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兴趣模型与信息伦理教育的融合

2010-11-07 08:19李玉霞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100025
中国科技信息 2010年24期
关键词:伦理阶段计算机

李玉霞 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100025

教学兴趣模型与信息伦理教育的融合

李玉霞 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100025

在虚拟现实中,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伦理关系的威胁日渐突出,信息伦理教育的重要性也在逐步得到重视。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如何有效的组织信息伦理教学的内容,从而减少这一威胁对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利影响和制约?本文应用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建立了堆积韦恩图表示的四层结构教学兴趣模型;并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用这一模型做了一些教学实践;尝试应用这一模型与信息伦理教育有效融合。

兴趣模型;信息论理;融合

引言

信息伦理目前还没有发展到由国家强行制定和强行执行,它是在与信息相关的活动中以道德约束为标准,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维系的。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开设了几十年,这门课程的发展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传统型理论教学模式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从专业课的开设到其它一些专业逐步得到推广,直至成为公共课,在这个阶段教学方式大多是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这个发展阶段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目的主要在高校完成,对于高等院校的教育来说,计算机基础知识还是个新的知识领域,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有限,信息伦理的概念还不被重视。第二阶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验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计算机应用的迅速普及,部分中学相继开设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相关课程,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对非计算机专业的人才计算机水平的要求一方面是了解一些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要切实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会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日常的工作问题。尽管在这一阶段比较系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在高校完成的,但是,传统的讲授方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之间的矛盾开始显现。从80年代中期开始,大量信息伦理论文和专著的涌现,使信息伦理学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第三阶段:教学改革的发展与成熟阶段。教学改革进入了有计划的快速全面发展和日趋成熟的阶段。这个阶段,拉斐尔·卡普罗教授又发表论文“数字时代的伦理与信息”,这篇论文的主题还是论述数字时代图书馆的伦理问题。随后拉斐尔·卡普罗教授又发表题为“21世纪信息社会的伦理挑战”的论文,文中专门论述了信息社会的伦理问题,特别讨论了网络环境下提出的信息伦理问题。而这个阶段就是目前我们面临的阶段,中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率较高,在讲授大学一年级计算机基础课时,最重要的挑战就是学生是否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如何使学生正确的认识信息论理的观念,从而减少信息伦理缺失对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利影响和制约?

学生的内在动机在学习上的体现直接反映在他的学习兴趣上,它伴随着求知的动机、理智的情感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也是分析调动学生潜能时不容忽视的因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随着自己的学习兴趣而悄然发生转移,当一个学生对某一方面或某一个领域产生兴趣时,就会不自觉的表现为积极主动、情绪饱满地去进行钻研和探讨,纵然是一个比较漫长和艰苦的过程,他们也很少感受到痛苦的体验。教学中我们承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这个阶段,如何让学生能够充满兴趣的学习,这可能是摆在教师面前必须很好处理的一个贯穿教学始终的核心问题。

1 计算机教学兴趣模型的建立

围绕教学与学生学习兴趣这个核心问题,我们提出了图1所示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兴趣模型”。这个模型是一个堆积韦恩图,表示的是一个强调增长和渐变的模型,但是每部分间没有严格的界限,相互重叠又相互包容。

模型的第一层是内容需求层。教学内容的需求来源于准确把握的学生学习内容的需求,这是整个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整个模型的首要内容。这一部分是主要是在教学准备阶段,需要在进行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完成。

模型的第二层是学习动机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们在改革教学模式方面做了一些教学实践。

模型的第三层是考核结果满足层。通常的考核模式比较单一,更多的是期中和期末考核,忽略了考核和教学过程的结合,更忽略了考核结果的展示,使学生缺乏对学习成果的满足感的体验。

模型的第四层是学习兴趣层。通过前面三层的渐进,这个阶段需要进一步注重教学的互动和教学过程的灵活调整,最后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伴随教学过程始终。

图1 计算机基础教学兴趣模型

2 调研教学内容需求,产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兴趣也是以需要为基础的,虽然不是所有的需要都会产生兴趣,但是符合需要的事物,都可能引起人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基于对知识的需要而发生的。对于我院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在对计算机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技能需求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的,其中企事业单位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技能需求作为重点考虑的因素。其中,也尤其关注到了企业对信息伦理教育的需求,涉及的信息污染、信息规范以及相关的法规等。

在教学内容选择上,首先认真分解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提炼企事业单位日常办公中常见的具体应用实例,在完成典型案例应用的基础上组织相关教学环节和讲授的重要知识点。这样的教学准备,具体讲就是一方面确保使用的案例是企事业单位真实工作实例,另一方面结合各专业的特点,通过多年在不同专业的教学应用,进行精心的挑选;对每一案例确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操作技能和实现的效果,其中融入了学院教师多年的实际操作经验与技巧,同时也提供了完成案例的多种操作方法。便于学生根据不同的操作习惯进行练习。

在信息伦理的教学内容推广方面比较谨慎,经过了局部班级试点、挑选某专业试点、逐步推广到全院试点等阶段,经过反复修改和再实验,最终形成了以“典型案例”带动知识点讲授贯穿整个教学内容的教学框架。

3 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习动机

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又是通过实践活动而形成的。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总是不断发现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伴随着新的情况也就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因而兴趣也就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扩大,不断地丰富,不断地形成和发展起来。因此,学习兴趣总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发生,并通过学习的实践活动逐步地形成和发展。

我们在计算机应用课程中采取了新的三部曲:呈现案例—实现案例——归纳提高。我们采用的方法是: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不是“先基础,后应用”的金字塔模式,而是直接面向应用,按应用需要组织课程。很多应用型课程内容,比如信息传播自由权、网络信息隐私权和知识产权等典型案例的引入,在教学模式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 改革考核模式,增强学习结果的满足感

调动了学生的读书动机和愿望,还要引导他们扎实学习,在认真学习的过程中才会产生学习兴趣;同时要重视学习行动结果的反馈,尤其是阶段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能够起到将学习行动持续良性进展的效果。学生学习行动的满足感受两方面因素支配,一方面学习成绩满意而受到各种鼓励和表扬,获得荣誉,这是外在因素;通过学习行动,在过程中获得某种启发和教育,产生了某种共鸣,学到了某种技术手段,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从而有了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满足感,这是内在因素。

为了带给学生学习过程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我们配合教学同步进行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大赛。大赛的显著特点是和教学阶段紧密结合,大赛分成文字处理作品、电子表格作品、演示文稿作品和其他办公系列作品等4个阶段。教学到哪个阶段,我们大赛就进行哪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作品都要进行大范围的展示和评选,评委中绝大部分是学生自己。而且,强调作品的原创性,体现对信息论理观念的树立。

这是比赛也是交流,更是成果的呈现。这样的比赛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兴趣,交流学习的成果,大赛的核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收获,收获成果得到认可,在不断收获的满足感中快乐的学习。大赛的另一个意义是希望建立新的教师和学生的课外沟通渠道,使大赛成为课堂的有效补充成分。

5 构建良好的教学互动氛围,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逐步得到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各个阶段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护。构建良好的教学互动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5.1 调整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随着知识的增加兴趣也会相应的增长,学生掌握的计算机技能越多兴趣也越大。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教师需要尽可能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得到满足,有助于学生兴趣的提高。

5.2 因材施教

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获得,通常会因先修知识与智力才能不同而有差别,在学习中,给予同样的机会、同样的讲解,不同的学生理解的程度也不一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一定要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的能力,教学内容、评价标准和考核方式的把握要适度。同时,也需要利用各种平台兼顾少数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因材施教。

5.3 注重学习结果的反馈

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动机、兴趣下进行的,而在学习中所获得的效果,常常又可以回过来加强或削弱其原来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如果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如文字处理能力、电子表格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和演示文稿对演讲的辅助作用等,都可以强化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这就是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教师需要通过不同的形式和场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做积极的反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和提高。

6 结论

本文提出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兴趣模型与信息伦理教育融合的观念,尝试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伴随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教学过程,并且在整个过程中重视信息伦理教育的渗透。本模型对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秀玲.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冯忠良.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付钪.大学计算机基础导学.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10.3969/j.issn.1001-8972.2010.24.116

李玉霞,(1970年6月),女(汉),硕士,副教授。

猜你喜欢
伦理阶段计算机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