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学习《诊断学》兴趣的方法探讨

2010-02-15 02:53:43陈晓育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湖南永州425006
中国科技信息 2010年24期
关键词:诊断学师生关系教学效果

陈晓育 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湖南 永州 425006

提高学生学习《诊断学》兴趣的方法探讨

陈晓育 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湖南 永州 425006

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开展设计性实验、注重授课艺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等多种方法,探讨提高学生学习《诊断学》兴趣的途径,以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诊断学》;学习兴趣

《诊断学》是论述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具有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概念多的特点。学习《诊断学》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理化基础及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一门课程有很大的学习兴趣,他们往往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把该课程学好。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每一位《诊断学》教师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浅谈本人提高学生学习《诊断学》兴趣的几种方法。

1. 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即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主动的施教者,在教学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改革教学模式,就是要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即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选择、设计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方法、教学媒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知识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同时也应是自身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因此需要教师积极改革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强大的表现力,提高教学质量,在讲授《诊断学》时紧密联系临床病例分析,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帮助学生理解和牢固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在《诊断学》教学中积极开展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PBL式教学,取代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联系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诊断学》的兴趣。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教师首先从临床获取典型病例,根据《诊断学》教学需要进行删减;再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中引出多个问题;在授课前将相关资料发给学生,并让学生自己查资料,分组进行讨论;在学生通过自学掌握了一定的相关《诊断学》基础知识后,教师再帮助其运用理论知识,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解决前面提出的各种问题,达到掌握《诊断学》知识的目的。整个教学过程经过精心设计,并借助多媒体技术帮助实施,这样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诊断学》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主导教学手段。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图片、动态的文字效果,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但如果将板书、挂图等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综合应用,可以起到互补作用,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兼具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效果,具有清晰、美观、活泼生动和信息量大的优势,特别是多媒体动画更具特色。在《诊断学》教学中,很多抽象内容可通过多媒体动画进行演示,比口头表达更清楚、更直观,学生也更容易记忆。如心音的发生机制及听诊特点、肝脾触诊方法等。如果仅用语言讲述,学生很难理解,不易记忆,但经多媒体动画演示,就变得形象、生动而且易于理解。另外,由于《诊断学》是桥梁课,教师在讲解时,往往需要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解剖学》、《生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但又不能耽误太多的时间。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解决教学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 开展设计性实验

《诊断学》实验教学是《诊断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诊断学》实验课只是学生按照教师示范的规范动作去做,机械性学习基本技能操作。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其存在的问题是使学生这个求知的主体始终处于被动服从地位,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作用。因此,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评价原则与考核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是《诊断学》实验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

我们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积极推行实验教学改革,开展《诊断学》设计性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组织与完成实验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对设计性实验的评价与考核,能较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实际进行《诊断学》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和重视程度,达到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地发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按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获得成功,成为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技术人才。同时,这也是对实验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

4. 注重授课艺术

尽管多媒体课件在表现文字、图像、图表、动画等方面都具有强大的优势,但《诊断学》教学依然离不开教师的语言讲述。如果教师能够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注重授课艺术性,将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杂音产生机制时,不妨这样比喻:平静河面听不到明显流水声;而当涨洪水时;在筑坝合拢口狭窄处;两股流向不同的水汇合处,都可以听到明显的水流声。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流动,就像河水在河床流动,只要出现打破平静流动的因素时,就会出现异常声音。这样,通过精美的画面动态图解演示和强化的听觉刺激,使抽象、枯燥的诊断学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和具体化,降低了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难度,使每名学生做到眼、耳、手、脑等多种感官并用,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诊断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5.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巩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保障。教师的个人魅力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衣着发型等无形中都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一般而言,教师得体的服饰、亲切的笑容、鼓励的眼神,无不显示着教师的人格魅力。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枯燥的诊断学知识的理解,优美的音色、恰当的语速和停顿都能使教学更具吸引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如果学生被教师的魅力所吸引,其就会喜爱该教师的课程,并对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的兴趣可以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过来又可以成为促进教师教学的动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开展设计性实验、注重授课艺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诊断学》的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达到提高《诊断学》教学效果的目的。

10.3969/j.issn.1001-8972.2010.24.103

猜你喜欢
诊断学师生关系教学效果
《全身 CT 血管成像诊断学》出版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6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人间(2015年24期)2015-12-26 18:48:19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2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内经》诊法教学内容简析及与中医诊断学的衔接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24期)2014-02-27 14: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