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教学的“现代”意识

2010-02-16 09:43:50王连孝江苏省淮安市王营初级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年10期
关键词:诗序现代文言

王连孝(江苏省淮安市王营初级中学)

文言文长久以来是困扰学生、教师的一个难题。从教师方面来说,文言文是古代书面语的典范,文章蕴涵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品格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体悟,学好文言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文化底蕴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从学生方面来看,文言文与现代学生的距离的确很远,学生没有那种生活环境、语言习惯,对文言文觉得疏远,亲近不起来;学生还觉得费那么大劲积累些文言词语、句式,背诵些古代文章没什么实在的用处,无价值可言,因此,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内在驱动力,在第一步字词的积累上就毫无兴趣可言,更不要说体悟精神内涵与文化品格了。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并注重在阅读实践中能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性。”

面对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既不能忽视字词的积累,又要注重人文的熏陶。寻求文言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有效方法是每一个教师必须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文言文的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让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得以发挥?如何寻找古代文章与现代学生的契合点?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我认为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想办法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让学生对文言文亲近起来是我们进行文言文教学的前提。让学生既积累字词,夯实基础,从而培养能力,较好地完成高考;又感受到古代经典文本的魅力,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一、字词的积累是必需的,但不是最终的目的,且字词的积累要讲究方法

无论是应对高考的需要,还是阅读文言文、理解文本,进而感受作品的精神魅力都离不开字词的积累。高考对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都有明确的要求,我们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需要夯实基础,从而培养能力,较好地应对高考。同时,只有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字词、句式,学生才可能顺畅地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才可能进一步感受作品的精神魅力。因此,字词的积累是必需的。但是,不能把字词的积累作为终极的目的。学生花费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只是积累了些字词,背诵了几篇文章,会让他们觉得付出太多,收获太少,必将打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积极性。要让学生明白,积累了一定量的字词,为进一步阅读各种古代文章典籍、了解古代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就如给自己添上了飞翔的双翼,可在无尽的文言宝库中探寻。这样,学生对文言字词的积累才可能有主动性、积极性。

字词的积累要讲究方法。长期以来,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基本上以教师“字字落实,句句串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这也是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积极性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只适用于现代文教学,也同样适用于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力,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同时给学生一定的指导,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去学习文言文。

以柳宗元《愚溪诗序》(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为例,我是这样完成文言字词、句式的教学的:

学生对字词积累不感兴趣,那么就在课堂上完成。

第一课时:自读,大致读通文章,圈出疑难处。

1.布置学生自读,借助页下注释大致读通文章,有疑难处用铅笔圈出来;

2.借助工具书先解决自己标记出来的疑难,把已解决的疑难标记擦除,留下未解决的疑难标记。推荐较为适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工具书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常见文言词手册》(凤凰出版社)等。

第二课时:合作学习,质疑、解疑。

1.个人未能解决的疑难由学习小组共同讨论、解疑;

2.学习小组未能解决的疑难写在黑板上,交由全班集体讨论、解决;

3.学习小组讨论、整理自己认为需注意的字词、句式等;

4.每个学习小组把本组认为需注意的字词、句式等写在黑板上,供其他小组参考。

5.老师作适当点拨与补充。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并没有那么难,我们自己也能读懂它;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受自己的价值,别人的问题自己能谈点看法,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自己的问题在讨论中解决,被别人帮助也是一种收获。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收获是快乐的,这也拉近了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都被激发出来,字词的积累、句式的积累也就不是一件苦差事了。

二、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下深入阅读文本,与文本对话,触摸作品的灵魂,与作家作情感的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对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显在的和潜在的问题,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提出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用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探求的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面对高中学生,设置问题情境,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愚溪诗序》的教学中,我结合《古文观止》对《愚溪诗序》的评价“通篇就一‘愚'字点次成文,借愚溪自写照,愚溪之风景宛然,自己之行事亦宛然。前后关合照应,异趣沓来,描写最为出色”,设置问题情境——说“愚”。

本文是怎样表现“愚”的?

如何理解柳宗元的“愚”?他对自己的“愚”后悔吗?如果再给他一次选择,还会有这《愚溪诗序》吗?

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自主阅读。第一个问题的设置促使学生深入文本,第二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拉近了文章与现代学生的距离,促使学生与作家作情感的交流,触摸到作品的灵魂,初步体悟文章内在的精神、品格。

三、拓展延伸,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情感体系,进一步感受文言文的人文魅力

《愚溪诗序》一文的教学,在完成对文本的阅读之后,我设置了扩展阅读。把柳宗元的《愚溪诗序》与已学过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赤壁赋》一并纳入“贬谪文学”中进行比较阅读。

问题:1.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你能概括出四篇文章的主旨吗?

2.揣摩四位作者各自的心态是怎样的?

学生不难得出:

《愚溪诗序》:以愚自况,表现被埋没受屈辱、不得不愚的愤懑。

《岳阳楼记》: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醉翁亭记》:表达悠然自得、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赤壁赋》: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接下来,根据文章揣摩作者当时的心态。这是以往文言文学习中不曾有过的,这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细致阅读,最后得出:

相似的遭遇,不同的性格、心态,形成了不同的文章——他们都胸怀大志,满腹才情,却遭贬谪,从京城而外放异地。在这不同中又有着共同的东西。

在学生自主建构的基础上,老师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来小结:“他们同遭贬官,人生际遇坎坷,面对逆境,都未曾消沉,或临水而吟,或面山而歌,以其不朽之作和人格魅力感染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那么,作为我们又该如何面对人生的坎坷磨难?”

同学们都能认识到:人的一生难免会遭遇不公平的事,也会有坎坷磨难。拥有良好的心态,豁达、乐观地面对生活!——我想,这才是文学作品对于人生最为积极的影响!健康的心态,健康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在这探寻的过程中,学生也都感受到了文言文的价值与魅力。

到这还只是一个引子。就在学生被这些文章及其作者深深感动时,我告诉他们:

贬谪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百花园中开得极为璀璨的一朵奇葩。从屈原到谢灵运、韩愈、刘禹锡、柳宗元、欧阳修、苏轼、陆游等皆遭贬官。他们对贬谪诸多问题作出了极为严肃的求索、思考和回答,并且留下了流传千古的佳作妙文,也给我们留下了探寻的空间。

请以贬谪文学为课题进行探究。自立角度,自定主题,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位或相关的几位作家进行探究。利用课余及寒假时间,查找资料或上网搜寻,撰写探究报告。

学生在兴趣与主动性的驱动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寒假过后,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探究报告或文章。可以看出,是他们认真去做的,而非应付老师的作业。

后来,在一次作文训练中,话题是“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有的同学就以自己探究过的贬谪作家为例证。这说明,对贬谪文学的探究的确在他们心中留下了印记,曾感染并影响着他们。

文言文的宝库是丰富的,需要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不断尝试与探索,拉近文言文与现代学生的距离,带着他们去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瑰宝,让他们的人生因之而丰厚!

参考资料:

1.孙春成《新语文课堂:探究教学法》,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徐志伟《中学文言文阅读散谈》,《古典文学知识》2004年第 1期。

猜你喜欢
诗序现代文言
唐 南溪诗序并南溪玄岩铭拓片
中国书法(2023年12期)2023-02-02 15:51:36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中华诗词(2019年4期)2019-10-08 08:54:16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论梁肃的诗序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4:25:16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
谈森林管理管理体制的创新
解放军,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
环球时报(2016-06-16)2016-06-16 16: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