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版 (凹版)画油墨研究

2010-02-16 18:51:37鲁利锋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铜版画色料油墨

鲁利锋

铜版 (凹版)画油墨研究

鲁利锋

18世纪初,西方铜版印刷术传入中国。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介绍国外创作版画进入中国,其中包括铜版画艺术。新中国成立后在艺术院校中建立了版画专业,也促使铜版画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改革开放后,版画事业取得较快发展,但机器设备及耗材相对落后。专业版画印刷油墨稀缺,除小部分进口外,几乎都使用替代品。在掌握铜版画印刷油墨基本原理及材料性能的情况下,自行制作铜版印刷油墨成为教学及版画家的理想选择。

铜版画;铜版 (凹版)油墨;自制油墨

15世纪,中国雕版印刷术传入欧洲近200年后,德国和意大利诞生了金属版印刷术,金属版画也由此发端。金属版主要以使用铜为主,所以也被称为铜版印刷术,而由金属版印刷的版画被称为铜版画。金属版印刷原理是在版面制作出凹陷区域,然后填墨施压印刷在纸上,所以也被统称为凹版印刷。18世纪初,意大利传教士、画家兼雕刻师马国贤 (Matteo Ripa,1682—1745)受命于清廷康熙帝,1713年刻印了《热河三十六景图》并将雕铜技艺传授给中国人,成为铜雕技术传入中国的最早事件。乾隆三十八年 (1773)由郎世宁起草,法国印度公司刻印《平定准部四部战图》制作完成。1783年刻印的《圆明园20幅西洋建筑图》由中国人制作,被视为中国人镌刻铜凹版印刷铜版画之始。而腐蚀铜版技术分两支传入中国,19世纪晚期意大利派铜版蚀刻技术经日本传入中国南方;光绪三十四年(1908)美国派铜版蚀刻技术由北京度支部印刷局引入中国北方。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介绍西方创作版画。1931年8月,鲁迅邀请日本友人内山嘉吉举办“中国木刻青年讲习会”,由鲁迅自任翻译,其中的一次即是让大家观摩德国版画家凯绥·珂勒惠支 (Kath Kollwitz,1867—1945)《农民战争》七幅铜版组画。1936年鲁迅先生编印《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收入版画21幅,其中包括石版画7幅、铜版画14幅。20世纪50年代国内建立艺术院校设立版画专业,使版画艺术在中国得以发展,也使铜版画成为中国艺术家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段。

欧洲铜版画出现于15世纪中叶,最早是以雕刻技法实现,由凹点和短线组成。大多数早期的这些金属版是用来装饰而不是用来印刷的。现存最早的雕刻铜版印刷实物是保存在柏林博物馆的《耶稣受难》系列7幅组画,雕版日期是1446年,无名匠人所制。而第一位存名的铜版雕刻匠师是德国的马丁·施恩奥尔 (Martin Schongauer,1430—1491),他的作品对15世纪及其后的铜版画风格产生巨大影响。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铜版画制作大师马索·菲尼格拉 (Maso Finiquerra,1426—1464)、贝尔蒂尼·巴乔 (Bdldini Baccio,1436—1487)、安东尼奥·波拉约奥罗 (Antonio Pollajuolo,1432—1498)等制作了大量的雕刻铜版画,逐步完善制作技巧提升艺术水准。昂瑟雷·曼特尼亚 (Anclrea Mantegna,1431—1506)北方意大利重要画家和人文主义者,事实上,他最早以雕铜者闻名。1431年出生在维琴察,受训于帕多瓦Squarcione古典学院,1459年落户曼图亚,直到1506年去世。他对在铜版上使形象达到三维效果感兴趣,改进了用不同宽度的短线制作明暗的方法。德国艺术大师阿尔布莱希特·丢勒 (Albrecht Durer 1471—1528)继承了马丁·施恩奥尔的技艺和经验,制作了重要作品,把铜版画艺术提升到新的高度。与其同时代的德国,意大利和法兰德斯艺术家也都为铜版画艺术发展作出巨大贡献。16世纪金属版腐蚀技术已经被发明,但只有少数艺术家进行尝试,大量的是被作为铜版雕刻的辅助方法来使用。17世纪荷兰艺术大师伦勃朗·哈门斯·范·莱恩 (Rembrandt Harmensz Van Rijn,1606—1669)将蚀刻金属版画推向艺术的顶峰。伴随历史的前进,铜版画制版技术不断被发展,干刻、飞尘、美柔汀、软底、照相等新技法不断被发明,形成技法多样、效果丰富的版画艺术语言。

14、15世纪交割之际,欧洲印刷油墨从中国的水基逐渐转化为油基,为印刷技术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辅助条件。早期的铜版 (凹版)油墨与其他印刷工艺的油墨相似,结构非常简单。1645年,法国著名铜版画家亚伯拉罕·波希 (Abraham Bosse,1602—1676)出版了《各类铜版画技法论》,并公布了一项最早的铜版画油墨配方,列出煮沸的干果油和法兰克福黑 (以及植物黑,燃烧干燥的酒糟制成)。

铜版油墨制作形式继续保持其后500年没有改变并不令人惊讶,因为铜版制版印刷工艺原理从伦勃朗之后改变很小,尤其对艺用铜版画油墨而言。很多艺术家现在仍然使用炭黑和亚麻仁油制作他们自己的黑色油墨。

铜版画油墨可分为普通印刷墨、美柔汀 (Mezzotint)油墨和照相铜版墨。出色的铜版画油墨应该具有适当的比重和颗粒感,较短的墨身,适中的黏性和附着性,良好的耐久和遮盖性等特点。铜版油墨由色料、连接剂、填充剂、润剂及干燥剂等成分构成,下面分别对各种成分做简要介绍。

色料 色料是油墨中的彩色物质,铜版油墨要求色料具有适当的颗粒感,良好的耐久性,较高的染色力及遮盖性。因此铜版油墨大多采用无机色料、炭黑素、铬黄、铬橙、铁蓝、铬绿、钛白等成为较好的选择,在铜版油墨制作中广泛被使用。19世纪60年代,由于煤焦油染料被英国人威廉·亨利·柏金 (W illiam Henry Perkin,1838—1907)发现,不久人工沉淀染色的有机颜料也引入油墨制造中。由于有机色料抗光耐化学性能优,色彩强烈染色力强,为凹版油墨制造增添了更加多的选择。如汉莎黄、联苯胺黄、立索尔红、酞青蓝等。

铬黄 是常用的暖色素,由于它的高比重和不透明及速干特性,常用作手工印刷油墨的原料。

铬橙 中性的橙色调,类似铬黄,比重高且不透明,由它制造的手工油墨有非常好的墨身。

铁蓝 广泛被使用在油墨制作中,包括普鲁士蓝、青铜蓝、米洛丽蓝等。铁蓝色的许多不同色调是由化学酸度、温度长时间加热反应产生的。这些色料具有高染色力和耐光性,但在碱性的作用下会变棕。它们可以混合大量其他颜色,除了碱性物质。铁性色料柔软且油性强,用它制造的手工印刷油墨易于沉积,所以经常要添加碳酸镁。

钛白 (二氧化钛) 着色力强,覆盖力充分,稳定性好,分散度大,耐光耐碱性佳,是最好的白色油墨色料。

炭黑 现在几乎所有的黑色油墨都由炭黑色料来制作。炭黑主要由碳元素、很小比例的灰分和一部分挥发物构成,颗粒和比重均可由生产过程控制。伦勃朗和最早记录铜版油墨配方的亚伯拉罕·波希,都使用法兰克福黑作为他们的黑色料。这种色料直到20世纪60年代还可以使用,到现在还可以找到,国外生产商仍有所谓法兰克福黑油墨产品,但看上去是否像以前的产品存在争议。17世纪的铜版艺术家们也了解植物黑,它也是由在密闭的干锅内加热藤本植物细枝条得到碳,并且用水提取剩余物制造的。或者燃烧干燥的酒糟 (葡萄制酒后留在桶底的残渣),燃烧使其碳化成为粉末。其他的一些配方中还有添加燃烧的象牙、红石、羊蹄骨的记录。所有这些原料经燃烧碳化,然后与植物黑混合。还有利用灯黑作为铜版油墨色料的记载,但灯黑比重轻并且容易产生絮凝 (部分黏合在一起的趋势)。法兰克福黑比重高且富有颗粒状结构,这意味着色料更易在版面上更深的线条内存留下来,因此可以转印更多的颜料到纸张上。

汉莎黄 单偶氮颜料,色相范围大,色彩鲜艳,能够耐碱耐日光照射。

立索尔红 偶氮颜料,在没有其他处理时不溶于水。因为偶氮颜料是着色力强并具透明性的颜色,常被用作“调节者”。

酞青蓝 色彩鲜艳,透明度较好,着色力高,化学稳定性高。

相对于石版 (平版)油墨,铜版油墨要求相对较大的色料颗粒。石版印刷墨层非常薄,因此需要颗粒非常细来获得最大的色彩效果和遮盖力。对铜版印刷而言,油墨的沉积创造非常厚重的沉积层,颜色自然很强烈。印刷铜版时需要用油墨填充铜板上凹陷的线条与痕迹,然后可以擦净印版表面。更大的色料颗粒和更重的墨身可以使油墨更好地存留在线条里,并且容易从版面擦除余墨而不移动填充在凹处的油墨,太细的色料颗粒易于引起油墨移动。因此,手工制作铜版油墨更加容易和可行。

连黏剂 连黏剂是一种流体,是色料的载体,同时也是黏结剂,承担着色料、油墨与纸张的黏结,是油墨的“灵魂”。今天的油墨连黏剂主要包括,干性油,树脂溶剂凡立水,醇酸清漆,上光凡立水等。干性凡立水 (主要是亚麻仁油凡立水)是目前最好的手工版画油墨媒介剂。不同等级的凡立水在油墨的调整工作中可以改变油墨的黏度,降低稠度,或影响其油性。铜版油墨用凡立水与石版油墨近似,其基料为亚麻仁油,具有相当的浓稠度,而黏度则较弱。制造凹版墨凡立水时多用熬油急冷法保持比重同时减小黏度。其做法是将普通石印凡立水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放入冰中急速冷却。高比重黏性小的凡立水连黏剂有利于实现易上墨擦版的凹版印刷适性。

填充剂 填充料在凹版油墨中所占比例较平版油墨多,碳酸钙、硫酸钡常用作铜版油墨的填充剂,碳酸镁及黏土类有时也配合使用。由于填充料的比重、吸油性和印刷适性的不同应用上也有所差异。

碳酸钙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沉淀而得,用途广泛,在商业树脂型胶印墨制造中几乎取代了其他填充料。手工制作的铜版油墨也可以使用它作为填充料,价廉易得。

碳酸镁 一种透明白色添加料,水合碳酸镁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几乎没有着色能力,可以增加墨身同时减少长度和黏性。对于铜版油墨而言,是理想的填充剂选择。而在手工平版印刷油墨中碳酸镁更多的被用作调节剂而不是添加剂。

由于凹版印刷的特性,需要增加墨身立性以印刷出浮凸的效果,一部分填充物也被俗称为“凸粉”。对于油墨制造商来说“凸粉”的配方一向被视为秘密。而所谓的“凸粉”填充料不外乎由硫酸钡和硫酸锌混合而成的物料、由天然重晶石研磨的精致粉料、人造松香粉及合成凸粉 (玉米粉与石粉的混合物)等成分。

润剂 凹版油墨要求黏而不滞,易于揩拭,制造中必须借重润饰料的补助才能满足要求。由氢氧化铝制成的维利油具有一定的作用。淀粉类 (包括小麦淀粉和玉蜀黍淀粉)在减低滞性和松润墨身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时也具有减低印面光彩的功效。应用少量的滑石粉也可以起到使油墨容易揩拭的作用。

干燥剂 在铜版油墨中的作用也很重要,因为凹版印刷受墨量较大,良好的干燥性成为油墨的重要因素之一。液态钴燥油对铜版油墨而言是良好的选择,膏状锰燥油也是常用的干燥剂。但在手工印刷的铜版油墨制造中较少添加干燥剂,除非印版有特殊要求。

由于铜版油墨在印刷过程中接触金属板,所以易产生其他印刷方式较少存在的氧化问题。这是在金属版和颜料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它的发生一定程度上与所有颜色有关,有些颜色比其他的更强烈。白色和黄色是氧化最强烈的两种颜色。如果你担心颜色的清晰度,钢是最少受氧化影响的材料,其次是铜,而锌所受影响最大。目前国内铜版画制作一般采用锌为材料,这对彩色印刷产生的影响尤其大。许多艺术家希望使用纯净明亮的颜色,在印刷前将铜版表面钢化,或将锌、铁等版面电镀以减少氧化反应程度。

铜版油墨需要适当的黏性,既要满足油墨经过压力转移到纸面的良好附着力,保持在纸面的坚固度,又要容易在版面揩拭干净方便印刷。如果一种油墨对于印刷来说太硬,加铜版亚麻仁油是正确、直接的办法。中等到弱强度的铜版亚麻仁油可以调整黏度以使印刷容易操作或者容易擦版。另一种是添加少量的专用化合物,如Easy W ipe Compound。一些凹版印刷者添加凡士林在他们的油墨中以使擦版轻松。这会对油墨造成一些有害影响,这种溶剂的性质使其在长期使用后会污染纸张。国外有专业铜版画油墨调节剂产品 (10余种型号),国内没有生产。树脂油墨稀释剂 (黏度小于#6号油,减薄油墨并降低黏度)、撤黏剂 (又称去黏剂,膏状,减少黏性不增加流动性,可与调墨油配合使用)、JC160聚合油 (纯干性植物油,黏度较小)、JC140聚合油 (纯干性植物油,具有适中的黏度)、JC130聚合油(纯干性植物油,具有中高的黏度)、油墨改良剂 (又称油墨添加剂,降低黏性,增加流动性,不冲淡墨色),是国内能够找到的商业油墨调节剂。可以作为替代品对铜版油墨的黏度、墨身及印刷适性进行调整。

如果油墨太薄太流动,选择会更加有限。第一种选择往往是添加更多色料。如果是黑色油墨相对比较容易。添加彩色色料会从本质上改变原有彩色油墨的质量。添加色料后必须小心搅拌和研磨油墨以使油墨颗粒大小相似。第二种选择是添加碳酸钙或者滑石粉,加强墨身并且使之变短。添加要谨慎,它会剧烈地改变油墨的印刷性质。

欧美有多家版画设备耗材制造商,生产各种版画机、配套器材、油墨和调节剂。其中以法国的Charbonnel Ink Company,美国的Graphic Chemical&Ink Company及Takach Press最为著名。其中版画油墨的选择也很多,各种性能的油墨适合各版种要求。每一种油墨都有不同特性的选择,使用方便。

国内没有版画油墨制造商,专业铜版画油墨依靠进口。对国内版画艺术发展和版画艺术品质的提高造成巨大阻碍。目前国内版画家及院校教学实践中除部分依靠进口产品外,大多采用商业油墨改良的方法,其中包括对商业平版油墨和凹版油墨的技术改良。由于铜版油墨制造的要求和过程比平版油墨要低,所以在国外很多艺术家自己制作铜版油墨。掌握自己制作铜版油墨技术对于国内版画界是可行的,尤其是黑色铜版油墨。对于铜版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

制作自己的油墨具有双重优点:首先,你可以制作适合自己要求的油墨,调整油墨的墨身、黏性和黏度,适应不同的画面和印版;其次,你可以按自己的要求混合颜色,例如,你可以制作具有不同冷暖倾向的黑色油墨。

制作自己的油墨首先从准备色料开始,国外有铜版油墨专用色料出售,从色料的比重、颗粒、耐久性等方面均适用。国内可以从化学颜料公司购买色料替代使用,其中有些产品有不同颗粒选择。其次是填充剂,碳酸钙、硫酸钡、碳酸镁及高岭土等填充原料在国内市场均有售,并有不同颗粒选择。第三是连接剂的选择,前面已经介绍过国内可以买到的铜版油墨连接剂替代品,主要以干性亚麻仁油为基料的产品为好。

下面以黑色油墨为例对自制铜版画油墨的程序和注意事项进行简单介绍。第一阶段,选择适量炭黑色料。由于黑色油墨常常需要增加一定的冷暖倾向,也可以根据自己或者画面的要求准备调色色料,如少量普鲁士蓝、铬橙、立索尔红等。将炭黑色料与所需的调色色料混合均匀堆在一块玻璃板或干净墨台中间。在颜料堆上挖出凹坑,添加10%的重铜版油 (heavy copperplate oil),国内可以选用商业JC140聚合油或绘画用熟亚麻仁油,然后用调色刀慢慢将颜料混合进油中。这是个困难的过程,但不要为更快地将色料混入油中而添加过多的连接剂,这样会使油墨墨身加长,流动性过大。当色料完全混合进油中后,将其做成饼状,墨量较大时可以做成几个墨饼。然后将墨饼和成面团状,反复糅合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会使色料更好地与连接剂浸润,增加墨身的弹性和黏度。第二阶段,将墨团在玻璃板或墨台上用调色刀反复调和,在油墨中拖动调色刀,用手腕力量反复调和。可以前后运动也可以按“8”字形路线调和。然后将调开的油墨收集成一堆,翻转调色刀再次拖动油墨进行调和。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添加填充料和润剂来增加墨身的立性与滑润度,一般填充料不超过油墨量的1/3。铜版油墨需要较短较立的墨身和适当的黏性以保证油墨顺利被填充进版面凹处,同时易于擦除平面余墨。碳酸镁是理想的填充剂选择,可以增加墨身并减少长度和黏度。碳酸钙也是常用填充物质。第三阶段,当所有色料和填充料完全混合入混合物后,开始用研磨器进行研磨。手工研磨器一般为圆柱形,直径8厘米左右,高度8—10厘米,具有平整光滑的研磨面,不锈钢材料最好,减少研磨中的氧化程度;也有使用玻璃砖作为研磨工具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氧化反应。使用研磨器前后平稳地反复研磨,如果研磨器重量较轻,通过油墨时要用尽量大的压力。经过研磨的油墨稠度会更松光泽更亮。研磨时油墨会更少颗粒感,研磨器通过油墨会更加顺滑。当不同颗粒的色料混合在一起的时候,这个过程就更加重要,使油墨获得统一的颗粒感对油墨的适印性非常必要。另一种情况下是在改良已有油墨的时候最好通过研磨的程序,以避免不同颗粒色料添加对油墨的浸润和分散度产生不良影响。中等黏度的亚麻仁油可以少量添加,使研磨过程更加轻松,并且使油墨达到要求的黏度。但这样很容易过快增加油墨的流动性和墨身长度,导致重新添加色料,需要谨慎操作。第四阶段,油墨的调整。这是关键性的工作,针对凹版油墨和不同版面要求进行细致的调整。在这个阶段的工作中,根据油墨的反应适量添加填充物、润饰料等改性剂以达到良好的凹版印刷适性。比如美柔汀油墨需要更大的色料比例和相对柔和的墨身,可以添加少量维利油、凡士林或脂肪皂等润饰剂。照相铜版油墨需要较短的墨身和相对较大的黏性,可以添加较高黏度的凡立水、淀粉类凸粉和滑石粉。在调整的过程中可以经常用手指测试油墨的墨身和黏度。一种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拈起油墨,使油墨在手指间拉开,检验墨身的长度。铜版油墨需要相对短的墨身,所以拉开的油墨应该不易粘连。另外一种方法是用食指蘸少量油墨在纸张上涂开,要求油墨易于从手指转移到纸张表面并轻松分布。

制作自己的油墨不是轻而易举的过程,需要完善的物料支持和丰富的操作经验。不同印版要求性能不同的油墨,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油墨进行调整。研磨油墨的过程也不是简单轻松的,需要时间和耐心,但你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值得的,你的工作会在作品中得到回报。

在没有专业版画油墨选择和使用的条件下,手工制作铜版油墨是可行的,也是国内版画家及美术院校版画专业的客观需求。同时对推动中国版画艺术发展,提高艺术品质具有现实意义。

[1]李允经.鲁迅与中外美术 [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5.

[2]张奠宇.西方版画史 [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3]张树栋,庞多益.中华印刷通史[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99.

[4]周震.印刷油墨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5]陈正维.现代印刷油墨知识与制造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6] Garo Antreasian and Clinton Adams.The Tamarind Book of Lithography:Art&Techniques[M] .New York:Abrams,1970.

[7] Steve Hoskins.Inks[M] .London:A&C Black,2004.

Research on Etching(Intaglio)Printing Ink

LU Li-feng

In the early eighteenth century,copperplate printing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from theWest.In 1930s,Lu Xun introduced etching printing into China,including copper engraving art.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themajor of etching printing was established in art colleges,and thus copper engraving becomes an important form of artistic expression.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etching printing develops rapidly,but the equipment and supplies are left relatively behind.The printing ink of professional etching printing is scarce.Alternatives are used except for a small part of imports.Homemade etching printing ink seems to be an ideal choice for teaching and painters aftermaster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materials of the printing ink.

copper engraving;etching(intaglio)printing ink;homemade ink

J21

A

1672-2795(2010)04-0071-05

2010-06-21

鲁利锋 (1971— ),男,北京人,中国美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石版画教学与创作研究。(杭州 310053)

猜你喜欢
铜版画色料油墨
龙凯作品
美术界(2023年5期)2023-06-15 01:52:46
新东方油墨有限公司
绿色包装(2022年11期)2023-01-09 11:23:42
新东方油墨有限公司
绿色包装(2022年9期)2022-10-12 12:18:32
铜版画技法在作品Salute to my hero中的运用
铜版画
食品工业(2020年11期)2020-12-01 00:52:52
近红外反射陶瓷色料的研究进展*
陶瓷(2020年5期)2020-07-06 01:48:28
一种陶瓷喷墨打印用金黄色色料及其制备方法
佛山陶瓷(2020年3期)2020-04-13 02:57:52
一种陶瓷色料及其应用
佛山陶瓷(2020年12期)2020-02-21 00:59:06
油墨基本情况概述
中国制笔(2019年2期)2019-11-18 09:28:40
期待良性循环的铜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