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艺术院校发展性教师评价

2010-02-16 18:51:37戴闵青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高职评价

戴闵青

试论高职艺术院校发展性教师评价

戴闵青

对教师的工作及其潜在的价值进行合理的评价,可以促进他们的发展,从而促使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面向未来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已取代“奖惩性评价”,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采用。高职艺术院校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更应以发展性评价方法来评价教师。然而,目前高职艺术院校教师评价工作中尚存在着评价的定位存在偏差、标准不够科学、方法过于简单、缺乏评价的反馈与沟通等诸多问题,因此,应积极转变评价理念,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坚持全面多样的原则,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注重评价的动态性,以改进教师的评价工作。

高职艺术院校;教师评价;发展性评价

在学校管理的诸因素中,教师是一切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措施的最终贯彻者和执行者,是制约整体工作效能的决定因素。因此,对教师进行合理的评价,能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教师评价与发展性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是在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根据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教师工作的要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1]它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高教学技能。教师评价的依据应是正确的价值观、学校的教育目标、教师的根本任务及国家颁布的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在具体的学校管理实践中,教师评价也在不断地改进,经历了一个从“奖惩性评价”到“发展性评价”的过程。

奖惩性教师评价,也称行政性教师评价,其主要特征是突出评价结果的奖惩作用;强调干劲、成就、效率和效果;强制性教师评价制度,上级频繁使用奖励、表扬、处罚等手段;确定组织目标,最大限度实现组织目标,建立经常性的教师评价机制。这种评价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刺激了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提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它越来越影响教师的坦诚态度,对教师专业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弱。

而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双向教师评价过程,是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教师进行持续的评价,通过评价让教师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帮助教师制订有针对性的个人发展规划,促进教师提高专业素质、教学技能的评价方法。其主要特征是学校领导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强调教师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价值;实施同事之间的教师评价,由评价者和评价对象配对,促进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提高全体教师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扩大交流渠道;制订评价者和评价对象认可的评价计划,由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双方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注重长期的发展目标。[2]

二、当前高职艺术院校教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极强的职业定向性,教学内容强调本专业技能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所学理论基础知识在实际中的适用性,这就要求高职教师不仅要具有普通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更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经验与能力。

而高职艺术院校强调对学生艺术表现能力、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其教师更加关注对艺术实践的指导能力和自身艺术的创作、实践能力。艺术类专业的教育,是教师通过自身多年沉淀的学习、教学、实践经验进行的一种“传承”性教学,这种传承包括艺术感知、技术技巧等,它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还要有创造和创新,即“艺术创造永无止境”。可以说,艺术的教学更强调“个性”,很难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

因此,对这类学校教师的评价应既有一般高职教师的共性,又有艺术类教师的独特个性,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应该把评价的重点放在教师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以及实践的结果上,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己的创作成果和指导学生参与实践取得的成果的数量、质量、效益和贡献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与分析,并为其做出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以达到引导、激励教师,促进其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然而,目前高职艺术院校的管理者关注得更多的是教师队伍的数量、学历、来源、结构等,对教师的评价往往较为忽视,以致产生了许多问题。

评价的定位存在偏差。评价的正确目的在于确立衡量一名教师的标准,以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但是,很多院校将教师评价定位于利益分配的依据和工具,评价结果直接与教师个人的外在利益挂钩,而很少与教师素质提高相联系,使教师对评价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产生一些消极情绪,无法很好地调动起教师教书育人的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的评价,使教师往往无法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评价总是偏高或居中趋势明显,降低了评价结论的信度和效度。

评价的标准不够科学,主要表现在:一是评价内容简单,局限于对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业绩的定量考核,缺乏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定性分析;同时局限于理论教学评价指标的制定,实践教学评价乏力,无法体现艺术教育的特质。二是评价标准单一,过于强调教学、科研成果的数量,不重视甚至忽视质量。三是教师绩效考核指标的权重设计缺乏科学依据,很多指标权重的给出多遵循历史经验,绩效标准模糊,缺乏可操作性、时效性、现实性,等等。

评价的方法过于简单,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通过组织任课教师所在班级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评分,以及教学督导的抽查打分和教师所在的教研室对其教学效果和科研水平打分。虽然这几次评分大体上可以反映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但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很大,个人的人际关系及一些功利性倾向等非正常因素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公正性。[3]

缺乏评价的反馈与沟通,影响评价目标的实现。评价结果的反馈过程是管理者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实现激励的好机会。发展性评价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评价使每位教师明白应该如何改进自身的工作,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但一些学校往往是为了评价而评价,不重视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反馈,教师本人不知道考评结果,更不知道自己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不能充分利用评价的过程和结果来促进工作,从而无法达到评价的目的。

三、以发展性评价改进高职艺术院校教师评价工作的对策

首先,要转变评价理念。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是通过评价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发展,而不是为教师区分等级。应关注教师自身实际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教师在实践中表现出积极的、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教育行为。艺术类的专业教师十分强调个性化发展,而在共性的评价标准面前具有个性的教师往往会无所适从。因此,应该从艺术类专业教师劳动的特点和担负的任务出发,针对艺术类专业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实施全面评价。既要看其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也要看其工作过程的质量,更要看其教育教学的效果。

其次,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是评价成败与否的关键。指标体系既要能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师的基本情况,又要符合本校教师队伍的实际;要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师工作岗位的特点和高职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把教师工作质量监控和评价与教师的工作岗位职责、评价期内的工作业绩以及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因此,一定要发动教师全面参与,收集各方面信息和意见,运用教育统计学和教育测量理论进行分析指导,建立数学模型,并科学地调整权重,同时考虑教师的不同专业、岗位与教学背景,使之充分做到共性评价与个体发展的统一,达到最优化。

第三,要坚持评价的全面多样。对教师的评价不应该是单靠某几个领导或某几个部门的反映,那样难免会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同行评价、教师自评和学生评教等多种方式都应该被运用到教师评价中并发挥特定的作用,必须由领导、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帮助教师从多渠道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的目的。

第四,要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在评价中教师既是评价的接受者,又是评价的参与者。无论是评价指标的设计,还是评价过程及评价结果的运用,都应及时与教师沟通,倾听教师意见。评价者应该同教师一起工作,明确评价目标,制订评价计划,搜集评价信息,讨论评价结果。只有双方彼此信任、相互协作,让教师能够切实感受到评价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的效果,感受评价者对自己的尊重,才能使之消除抵触、惧怕情绪或逆反心理,在平等互动的气氛中获得自我反省和自我成长的机会。[4]

第五,还要注重评价的动态性。动态是相对于静态而言的。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的提高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如果我们只用静态的观点,或者只用一次评价的结果就断定一名教师的好坏,必然不能真实地反映一个教师的实际情况。所以在教师评价中,要建立教师发展档案,不仅要看到教师当前的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和效果,还要看到他原有的基础和发展的趋势。只要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有成绩,就应该给予肯定,绝不能用静态的观点评价动态的过程。

四、高职艺术院校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教师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对教师进行奖惩,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教师未来的发展。在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过程中,要立足现在、兼顾过去、面向未来,不仅要注重教师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教师的未来发展,教师评价结果要与教师未来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因此,高职艺术院校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还必须坚持一些自己的独特原则。

首先,必须坚持适应性与超前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评价的指标与内容要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尤其要适应艺术专业教师的个性发展需求,同时以一种超前的意识帮助教师明确个人发展的目标。要在培养、进修、研究方面为教师提供发展的机会,主动引导和激励教师提升学历、职称和学术水平。要预测到高等教育变革中教师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帮助教师在调整完善中实现其发展。

其次,必须坚持学校导向与教师自我发展的高度统一的原则。构建和实施教师评价体系时,要兼顾学校导向与教师自我发展的统一,重在促进教师以自身发展带动学校发展。通过评价活动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予以帮助和支持,引导教师自我规划、自我反思,主动调控和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5]

第三,必须坚持胜任目标与教学管理相补充的原则。评价内容既要体现教师对岗位是否胜任,岗位要求与目标是否实现的情况,还要体现教师在课程管理、课堂管理、教学资料建立等教学管理工作方面的情况。因为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是目标实现过程的补充说明,教学管理的质量直接说明了老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计划、组织、控制、调整及监督的情况。

同时,必须坚持教师类型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高职艺术院校的教师,由于其自身教学背景不一,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非常大,要根据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的特点,通过评价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差异。在实践中,好的评价标准应该通过许多不断的尝试确定标准的特异性水平,并在多样的教学背景中检验其适用性,在明确的评价标准和个性化评价之间应取得平衡。[6]对不同的教师进行评价,要根据教师所在学科专业的类型特点、岗位对教师的要求及教师自身个性特色进行。即依据具体岗位的标准来评价教师,积极鼓励教师个性特色的发展。同时要考虑不同专业教师的差异和特点,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使评价尽可能客观全面。如果再进一步地讲,学校还可以以教师不同的基础背景,不同的发展方向、领域和发展目标等多样性为依据,对不同教师实施不同内容和标准的差异性评价。

总之,高职艺术院校教师评价工作的政策性、科学性很强,学校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构建定量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规范的评价流程,才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环境,使教师个人得到发展,从而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健康发展,也促使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1]刘尧.教师评价功能:从奖惩走向发展 [J].教育科学研究,2009(6):43.

[2]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3,117.

[3]郑柏松.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7(35):37—39.

[4]岑鹉.以发展性评价促进高职音乐教师专业发展 [J].艺术教育,2008(12):40—41.

[5]鲁武霞,黄正,陈颖,等.基于现代教育评价理念的教师评价体系构建[J].高校教育管理,2009,3(2):61—65.

[6]赵希斌.国外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发展趋势 [J].比较教育研究,2003(1):74.

[7]孙友然,刘蒙.对高校教师绩效考核问题的思考 [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6(3):53—55.

[8]张萍萍.试论高校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建构 [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5):81—82.

On Developmental Teacher Evaluation in Vocational Art Colleges

DAIMin-qing

A fair evaluation of teachers’work and potential value can contribute to their development,and thus contribute to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f the whole college.The evaluation with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has been replaced by developmental teacher evaluation,which is adopted by a growing number of colleges.Due to their specialmajors,vocational art colleges should adopt developmental teacher evaluation.However,there is deviation in present teacher evaluation in vocational art colleges,the standard is not scientific enough,themethod is too simple and evaluation feedback and communication lack.Therefore,we should change the idea of evaluation,establish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index system,adhere to a comprehensive principle,admit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eachers and focus on the dynamic evaluation to improve the teacher evaluation.

vocational art colleges;teacher evaluation;developmental evaluation

G647

A

1672-2795(2010)04-0103-04

2010-09-03

戴闵青 (1977— ),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师范大学MPA在读研究生,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杭州 310053)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高职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时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2:08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音乐探索(2015年1期)2015-04-27 01:02:06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海峡影艺(2012年1期)2012-11-30 08:15:44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体育师友(2012年4期)2012-03-20 15: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