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红霞
摘 要:陈璘是明朝抗倭名将,其一生南征北战,在韶关、湖广、四川、贵州、南澳,乃至朝鲜(今韩国)都有赫赫功绩。其中协助朝廷平叛建“一州二县”(罗定州、东安县、西宁县,即现在罗定市、云城区、云安区、郁南县),由他挂帅的露梁海战在国际社会上至今仍有深远影响,更是换来了东亚近300年的和平局面,对国际海洋的秩序,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陈璘最后奉旨落籍东安(今云安),因而在云浮市云安区保留关于陈璘的遗迹、传说等最为丰富,形成独特的陈璘文化。本文主要从云浮、信宜、南澳及韩国等地的陈璘历史遗迹探讨陈璘的历史功绩及其影响。
关键词:陈璘;史迹;功绩;影响
在廣东省云浮市三罗地区,如有人取得了一定成绩而沾沾自喜或欲大肆张扬的话,人们会不屑地送上一句话:哼,陈璘咁(那样)大功劳。意思大约是说:好象你的功劳有陈璘的功劳那样大似的,有什么值得夸耀?这句说话在云浮地区一直流传了400多年。
那么,陈璘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的功劳到底有多大呢?
陈璘,字朝爵,号龙崖,原藉广东翁源县,后落藉东安(今云浮市云安区)县南乡。
陈璘,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投军,至万历四年(1576年)平三罗,万历五年(1577年)建东安县,升副总兵,16年升十几级。最后官至左都督(正一品)。是明朝广东籍最大的武官。对当朝、对朝鲜、对日本、对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延续至今。
1、平定匪患,设州置县
三罗(罗定、郁南、云城区、云安区)一带作为陈璘落藉和发展的地方,居住着陈璘后裔三千余人,有龙崖陈公祠、陈璘军营遗址、太保祠、陈璘墓、魁岩石刻、明城防遗址、二公庙、止戈岩遗址等等有关陈璘的历史遗迹。龙崖陈公祠与陈璘军营遗址为广东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龙崖陈公祠位于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六都镇南乡村委会大营村中,为明朝抗倭名将陈璘后人所建,始建年代不详,祠堂墙头文字记载,现在的祠堂建于清同治年间。座东南向西北,砖木结构,三间两进,硬山顶,人字山墙。台阶及柱均为花岗岩石条,木雕瓦檐,石雕柱墩,瓦脊有人物、花卉、动物雕塑。门前西侧10米处有一座陈璘韩国后裔陈邦植立的石碑,正面为“水军都督陈公讳璘战功碑”题刻,背面为陈邦植撰写的陈璘功绩简介。现祠堂主体保存较完好,但祠内有历史研究价值的和艺术价值的木雕、石雕、陈璘受降图,左右附屋及前厅屏风、后厅神龛在文革时已遭破坏,前厅地板用花岗岩石板新装修过。龙崖陈公祠现为露梁海战展示馆。
陈璘军营遗址位于龙崖陈公祠后面,与当时的兵防城址南乡所城相隔约一公里。为明朝抗倭名将陈璘屯兵所建,而军营遗址所在的村也因陈璘曾屯兵在此被称为大营村。军营遗址呈长方形布局,四周有夯墙结构的围墙,周长约400米,高3米,墙头宽0.6米,墙脚宽0.9米。现围墙只剩下夯土围墙两段约50米长,是研究陈璘历史的重要物证。
现龙崖陈公祠左右两路不存,中路完整保存清同治年间重建原状,辟为露梁海战展示馆开放。陈璘军营遗址仅余明代残墙,仍十分珍贵。每年陈璘将军的后裔都会从国内各地回到这里祭祖省亲,韩国后裔也回来立碑纪念,祠堂文化与情感意识延续不断。
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陈璘出生于翁源县周陂镇龙田村。公元1561年,陈璘应募平反,“应策督府,立委把总”。至1575年,因平潮州、岭东、英德等乱有功,先受韶州指挥佥事,后升肇庆游击将军,再进高州参将(武官三品)。
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罗旁乱,两广总督凌云翼率十哨征讨平定,陈璘哨破贼90巢穴,功居十哨之首,升东山副总兵。
明皇朝为稳定地方,设罗定州,辖新设东安、西宁二县,令陈璘仍领东安参将,并举家迁居南乡。置亲眷、筑所城,援田立家,永有固志。置州设县后,陈璘留下来善后共有九年。期间,大量流民迁移到罗旁一带安居创业。陈璘认为:“善后不早,则百年无安枕之期。”
2、抗倭援朝,威镇海外
2014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韩国,在首尔大学演讲时高度赞扬陈璘将军,“400多年前,朝鲜半岛爆发壬辰倭乱,两国军民同仇敌忾、并肩作战。明朝邓子龙将军和朝鲜王朝李舜臣将军在露梁海战中双双殉职,明军统帅陈璘今天还有后人生活在韩国”。
现在韩国的海南郡共有陈璘后裔二千多人,当地建有专门纪念陈璘将军的祠堂“皇朝别庙”;莞岛郡古今岛是当年中朝联军司令部所在地,至今保留陈璘都督所建关王庙;丽水市则为当年 “露梁海战”发生地,该市猫岛区保留着当年陈璘都督城墙,并建有纪念陈璘的“都督村”;顺天市倭城有当年大败倭寇的联军战斗遗址;韩国各地民间亦流传着许多陈璘都督的传说故事。
1597年,日本入侵朝鲜,明朝擢升陈璘为总兵官(二品),提督水军,协同朝鲜友军李舜臣与倭寇在露梁海上大战,一直战到“天日为昏,海波尽赤”,大败倭寇,论功,璘为首,实授都督同知。露梁海战是一场规模巨大的海上歼灭战,战略战术都十分讲究,并取得重大胜利。这场战役以及战争是东亚战争史以及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次战役给侵朝日军以歼灭性重大打击、对战后朝鲜300年和平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朝鲜半岛称之为“露梁大捷”。
露梁海之战,以中朝联军的辉煌胜利,日本侵朝海军几乎全军覆没而告终,结束了历时6年的万历朝鲜战争,史称“其军威之盛,战胜之速,委前史所未有”。露梁海战在世界海战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被作为著名战例选入世界海战史的教科书。
3、关注民生,稳定社会
《东安县志》记载,陈璘任东山副总兵后,悉心经营,“经略善后,招流亡,抚瑶僮,无不畏威怀德者”。通过当时的州县设置,以及朝廷实施的安民策略,三罗地区的人气逐渐恢复,不几年,东安已是“狼烟息警,山城如画,行者歌,居者宁”。其安定社会,关注民生的事迹不仅在云浮能找到历史痕迹,甚至在信宜、南澳岛也留下了遗迹。如位于罗定、信宜、南澳岛的陈璘井、陈璘陂、陈璘植树碑。有关陈璘的传说故事更是在云浮三罗(今罗定市、云城区、云安县、郁南县)一带流传甚广,妇孺皆详。
陈璘井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素龙街道办事处大甲村委会龙宇村。明代,井狭长,南北向,两边有台阶下,长5.5米,宽仅0.85米,由于只能提水,不宜肩挑,故村民又称“共”蹶井。据传为明万历征徭将军陈璘开挖。离井不远为营顶,古代驻军处。据此,井应为明军队开挖,此井位于田垌间,干旱不涸。该井对研究井泉建筑艺术、居住文化、民俗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陈璘陂遗址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罗平镇沙头村委会横垌村沙朗山口,深入信宜市思架镇境内4公里。明万历年间,陈璘动用数千军民,在今信宜佛子岭筑陂,开挖并用石砌水渠20华里,灌溉罗平沙朗良田一百多顷。是明清罗定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项水利工程。陈璘陂建成后使用300余年,1960年在原址建成引沙陂头后,其东侧为引沙水利工程,西侧为陈璘古陂水渠,后在山口处,建成后虹吸渡槽后,陈璘陂中段被新修山口公路破坏,今前段和后段仍保存,此陂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在罗旁平定后的善后建设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为当地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到了开拓者的作用。
更有南澳岛种树一事。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被命统领蓟镇、辽阳、保定、山东各军去抵抗倭寇、保卫海防,被钦命为南澳镇副总兵,越载二月离任。期间,陈璘认为海島植树特别有益,可防风固沙,木材免运进,又美化环境,利在千秋。于是陈璘捐出宫粮结余,在南澳岛上种植松树、杉树共7万余株,并写下了《南澳山种树记》刻于石碑上。该碑至今还立在南澳岛深澳古镇天后宫东侧。
4、结语
陈璘一生南征北战。万历年间,明王朝国力渐衰,内忧外患,社会动荡。而在此时,陈璘毅然登上了历史舞台的核心,成为维护明朝江山社稷的“柱石”,参与了“万历三大征”的两征。在韶关、湖广、四川、贵州、南澳,乃至朝鲜(今韩国)都有赫赫功绩。因陈璘“绩在边疆,威加海外,振古以所稀见也”,故当朝皇帝明神宗赠联曰:辟土开疆,功盖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横批:开拓第一功。陈璘身后获赠太子太保,
陈璘遗留下的历史文化沉淀,是厚重的文化底蕴,是珍贵的文化瑰宝,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陈璘史迹能佐证彰显陈璘的历史功绩,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陈璘有较大的影响。反映陈璘在历史上的功绩,其敢于斗争,抗击倭寇、安定社会、关注民生的精神,对于进一步挖掘陈璘文化,研究云安甚至整个云浮历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东安县志.清·道光四年.
[2]陈芳斌.陈璘史实与传说.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5.
[2]黄学佳.抗倭英雄陈璘.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