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钢琴曲 《刘天华即兴曲三首》的艺术特征

2010-02-16 18:51:37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即兴曲刘天华作曲家

徐 飞

论钢琴曲 《刘天华即兴曲三首》的艺术特征

徐 飞

崔世光创作的《刘天华即兴曲三首》是我国当代最优秀的钢琴曲之一。本文从钢琴音乐的风格,作品创作的技法特征和作曲家的创作理念的关联等方面,论述该作品的艺术特征,进而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与发展进行相关探讨。

崔世光;钢琴音乐;《刘天华即兴曲三首》;艺术特征

在中国当代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崔世光的钢琴音乐创作成绩斐然。他创作的《刘天华即兴曲三首》于2000年发表以来,受到国内钢琴界的高度评价,成为经常上演的中国钢琴作品之一。探析其音乐表达与创作理念、技术运用的关系,挖掘作品更深层的艺术价值,对更好地发展中国风格的、受听众欢迎的钢琴音乐是有借鉴意义的。作品的突出艺术特征有以下几方面。

一、创新思维与面向大众的审美取向的有机融合,体现出鲜明的艺术倾向

崔世光在其钢琴作品选集中写道:“中国音乐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中西的调和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这是国乐大师刘天华 (1895—1932)在20世纪初期就明确主张的创作理念。在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进程中,刘天华的理念和实践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为本曲集所编选的第一组乐曲《刘天华即兴曲三首》,就是有感于刘天华简洁明了的理念而写。”[1]13从这段表述中,我们清晰地感到作曲家有种强烈的文化身份认同的自觉精神,他认为:“钢琴音乐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和音乐生活里健康生存,创作上的民族文化观念和面向大众的态度仍然应该是两个重要方面。”[2]319作曲家这种为大众而写、具有鲜明艺术倾向的创作理念,对于崔世光这样一位有着丰富的艺术生活经历,特别是在美国学习、工作、生活达十年之久,一位具有“局内人、局外人音乐文化的双视角观照”[3]资历的作曲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在《刘天华即兴曲三首》这部作品中,作曲家以“原作的意境和旋律片断作为钢琴创作的灵感和触机”[1]12,进一步发掘了刘天华的人文思想和艺术观的当代价值,并成功地进行了实践。就作品整体布局探寻,可清晰地体味到作曲家独特的艺术构思和鲜明的美学追求。从社会文化意义上看:“《空山鸟语》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1]12,《良宵》表述了对父母、亲友、邻里的关爱与感恩,《光明行》则表现了民族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和坚毅、豁达的精神面貌,是作曲家从音乐上建构的一幅中国“和谐社会”的美丽音画,充分体现出作曲家鲜明的艺术倾向。

二、技巧与乐思表达的精妙平衡

在《刘天华即兴曲三首》的创作上,“钢琴即兴曲并非简单地移植二胡,而是参考原作的意境和旋律片断作为钢琴创作的灵感和触机。三首即兴曲在音乐上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内在的联系”[1]12。从体裁的角度探寻,崔世光选择即兴曲体裁,一是能充分发挥作曲家所具有的即兴与演奏自然合一的才能,二是表明作曲家喜欢这种体裁在形式上不过于拘泥又能挥洒自如地抒发内在情感的精致、典雅的格调,三是探求中国传统二胡音乐在这种体裁形式中融合的可能性和新的表达方式。

从音乐表达的角度考察,乐曲充分体现出作为钢琴演奏家的优势,正如作曲家黄安伦所说:“本身作为一个钢琴家,钢琴技巧与乐思的平衡之巧妙处理,就成为他的钢琴音乐的另一突出特点。”[1]12这种特点在《刘天华即兴曲三首》中表现出色,对每个素材的处理,每个创作技法的运用,都努力追求有其自身特点,形成独特的钢琴音响效果,实现“不与听众产生隔阂”的艺术追求。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是保留了三首二胡作品的原调性,这便确立了这部作品音响风格的基调,在这个基调上,充分发挥钢琴具有宽广音域和调性转换便捷的优势,尝试运用多种调性发展手段。在“空山鸟语”(见曲中22小节处)和“光明行”(见曲中132小节处)中都大量地使用了调性的对置、调性的短暂模糊、连续的调性拼接手法,产生了丰富的色彩对比,使音乐具有一种动荡绚丽的韵味,获得了不少出人意料的表现效果。在《空山鸟语》中,利用独特音响造型的艺术和钢琴演奏技术,在流动中表现出原曲中深层的神韵和意境,现代音乐的技法运用自然而贴切,令人联想无穷。

其次,是在多声语言的运用上,充分发挥中国传统五声调式的核心作用,将五声调式与复杂的调性发展手法巧妙结合,使二胡旋律中体现的五声性调式思维有了新的发展,获得了现代气质。通过多层次的精心安排,使用多样化的和弦结构产生出高度色彩化的和声语言。全曲多用高叠和弦,并多是选择非功能性的运用方式。即使在《光明行》这首旋律有着明显功能倾向的作品中,作曲家为了凸显二胡的特色,开始时却采用了单音的陈述和四五度的和声手法,而没有采用功能性的和声语言。全曲有相当多的地方是利用旋律核心音调形成的五声和声和线性和声的手法,在和声模式的选用中,主体是突出了四五度与二度结合形成有个性的和声结构,使其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这在《光明行》的高潮处表现得特别突出。(见曲中156小节处)再如在《空山鸟语》中,作曲家创造出一种左手在黑键上弹奏五声性音调,右手则在白键上弹奏四度,与左手形成二度的撞击,这种既不破坏五声性旋律风格,又使调性产生了游移的和声手法,很有创造性。

而《良宵》基本上是采用五声性线性和声思维的方式,与前后二曲形成对比,充分塑造了具有中国五声性旋律线条美的音响意境,特别是乐曲中踏板的特殊用法所产生的音响效果,更体现出作曲家对中国钢琴音乐的独特追求和创造思维能力。在《刘天华即兴曲三首》中,可清楚地看到作曲家通过对核心音调的原型、移位、音程的扩展与紧缩的运用,对作品中声部线条的核心控制力,并在各个发展阶段中,对全曲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全曲显得简洁统一,实现了乐思的自由表述和严密结构形式的完美平衡。

再次,是为了在保持二胡旋律基调的基础上,突出钢琴特色,作曲家进行了钢琴乐思表达的开拓,突破了原曲节拍的陈述方式,在《空山鸟语》中,打破了原曲2/8、2/4的节拍形态,采用了4/4、2/4、3/4、5/4多种节拍的频繁交替,使音乐具有了很强的流动感和内在动力,加上丰富而多样的节奏型配合,构成了层次分明的有个性的钢琴语言,表明作曲家超强的节奏想象力和对节拍变换与节奏配合的驾驭能力。通过核心音调音程的变化、速度、力度上的变化和钢琴演奏手法上的特殊设计,形成了多维时空节奏与立体多层次变化(“空山鸟语”中有22次变化),构建了美丽而流动感极强的钢琴表达,充满着人鸟对话的灵动性,获得了技巧与乐思表达的精妙平衡。

三、探索新的中国风格的钢琴语境

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从赵元任先生1915年创作的第一部中国钢琴曲《和平进行曲》开始,中国的作曲家们就开始有意识地将中国的民族音调与西方多声音乐的表现技术结合,以实现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的艺术追求。经过萧友梅、贺绿汀等老一代作曲家们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积累起来不同于西方钢琴文化表达方式与话语环境的中国钢琴文化表达方式与话语环境”[4]110。但是,就如何真正使西方的作曲技法,特别是西方现代作曲技法、艺术形式,能与中国的本土音乐文化实现融会贯通,实现中国文化特质的表达,从而产生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语境,符合中华民族审美情趣的钢琴音乐,始终是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中探索的重要命题。在这部作品中,崔世光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首先,作曲家从选材上就使之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继承并发扬了刘天华先生的创新精神,精心选取“空山鸟语”、“良宵”、“光明行”为本部作品的基础意境,探索了寓景抒情、空灵含蓄的钢琴语境。抒发了个人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生动地体现出时代的民族精神,这种具有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在我国当代钢琴音乐的创作中仍是值得提倡和发扬的。

其次,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非常注意保留二胡原旋律的“气韵”。在再创造的过程中,巧妙地加上装饰音和采用八度为支撑,将旋律核心音调镶嵌其中,产生了类似于二胡吟揉、同音换指的效应,在钢琴上产生了“有形有神、神形兼备”的独特语境。作曲家从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中进行更新意义的发掘,获取“钢琴创作的灵感和触机”的创作方法,是有广阔发展空间的。

最后,作曲家以中国听众的审美观念出发,对西方现代作曲技法进行了很好地吸收与消化,创造出能体现中国传统美学中崇尚的“天人合一”的钢琴音乐意境。如《空山鸟语》的第1—12小节、第189—192小节处,营造出的不同层次的空况、清远的意境,通过速度对比,又形成了静与动的意境,准确地塑造出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形神兼备的乐思表达和中国风格的不同层次的空间与时间组合的特定样式。这种在创作中既表达了作曲家的主体意识、审美品格,又“能够做到在艺术上不与听众产生隔阂”的艺术追求,重视作品的可听性、可接受性的创作品格,具有很强的文化现实意义。

结 语

《刘天华即兴曲三首》无论是作曲家的创作观念,或是在中国题材的即兴曲体裁、演奏技法的多样性和演奏形式的创新性方面,都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为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创作树立了典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不少青年作曲家身上,创作出的钢琴作品都是采用现代西方的创作思维模式和作曲技法,从其作品中却很难听出“中国风格”,难以受广大中国听众和中国钢琴界欢迎。究其原因,还是要回归到一个“写什么、如何写、为谁写”[5]的问题上。考察崔世光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创作,获得听众认可和流传的作品,也运用了现代的作曲技法,但这些技法的运用,却能很好地为听众接受和理解,并形成了“质朴、高雅、亲切、热情”[1]9的钢琴音乐风格。在发展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过程中,从崔世光的钢琴创作实践应是可以获得启发和借鉴意义的。特别是随着经济一体化,文化生活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中国学习钢琴的人数骤增,如何让年轻一代在学习国外优秀钢琴音乐的同时,也能学习更多更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实现钢琴文化中的生态平衡,是摆在每个有文化认同感的作曲家面前的艰巨任务。

[1]童道锦,王秦雁.崔世光钢琴作品选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2]童道锦,孙明珠.钢琴艺术研究 (中)[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沈洽.音乐文化的双视角观照[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

[4]赵晓生.通向音乐圣殿[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5]宋瑾.写什么、如何写、为谁写[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2):24.

On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Piano Music Three Pieces of Liu Tianhua’s Impromptu

XU Fei

Three Pieces of Liu Tianhua’s Impromptu composed by Cui Shiguang is one of themost excellent pianomusic in contemporary China.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reative style,creation technique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osition as well as the composer’s creation concepts.It also conducts a related discussion of the compos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ianomusic.

Cui Shiguang;pianomusic;Three Pieces of Liu Tianhua’s Impromptu;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J605

A

1672-2795(2010)04-0042-03

2010-09-22

徐飞 (1977— ),女,江西南昌人,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音乐系讲师,主要从事作曲理论、钢琴的教学与研究。(南昌 330031)

猜你喜欢
即兴曲刘天华作曲家
小小作曲家
科学大众(2022年9期)2022-06-05 07:27:30
刘天华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思考
名家名作(2021年9期)2021-11-12 14:33:36
青年作曲家危阳简介
著名作曲家杨天解
中国近代报刊中刘天华音乐史料钩沉
舒伯特钢琴即兴曲作品142第一首的结构特征与演奏分析
艺术研究(2016年1期)2016-06-12 15:08:01
国乐改进
人间(2016年7期)2016-05-14 18:10:34
关于舒伯特八首钢琴《即兴曲》的探讨
北方音乐(2016年21期)2016-02-03 06:19:32
霍米·巴巴“第三空间”视阈下《孙行者:他的即兴曲》的文化身份构建
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