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在漳史迹新考述略

2010-02-16 19:32曾进兴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史迹黄道周漳浦

曾进兴



黄道周在漳史迹新考述略

曾进兴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明末民族精英、著名学者、书画家黄道周石斋先生,出生并长期生活于漳州,留下了众多史迹,是研究黄道周的重要实物。通过资料查找和实地考证,对已知史迹逐一加以稽考,并对保护和证伪工作提出一些意见、建议。

黄道周;漳州;史迹;考证

黄道周石斋先生宦途短暂坎坷,历四朝四十余载,任职前后合计仅七年。其大部分时光在故里福建漳州度过,史迹遗存甚丰。这些史迹历经四百多年的岁月荏苒、战火劫难,很多湮没无存,对其逐一重新加以稽考显得尤为迫切。

一、黄石斋在漳史迹现状

1.出生地、墓冢考(附蔡玉卿)。明万历十三年二月初九日,黄道周生于福建漳州府漳浦县铜山所深井村,直至万历三十七年徙居漳浦县城。深井故居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外置门墙,门墙与正屋间有小庭院和两厢。大厅悬挂石斋先生画像,原门额嵌“苏峰拱秀”匾,已失。故居背后有一天然巨石,刻有清道光十七年西蜀童宗颜所书楷字“明黄石斋先生故里”。石斋先生籍贯有漳浦、东山、诏安、莆田四说。前三说主要是行政区划的变更,铜陵即铜海,原属漳浦县五都,嘉靖九年划漳浦二、三、四、五都置诏安县,铜山所明仍隶属漳浦县管辖,雍正十三年才始划归诏安县。民国五年又划诏安铜山岛和漳浦的古雷半岛置东山县,三种说法均有依据。莆田之说,主要源于石斋先生的《乞言自序状》中的对五世先祖的叙述:“其先从莆阳徙居铜海矣,诸从兄弟皆繁富自豪,公独淡然,缊袍不耻”,因为五世先祖自莆田落基铜海而把石斋先生归为莆田人比较牵强。

黄石斋先生原配林氏,今东山前楼镇岱南村人,顶岱南尚存其祖先墓。林氏于天启三年赴京途中卒于嘉兴,归葬北山,生一女黄子本,婿朱垣,亲家朱节庵,史迹未明。继室蔡玉卿,生于龙溪鹤峰,今龙文区蓝田镇蔡坂村护吉社,有护吉社蔡氏家庙及修于清光绪二十七年《霞漳溪邑护吉社蔡氏族谱》手抄本为证。蔡氏身世有诸多问题须考证,一是籍贯有龙溪人、龙海人、步文人、龙文人等多种说法。护吉社明朝为龙溪县所辖,1960年龙溪县与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县;1993年龙海撤县建市(县级市);1997年龙海市、芗城区各划出一部分辖区成立龙文区,护吉社原属步文镇,现为蓝田镇所辖。因此,笔者认为以龙溪人最准确。二是身世。洪思《文明夫人行状》言“夫人生于鹤峰征士家”,诸多文章据此认为蔡玉卿是理学家蔡烈的女儿。据考,鹤峰是地名,包括现在云洞岩、蔡坂村等,并非专指蔡烈。蔡烈,字文继,人称鹤峰先生,也是护吉社人,卒葬于云洞岩鹤丘。蔡烈卒于1558年,蔡玉卿生于1612年,时差半个世纪。黄道周《乞言自序状》云,“继娶蔡氏,蔡司农之侄女。”蔡司农,指蔡乾釜,字宜享,号石山,为蔡味兰长子,万历二年进士,任户部郎中,督饷江右,厘弊剔奸,声望甚著。《黄漳浦集》中录有黄道周《与外氏书》二封。蔡味兰次子乾鎜,字宜新,号警宇,为随石斋先生殉难的蔡春溶之父;三子乾鎏,字宜珍,号友石,卒葬好坑祖山,生二子四女,第三女适“漳浦黄阁部讳道周”。蔡烈为十一世,蔡乾鎏为十三世,系同宗族人。石斋先生就执后,族谱载玉卿隐居南胜龙潭深山。新近,平和南胜镇龙心村龙潭发现蔡玉卿初葬墓,三合土结构,部分损毁,村民有修复并立条石为碑,碑上无字,存疑待考。

黄石斋墓,位于漳浦县绥安镇北郊。三合土构筑,坐南朝北,碑刻有“明赐进士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师吏兵二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前詹事府经筵讲官赠文明伯谥忠烈石斋黄先生暨配诰封正一品夫人谥孝徽蔡氏之佳城”(一说谥忠端、谥考徽,误)。随石斋先生殉节的门人毛、赵、赖、蔡四君子附葬于墓侧。北山原有黄道周父母墓、原配林氏墓及浩然堂等荡然无存,幸而王作人先生有《青原公墓碑》拓片。

2.读书、讲学处考。石斋先生潜心苦读、勤于著述、致力讲学,此类可考史迹甚多。读书处有“四室三书院”,即东山崇文书院、东壁书院、南溟书院三书院和东山云山石室、鹰石洞、铜山石室及平和灵通岩石斋书室等。崇文书院始建于明正德元年,石斋五岁始入崇文书院就读《论语》,1988年始辟为黄道周纪念馆,主要展览石斋先生生平事迹。东壁书院,亦称“魁星楼”,明嘉靖五年巡海道蔡潮所建,民国年间因地震毁废,现存风动石,黄道周与陈瑸、陈士奇等曾学于此,绘《魁星图》,南明路振飞镌题“铜山三忠臣黄道周、陈瑸、陈士奇”。南溟书院,位于铜陵镇狮山东侧,石斋先生曾于此聚徒讲学,撰写《讲堂告文》等。云山石室和鹰石洞,位于塔屿(又称东门屿),在铜陵镇东门外海中。云山石室由两块天然巨石对立形成,旁立一石坊,横额南北面分别刻“黄石斋先生读书处”、“高山仰止”,坊柱刻联“仰止高山已表儒林首出,溯游学海群推道岸先登”(一作“朔”,误)。鹰石洞,外观如鹰,洞口刻“石斋”二字,内设有“未济坛”(未济系《周易》64卦之一)。铜山石室,位于铜陵北部九仙岩(亦称水寨大山、少室山),石斋先生曾读书于此,《铜山石室记》一文即盛赞此地仙迹胜景。平和县灵通山,又名大朋山、大峰岩,万历三十二年春,石斋先生欲赴北京上书大理寺,不果,往居大朋山,苦读山中。后与徐霞客同游此地,著有《宿狮子岩》、《梁峰二山赋》等诗,山上有“石斋书屋”,供奉石斋先生神像等。

讲学处除了浙江大涤书院外,在漳的有明诚堂、紫阳书院、邺山书院、龙山书社等,是最有价值一类史迹。明诚堂,初名“东皋书舍”,始建于万历三十七年建,崇祯十七年改建,并易名“明诚堂”,现辟为“黄道周纪念馆”,位于漳浦县城东石斋村。现存纪念馆占地1058平方米,坐北向南,由庭院、前厅、两庑、天井、正堂构成。正堂面阔5间,进深3间。天井中有座花岗岩石构方形两层平台天方图,亦称“天地盘”,系条石砌成的,下层边长5米,高0.37米,形成环台台阶;上层边长3.78米,高0.42米。台面阴刻与台边沿平行的纵、横直线,满盘交叉成1万多个小方格,又以盘中心为圆心,阴刻递大同心圆八圈与小方格交错,是石斋先生研著《易本象》、《易象正》、《三易洞玑》和讲析天文历象的工具。堂内挂有“东皋书舍”、“明诚堂”等横匾,立有清“黄石斋讲学处”碑一座,对联“人从剥复后始见天地之心;我在畎亩中犹乐尧舜之道”及原位于庑廊壁中的《明诚书院记》已毁。邺山讲堂,位于龙文区与龙海市交界的九龙江北溪西岸,此地古称蓬莱渡。崇祯年间石斋先生与弟子等筑三近堂、与善堂、乐性堂,是石斋先生及门人雅集课艺、因文证圣之所,其时“溯江而会者数百人。盖礼乐彬彬河汾矣,何其盛也”。乾隆十四年重修,堂毁仅存基址,据文物部门考证摩崖石刻共11处,其中石斋先生题刻“蓬莱峡”(字径0.6米)、“芙蓉峡”(1.3米)、“道不绝风”(0.3米,据说原是“鸟道不绝风云通”七字)、“墨池”(已脱落,仅存拓片)和“游磐”(0.6米,于溪水中,潮涨则没,潮退则显,“磐”一作“磬”)5处,另有黄可润题刻“得珠”、“冠峰”、“蕉叶”3处,黄宽题刻“黄岩洞”、“静如太古”2处;单德谟题刻“吾道南来”1处。该文物点损毁严重,今能辨识的只有清立《邺山讲堂严禁砍伐树木告示》。紫阳学堂,即榕坛,《黄漳浦集》卷三十八《榕颂》序:“榕坛在漳上紫阳山,时朱子庙下,老榕数章,佳甚”,榕坛在今市政府大院内,石斋先生著有《榕坛问业》,学堂已毁,仅存仰止亭,为六角攒尖顶。另有一说在龙海颜厝白云岩紫阳书院,有误。据考,紫阳书院并非紫阳学堂,白云岩系唐虔诚禅师卓锡处,有百草亭、朱熹祠及白云禅寺,另有石斋先生所题一樟木匾额“白云深处”,挂于禅寺大门上方。诏安县霞葛龙山书社,系天启六年理学名儒林迈佳创办,历代有重修。书社依山而建,占地面积 600平方米,坐西向东,由门楼、走廊、拜亭、正殿、后堂组成。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用一斗三升式斗拱,梭形石柱。保存有明、清重修碑记11方,刻字大多已漫漶不可通读。据龙山岩《重兴记》载,天启丙寅,林迈佳敦请士彦薛先生、石斋黄先生、苍峦张先生,选胜开山,筑为蓍室,于时洗心弥纶。黄道周为其《环中一贯图》作序,曰“为醇粹如道书,称一贯图,与濂溪太极图相似,可以并行不悖”。后来石斋先生荐林迈佳入隆武朝,林以“萱堂服孝”为词谢召,帝以“邃学孝亲”四字敕诏安县主朱有树赠徵君林迈佳,并追赐其先父林明远为“商山逸老”,黄为林祠堂匾曰“特祀之宗”。书院内石斋先生所题“龙山书社”石匾一方、“柄裕堂”、“弥纶天地”、“洗心之藏”木匾三方,均系重修。此外,石斋先生还曾在漳浦县旧镇紫薇寺、龙文区石室岩、平和大溪等地聚徒讲学。

3.游历题刻类。石斋先生足迹所至,常留翰墨,为世人所珍,已考有近20处,甚至出现多处同类墨迹。其中,五处隶书“白云深处”匾额今考为三处,分别挂于漳浦县旧镇紫薇寺、龙海颜厝白云岩、平和县山格镇慈惠宫。紫薇寺系青石匾额隶书,长126厘米,宽38厘米,印款“石斋余兴”、“黄道周印”,该匾后置于明诚堂中,今收于漳浦博物馆,三处实为一处。紫薇寺原有行书“惜阴”碑已佚,尺寸不详。白云岩匾款印“石斋”、“黄道周印”及“一凤五化”。慈惠宫木匾款署“黄道周”,没有用印。五处“洗心之藏”楷书匾额,除东山铜陵宝智寺失考的匾额外,其余四匾均为楷书,分别是诏安九侯禅寺、霞葛龙山书社、南诏黄氏崇德堂、梅岭黄氏祀先堂,崇德堂里有石斋先生题“军谋领袖”匾和对联:“忠心护国名扬江夏;竭力佐钤功著闽疆”,“钤”一作“铃”,错误;偏殿有刘海粟先生题匾:“节义千秋”;祀先堂供有石斋先生金身。

已知匾额还有:漳浦石榴龙岭村青龙寺“泉锡还清”匾,落款“黄道周书”,另立有“青龙山碑”,石斋先生撰文、刘行义书丹。诏安县霞葛镇五通宫楷书“正位居体”匾,落款万历癸卯年,因此万历庚申年一说为误。东山县铜陵镇关帝庙木质巨幅对联,联高235厘米,宽32厘米,联共42字:“数定三分,扶炎汉平吴削魏,辛苦倍常,未了一生事业;志存一统,佐熙明降魔伏虏,威灵丕振,只完当日精忠”,落款“黄道周敬志”。楹联“明降”一作“朝隆”,“振”一作“显”,均误。平和崎岭乡南湖村天湖堂“月到风来”匾。词出宋人邵雍诗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意寓夜幕降临,月上中天,清风徐来, 人间仙境。时主持为杜有良和尚,万历六年生于广东吉洋杜家村,万历三十一年主持天湖堂,历40载,卒于崇祯十六年,黄道周题写此匾应与其有关。漳浦赤土乡溪东村张若化、张若仲、张士楷的祖祠丹山家庙“永思堂”匾,有落款没有用印。据载芗城区南山寺山门“南山寺”匾额为石斋先生题写,没有落款,其弟子卢寿宗曾于此出家,法号超位。云霄县东厦镇白塔村龙湫岩匾额“铃袈深处”,石匾长1.2米、宽0.35米。此类题刻匾额还有云霄县峛屿镇宅兜村庙“奕代瞻依”匾、东山陈城镇岐下(骥霞)村陈姓家庙追远堂“铜陵一柱”匾等。

相关碑刻考证,一是洪震阳、洪京榜、洪思墓志铭考。今人讲述此三人颇为杂乱,三人同为龙海象阳洪氏一脉,据王作人《志古遗玉》拓片及族谱疏证:洪震阳,讳时蕃,字元泰,号震阳,万历丁未进士,浙江按察司佥事。墓位于龙海九湖镇田墘村,石斋先生书丹《洪时蕃墓志铭》,1965年春出土,碑已失,据拓片载原石高81厘米,宽41厘米。洪京榜、洪思父子皆为黄道周门人,墓在龙海紫云岩(一说石狮岩,错误),墓碑有拓片。洪京榜,字尊光,又字一郎,任中书舍人,墓碑高55厘米,宽86厘米;洪思墓碑高54厘米,宽77厘米,两碑额均用篆文。二是王文成公碑与王忠文碑考。平和县鼎建王文成先生祠堂碑,祠在九峰镇东门水轮机厂,已圮,碑藏平和博物馆。碑长2.62米、宽1.01米、厚0.12米,碑记王守仁先生建置平和县的经过及后人颂其功德等。另,石斋先生誉平和文庙“庙宇轮奂,甲于他邑”,文庙大成殿尚存。芗城王忠文碑,碑无存,纸本存于广东博物馆,长261.5厘米,宽30厘米。三是林偕春母王太孺人、马忠简、周起元、涂一榛等人墓志铭考。《旌表节妇林母王太孺人墓碣》立于云霄县云陵镇溪美街南强路云山书院,石碑圆首青石质,四周环绕缠枝花蔓,高147厘米,宽71厘米,厚12厘米,底座高33厘米,碑文楷书竖排,全文20行,满行37字,共589字,字径5厘米。碑额篆书“皇明”,碑文下方阴刻“石斋”、“黄道周印”阳文篆印2方。马忠简公墓志铭,墓址位于龙海市角美坂美村,《黄漳浦集》收录全文。龙溪县志卷十一载:“马忠简墓,马鸣起,号劬思,崇祯间遣博士鲁鉴择江东浦西山赐葬赐祭赠宫保谥忠简”。芗城天宝镇的渡头村周起元墓的《中宪大夫巡抚应天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赠兵部右侍郎绵贞周先生墓志铭》。《龙溪县志》收录全文,并载:“周忠愍墓。周起元,海澄人,忤珰被害,怀宗旌其忠,墓在西门外西渡头,黄道周为作墓志铭,见艺文”。龙海市的隆教乡白塘山《涂纳言墓志铭》,墓已毁。涂一榛,字廷荐,万历三十二年进士,与东林党人顾宪成、高攀龙等相善,游学于东林书院评论时事。逝后石斋先生特撰《涂纳言墓志铭》。其次子涂仲吉,字德光,南京国子监太学生,崇祯间,闻石斋先生下诏狱,赴阙救之,冒死连上四疏论救,崇祯帝大怒,下锦衣卫严究。黄道周有数诗赞之。南靖县山城镇葛山村庵尾寨遗址立有石斋先生所撰《重修庵尾寨记》碑,另一面为道府县断庵尾寨祖山碑记,寨系民众为抵御倭寇而建,占地面积约1亩,石砌墙宽1米左右。平和霞寨镇大坪某女士收有石斋先生诗碑,碑为青田石,色深灰,计5片,4片完整无缺,另1片断裂为二,每片长50厘米、宽90厘米,上刻楷书石斋诗14首;又石斋先生与梁同书(清嘉庆间书法家)题跋各一碑,字行草,诗碑系时任平阳知县黄希斋于清嘉庆年间所镌。另外,平和县芦溪镇碧水岩“芦江第一”摩崖石刻,考系石斋先生学生赖继谨所书。华安县邱氏祠堂(博济祠)石柱对联题刻,今考内容为“祖宗识远,知此青山独可家;诗礼思深,宜其后世多佳士”,落款洪思勒刻。

二、史迹保护的主要方式及存在问题

目前,石斋先生在漳史迹的保护主要有四种方式,每种都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但保护经费短缺,管理不到位,甚至荒芜,如邺山讲堂处于没有实质性保护状态。一些没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史迹更令人担忧。二是少数实物收藏在漳州文博单位,如漳州市图书馆藏21页《草书千文》,漳浦博物馆还存黄石斋夫妇画像、清初木刻版《自西库过请室复逢除夕十章》(5片,每片23厘米,前署有“明黄石斋相国书”篆书)等,东山图书馆藏石斋先生绫本楷书《榕颂》10个册页,每页12.5×23.8厘米。全文857字。有部分仍然没有作必要的保护或修复,如市博物馆藏绢质草书横批一幅,长117.5厘米、宽26.8厘米,霉蛀。平和博物馆藏有王文成先生祠堂碑弃于杂货间。三是纳入到相关景区、寺庙、宗祠等加以保护,如东山故居周围景物纳入到风动石风景区加以开发,却存在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供奉石斋先生的寺庙祠堂除平和大溪灵通岩外,漳浦前亭镇圩仔社梅水宫、东山县铜陵镇下田街玄天上帝庙、诏安南诏、梅岭黄氏家庙,属民间组织管理,管理措施有待加强。四是个人珍藏。收藏家视以为珍保护较好,但也有部分已毁坏、转手、变卖或消失。

三、史迹保护的意义与建议

1994年、1995年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侯真平先生著《黄道周著述纪年书画考》和1999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明洪思等撰《黄道周年谱》等,为黄石斋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史迹是研究黄石斋的实证,随着研究的深入,史迹考证的基础性、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往考述的史迹或已湮没无迹可考,或因条件所限待考,而传言讹语日多,史迹的厘正愈发重要。有鉴于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一是推动史迹遗存纳入文物保护的范畴,申报或升格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接近尾声,要加快黄石斋相关史迹文物的普查搜索登记,还要争取列入“十二五”规划项目。二是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加大投入,落实保护措施,修复史迹文物,如漳浦石榴镇双溪碑记已毁,据拓片重立于漳浦西湖就做得很好。建议由政府文博单位收藏一些文物,减缓损毁、流失的速度。三是开展专题研究,吸引更多研究者从著述、书画、碑拓等各种角度加以研究,推出新的研究成果,为研究提供有力实证。一些较为模糊的史迹急需考证,去伪存真,如“廉泉洞”、“逃雨岩”题刻、平和霞寨镇大坪新寨庙“威震南疆”匾额、芗城区“上公祖庙”匾额、龙海九湖石狮岩“南岩第一”匾额,均未能觅得,待考。龙文区蓝田镇梧桥三峰山石室岩寺额镌“闲云石室”四个大字、龙文区蓝田镇湘桥华佗庙主殿左右墙壁“忠孝廉节”大字、云霄火田镇溪洲学“麟游鹊起”匾额等,相传为石斋先生的手笔,都需要进一步考证。

Newly Investigation into Huang Daozhou's relics in Zhang zhou

ZENG Jin-xing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angzhou,Fujian,363000,China)

Huang Daozhou, who is an national elite , famous scholar, painter and calligrapher, was born in Zhangzhou and lived there for a long time. He left many relics, which is significant for researching on Huang Daozhou.Basing on materials-studying and relics-investigating,I will give some advices on how to protect and distinguish these relics.

Huang Daozhou;Zhangzhou;relics;investigate

2009-09-12

曾进兴(1978-),男,福建平和人,硕士。

I209

A

1673-1417(2010)01-0070-04

(责任编辑:黄文丽)

猜你喜欢
史迹黄道周漳浦
漳浦剪纸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黄道周和徐霞客的灵通山印记
黄道周之灵通山行迹考
从陈璘史迹看其功绩与影响
两岸同胞福建漳浦欢度“三月三”
战国中山“图存”与“争雄”之史迹考述
从“浙派语文”史迹说“人文浙派”
黄道周
杭高台籍校友名人史迹考——林木顺与李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