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景勤
对于生活在21世纪信息时代的人们来说,如果不会使用多媒体电脑,就不会应用电脑快速地获取、处理、检索信息,就不会使用Internet与外界通信,就无法充分地利用信息资源,也就无法在信息社会中谋求发展。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信息技术的产生也使课堂教学的工具和手段发生质的改变,大课堂、大教育的出现以及如何最大化地实现资源的共享,对现代教育提出一个崭新的重要问题。教师能够把这一信息时代的工具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中,把它作为叙事研究的平台,这必将为每一个普通教师的发展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带来全新的震撼和体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不仅是中学化学的基础,也是引发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的基本途径。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收获以往教学手段无法收获的效果。
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主动积极。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让学生喜欢你的课,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只要有兴趣,学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然而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固定的,而要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创性来满足学生探索心理的需要。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比如,对于刚刚接触化学这门新课程的学生而言,有一种新鲜感和好奇感,很多人对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作为化学教师如果不能及时抓好“入门”教育,将这种兴趣及时加以深化和延伸,相信学生很快就会对化学这门课,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第一节“奇妙的化学”化学课上,笔者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投放2000年悉尼奥运会,生物学家邓肯在4米的深水下手擎火炬潜游3分钟,利用镁在氧气中燃烧创造了“水火交融”的奇观,实现火炬的水下传递。以其直观形象、声形具备、从而极大地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提高了。接着,继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新中国在化学方面的伟大成就: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新型材料的研制、生命过程的探索等方面,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一步得到升华,而且能为今后更好地学习打下基础。
科学研究表明,学习的11%是通过听觉获得的,而83%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图形和画面虽不是语言,但却比语言更现象、直观,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实现抽象与具体、动态与静态、微观与宏观的交互,使教与学变得易于展开,再加上计算机模拟出的生动画面,可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酸碱反应的实质时,学生对微观粒子的构成很难理解,可采用计算机制成的Flash动画,向学生展示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的过程,这样可轻松的突破学生认知上的难点,达到教学目的。
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信息技术可以是“知识的灌输者”,可以是“学习的辅助者”。新教材中引入了研究性学习的有关内容,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上或课余时间,结成小组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研究,从科普类网站搜集化学史、生活中的化学常识、最新的化学科学研究进展、课堂知识的拓展等资料,研究空气质量日报、赤潮、记忆合金、光导纤维、酸雨、汽车尾气、纳米材料、压电陶瓷等学生感兴趣的化学问题。学生通过查找、评价、收集等环节,提高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化学科相整合后所体现出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在解决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起到重要作用,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对象慎重进行选择,在什么时候用、在什么地方用、怎么去用,一定要仔细而认真地去研究。只有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手段进行相结合,才能真正地辅助于教学、服务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