”的特点,先制定本专业满足职业技能要求的相应实践性教学环节,适应岗位群的要求。安排17周毕业前的岗位培训,确保实践课达到59%。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培养计划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使学生就业前熟悉企业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维护的主要方法手段,具备上岗能力,这有别于原来高职教育,既对计算机网络理论教学水平有基本掌握,同时对实践应用能力有较高要求。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与实践的教学计划,促进了人才供需双方零距离对接,提高了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从而降低学生就业成本,减少就业风险,提高人才配置及利用效率。在明确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按照对培养岗位的能力需求分析,以岗位的职业能力项目来确定课程与教学环节的设置,体现以实际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根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教学服务为模式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课程原有的学科体系,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将课程进行重组与创新,实行整体优化,构筑专业课程新体系。

三、实现教学环节与岗位技能环节对接

实践经历锻炼和能力培养是职业技术教育最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为满足对学生实训的要求,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计划的理论教与实践教学课时比例为1:1,停课实训2周,以增强学生对就业岗位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了能够使学生更深入了解企业的岗位技能,仿照企业要求,组建了网络技术实训室、局域网组网实训室、计算机硬件实训室、网络编程和网站建设实训室,这四个实训室按照网络管理、网站建设的岗位要求建设,通过在实训室的实际操作锻炼,能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网络管理和网站建设岗位知识相结合。

“定单位、定岗位”是校企联合“双赢”的教学模式,本专业在近几年与多家企业签定了校企合作办学协议,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特点,加强了“校企互动”的课程教学,将学校专业理论与企业技术相融合,在实践中使专业理论得到螺旋式认识和提高,在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过程中,专业技术的特点被强化。如《网络实训教程》课程——是由网络基础、网络设备、网络管理、网络协议等多项知识综合的专业课,该课程主要以网络协议为基础,以网络设备为导向、以完成网络管理为目标的模块化结构的课程内容。

依据行业职业标准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是计算机网络专业根据国家有关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考核大纲)要求,突出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教学安排和教学实施与行业职业标准接轨。通过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的“多证书”教育制度来保障网络人才的技能要求,使人才培养工作更贴近就业市场和职业岗位的要求。学完《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实训教程》、《网络操作系统管理与配置》、《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服务器的管理与配置》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安排1周考证前强化训练实训。[3]以提高学生对网络操作的实际动手能力,并帮助学生取得神州数码公司的网络管理员职业资格证书。学完《网页制作》、《SQL Server》、《ASP 程序设计》、《网站建设与维护》课程,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站的开发、建设维护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帮助学生取得网页制作(WDACE)职业资格证书。实施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和技术等级考试,不仅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改革,同时也带来了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变革,通过大量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模拟职场能力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技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引导学生加强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强调实地、实训、实干和实效,从而确保学生毕业时同时取得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对学生要取得“多证”的要求,使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通过学生在企业的实训,听取学生信息反馈,与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有关教师一起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实训大纲岗位核心技能训练内容等进行了充分讨论和全面的修定。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转变教师角色,是当前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的要求,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将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放在专业办学的首位,树立“专业办学,师资为先”的理念。没有一只优秀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毕业生,没有一定数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提高学生的技能,学院针对现有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现状,为进一步提高现有教师的实践能力,每年派教师轮流去企业兼职锻炼和到相关企业进行专业培训,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满足当前及未来发展需要,形成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学队伍,重视计算机网络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的学习和实践训练,使教师能适应现代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新要求和现代业教育的新特点。

四、加强能力素质培养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确定以培养基本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任何一个专业的培养方案都要正确处理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传统高等教育是以学科知识的传授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因此打牢基础知识,拓宽专业口径,强调素质教育是学科型课程体系的基本要求。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的针对性。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技术含量为参数为主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这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个突破。在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应该着重建设以岗位能力、娴熟工作技能、一定的技术理论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特点,抓住重点,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成为合格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从专业教育为主向综合素质培养为主转轨,从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轨。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熟练技能型人才,毕业生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还需要掌握实践方面的知识,不仅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还需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高职教育要适应这个特点,教师就要转变教育理念,了解高职教育适合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变化,从单一的专业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这就要求高职生不仅具有够用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较强的岗位技能的工作能力。在进行教学计划制定时要考虑基础知识与后续课程对接,专业知识与生产应用对接,实践技能与专业岗位对接。要考虑课程体系的连贯性,专业课程的应用性,技能培训的对口性。制定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计划,建立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要具备计算机硬、软件知识的要求,开设的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VB.NET程序设计》、《SQL Server》。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岗位实践能力培养,外语能力培养。通过制定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计划,使专业课教学力求突出内容的针对性和以应用为中心的综合性,构建以能力为基础的知识体系,实践操作训练持续整个培养计划。为使本专业的学生掌握一些必备的外语知识,开设了《大学英语》、《专业英语》课程。紧紧跟上社会发展的变化,根据现代经济社会的特点,大学生的就业是多元化的,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以利于毕业生的创业和择业。课程设置上将其专业知识覆盖面适当放宽,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对本专业各个领域的知识有所涉猎,毕业后有一定的发展后劲。

五、推进培养模式改革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模式决定了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高职的培养模式显著的特点就是学校同用人单位之间的双向互动,学校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考察所需员工的岗位技能,然后,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起,编写教学计划;同时,邀请企业人士给学生讲课,既讲专业、讲技能;又讲企业文化、讲员工人文素质要求等。学校和用人单位各有优势,互动互补,形成利益共同体。[4]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只有通过与企业开展多方位、多层面的产学合作,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办学功能,有效地服务企业,这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正确途径。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建设上,我系与有关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沟通产学渠道,使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行业、企业需求有机衔接。一旦产业结构作出调整,学校设置的专业也能随之作出调整,保证培养的人才能适应产业技术创新和升级的需要,使学校始终处于主动适应的位置;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上,认真听取用人单位意见,邀请社会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学校根据企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开设课程,使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与行业、产业发展融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密切联系,企业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实践锻炼场所,向学校推荐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以及为学生岗位实践提供场地等。传统办学模式下,学校就好像一座封闭的城堡。办学者往往只是将视野局限于教学领域或者校园之内,认为只要将人才培养出来就算完成任务。很少考虑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是否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这显然是一个误区。无论那种类型的教育,都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职业教育更是如此。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学校必须推到围墙,敞开大门,走出校园,主动适应市场,主动服务社会。创新培养模式内容有:

·以企业为依托的办学特色。实现校企合作,以企业为依托办学,是符合企业对人才需求培养要求的。

·彻底改变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真正以职场“能力”为基础来设计课程,要按照工作的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来确定课程设置。

·实现高职院校的课程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

·改革理论教学体系,优化课程组合,理论课程体系坚持“必需、够用”和“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原则,本着精简、合并、优化的原则进行课程设置的更新改造。

·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主线,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划分课程模块,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为特色。

·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特色,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合理进行专业设置,专业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生产实际,采用先进、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实现毕业生的零距离上岗。

·加大主干课程建设力度,逐步实现专业课程建设精品化。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引进企业一些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让学生参与分析。项目教学法:以企业做的一些项目为例,从项目开始到结束作为教学内容。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完成一个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如服务器配置、网络使用权限设置等。理论与实践教学法:采用讲、练结合方法,杜绝理论与实践脱节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以课程建设为基础,突出实践教学重点,保证质量,做好实用性系列化专业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

·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搞好教材开发工作,突出高职特色。

·完善质量监探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服务质量。

[1]劳动部.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Z].劳动部发[2002]21号.

[2]陈敏.高职课程与职业资格认证有机融合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7(9).

[3]李圣良.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6(14).

[4]马树超.关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战略及对策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8(6).

猜你喜欢
计算机网络岗位高职
基于模式匹配的计算机网络入侵防御系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于计算机网络存储技术分析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