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勃 牛素枝 (南昌大学社会学系,江西 南昌 330031)
老年人传授的态度、动机、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陈 勃 牛素枝 (南昌大学社会学系,江西 南昌 330031)
目的 调查老年人传授的态度、动机及行为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3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受教育水平和生活状况等因素通过影响老年人传授的态度、动机和行为来影响老年人传授的效果和需求,进而影响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性。结论 通过老年人传授的研究,可以从社会适应的视角为积极老龄化提供可行路径。
积极老龄化;传授;态度;动机;行为
国内外对积极老龄化对策的研究提出了诸如提供社会医疗、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解决措施,但这些都是外在的,指老年人社会适应之维持与增进的内在途径也应受到必要的重视,即老年人自身怎样适应社会以减轻社会负担,传授其知识、经验和技能,发挥其价值。本研究通过分析老年人的传授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提供一定的依据,并为积极老龄化探求可行的途径。
1.1 研究样本 调查对象 530人,遍及江西、天津、陕西、山西、四川、广东等地区,年龄 60~79岁。回收有效问卷 500份,其中男性283人,女性217人。根据年龄大小,将被试分为 5个年龄组,各年龄组人数分布情况与现实中老年人口的分布情况非常接近。
1.2 研究方法 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之上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①老年人的背景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家庭结构、对现在生活的满意程度等);②老年人传授的现状与需求:包括老年人传授的意愿、传授的内容、传授的对象、传授的目的、传授的时间、传授的途径、身边的人及社会对老年人传授的关注、是否满意目前社会为老年人提供的条件、制约老年人传授的个人和社会因素等。问卷的填写采用了由被调查者自填和对无能力自填的老年人由主试口述题目被试口头回答并有主试者记录两种填答方式,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9.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和回归相关分析。
2.1 关于老年人传授的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2.1.1 老年人传授的态度的一般现状 当问及“是否愿意传授一些有价值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时,1.4%的老年人“非常不愿意”,7.8%的老年人“比较不愿意”,15.2%的老年人认为“一般”,44.8%的老年人“比较愿意”,30.8%的老年人“非常愿意”;同时,15.8%的老年人认为传授知识、经验和技能没必要, 20.7%的老年人认为无所谓,63.5%的老年人认为传授知识、经验和技能有必要。老年人更愿意传授知识、经验和技能给外人(87%),相反传授给家里人的只占 13%。这可能是由于老年人的大部分知识、经验和技能适合社会上大多数人。而且老年人对自己家人的要求比对外人的要求高,这也使得老年人在选择对象时会考虑到家庭关系和谐,所以更愿意传授给外人。不同的老年人传授给他人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也不相同,有专项技能(如戏曲、手工技艺)的老年人更愿意传授这些绝活给他人,在机关政府部门退休的老年人更愿意传授其管理、行政经验给他人等等,可见老年人会选取自己的优势,通过传授行为实现自我价值。
2.1.2 影响老年人传授态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①个人背景因素:对老年人的性别和老年人的传授态度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男性老年人和女性老年人在传授态度上明显不同 (F(1,490)= 3.281,P<0.05)。对老年人的年龄和老年人的传授态度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传授的态度也不同,两者之间存在主效应 (F(7,471)=2.001,P<0.05)。在问及“制约老年人传授的个人因素时”,21.5%的老年人认为是因为自身健康状况不佳,26.3%的老年人认为是自身学历状况不足,而且通过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其健康状况与其传授态度呈显著正相关(r=0.081,P<0.05),身体状况越好的老年人,更愿意传授知识、经验和技能给他人,反之亦然。受教育水平与老年人传授态度之间存在主效应 (F(5,484)=2.413,P<0.05),即受教育水平影响老年人的传授态度。②社会因素:当问及“不愿意传授的原因”时,20.6%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知识陈旧”,21.6%的老年人认为“没有精力”,20.4%的老年人认为“没有时间”, 18.2%的老年人认为“没有合适的传授对象”,14.4%的老年人认为“没有合适的途径”,3.6%的老年人认为“报酬不够”,还有 1.2%的老年人认为“不愿意向他人渗入”,可知,老年人传授知识、经验和技能不仅仅是一种心理的主观想法,还受现实社会条件的影响。
老年人认为制约其传授态度的主要社会因素包括两方面,即社会关注不够 (33.4%)以及适合传授的内容少 (14.7%)。部分老年人(30.5%)认为自己传授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对当今社会的价值很小,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年轻一代通过学校、互联网和社会大环境可以学到很多知识、经验和技能,老年人传授失去了现实意义,这样的心理取向影响了老年人传授态度。老年人正规化社会化机构的缺失使得老年人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逐渐地由社会主导地位转移到了边缘地位,老年人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也因此发生了转换〔1〕,会产生被社会抛弃的念头,认为社会对其关注不够,不愿和他人交流互动,久而久之就不愿传授自己有价值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给他人。
2.1.3 老年人传授的动机及其影响因素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其目的主要有“打发时间”(占 23.8%),发挥余热 (占 25%)和证实自身价值 (占 18.4%),还有其他的目的,如增加人际交往机会、活跃文化生活、互相学习和获取报酬等。因为精神价值是老年人的主要价值,老年人绝对不会仅仅满足于生存的需求和感情的需求,他们还会渴望走向社会,参与发展,追求老有所为,实现老有所成〔2〕。影响老年人传授的动机是多方面的,就年龄而言,与动机之间存在负相关 (r=-0.032,P< 0.05),即年龄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更愿意进行传授,相反可能会阻碍老年人传授知识、经验和技能给他人,也就是说高龄老年人并不比低龄老年人更有传授的动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其传授的动机呈明显主效应 (F(4,486)=2.400,P<0.05),身体状况好的老年人自我评价高,更倾向于传授;反之,更不愿意进行传授。生活状况满意度也与老年人的传授动机相关 (r= -0.059,P<0.05),对生活满意的老年人并不比对生活不满意的老年人更有传授动机。这可能是由于他们的舒适生活,让他们无忧无虑,不担心被社会淘汰,不需要证实自身价值;也可能是家庭的关怀和自身在家庭中的地位使得他们“老有所得”,不需要通过传授来发挥余热。
2.1.4 老年人传授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在问及老年人“是否尝试给他人传授知识、经验和技能”时,14%的人“从未尝试”,28.9%的人“较少尝试”,22.2%的人“中等尝试”,24.6%的“较多尝试”,10.3%的人“经常尝试”,而在传授态度的分析中,75.6%的老年人愿意传授知识、经验和技能给他人,据此可以看出,真正付出行动的老年人和愿意传授的并不存在一致性,有“意愿”并不意味着有“行为”。当被问及“是否会向他人谈起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时,“少谈起”的占 32.4%,“一般”的占 26.4%,“多谈起”的占 41.2%,这也表明老年人和他人交流时,很大一部分会涉及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而且, 87.9%的老年人愿意和年轻人交流,只有 12.1%的老年人不愿意和年轻人交流。在交流中,他们谈论的话题涉及很多,主要包括:工作经验 (17.4%),医疗保健 (15.4%),生活琐事(19%),为人处世 (25.4%),人生阅历 (16.4%)等等。老年人之间也会进行交流,他们的话题同样也涉及很多方面,其中,医疗保健占 28.4%,生活琐事占 30%,业余爱好占 10.8%,人生阅历占 10.8%,家庭关系占 10.8%,可见,老年人在与不同的对象交流时谈论的事情也不一样,与年轻人谈论时更侧重于为人处世,与同龄人谈论时更侧重于生活琐事和医疗保健。相关分析可知,年龄和老年人的传授行为呈负相关 (r=-0.027, P<0.05),年龄大的老年人可能会因为身体状况太差、家庭反对等不实施传授行为,相反,年龄小的老年人可能会为了实现其社会价值实施传授行为。通过独立样本 t检验,得出老年人的传授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t=1.811,P<0.05),男性老年人和女性老年人在传授行为上有很大不同。健康状况与老年人传授行为显著正相关(r=0.194,P<0.05),身体状况好的老年人更会实施传授行为,反之,则不会实施传授行为。对受教育水平与老年人的传授行为进行方差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呈明显主效应 (F(5,490)=5.891,P<0.05),即受教育水平高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实施传授行为,反之更不愿实施传授行为。生活状况满意度也与老年人的传授行为显著相关 (r=0.233,P< 0.05),即生活满意度高的老年人实施传授行为更多,反之则少。
2.2 老年人传授的态度、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2.2.1 老年人传授的态度、动机与其传授行为的相关分析老年人的传授行为与其传授态度和动机有关。相关分析表明,老年人传授的态度与传授的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r= 0.284,P<0.05),老年人传授的动机与传授的行为之间也存在相关性 (r=0.033,P<0.05),行为受态度和动机的双重影响。
2.2.2 老年人传授的态度、动机与其传授行为的回归分析 通过回归分析可知,老年人传授的态度可以解释老年人传授行为8.1%的变异 (R2=0.081),而且进行方差分析 (F(1,483)=42.504, P<0.05),说明回归方程比较显著,用传授态度预测传授行为的回归模型与数据拟合程度非常好;老年人传授的动机可以解释老年人传授行为 5.4%的变异(R2=0.054),同样进行方差分析表明 (F(1,478)=27.446,P<0.05),回归方程比较显著,用传授动机预测传授行为的回归模型与数据拟合程度比较好。把老年人传授的态度与动机结合起来,通过回归分析得知,两者可以解释老年人传授行为 8.4%的变异(R2=0.084),同样对其进行方差分析 (F(2,473)=21.598,P<0.05)说明回归方程比较显著,用双因素(传授的态度和动机)预测传授行为的回归模型与数据拟合程度比较好。当然,有很多因素会影响传授行为,因而传授的态度与动机的改变可以对传授行为造成影响,但并不是绝对的。
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传授知识、经验和技能受其传授态度、动机和行为的影响,而老年人传授的态度、动机又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老年人传授的行为。不可避免地,其态度、动机和行为都受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制约。对老年人的传授态度和动机进行指引,可以促进老年人传授行为的实施,有利于老年人与他人的交流和进步,同时,也增强了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性,减轻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压力,为“积极老龄化”战略提供可行的途径。
3.1 积极老龄化的依据 老年人生存的社会意义以及老龄生命的终极价值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3〕。政府要制定符合老年人的政策与法规,为老年人社会适应提供前提条件。一方面,可以通过改革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来提高老年人的保障水平;另一方面,要着手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老年教育,同时提供相关的法律资源。从方法上面讲,政府可以成立各种为老年人服务的机构,如“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协会”、“老年书法协会”、“老年人特殊技能传授培训班”等,让老年人转变老无所用的旧观念,树立积极老龄观。
3.2 积极老龄化的实施 要聚集社会力量推动积极老龄化的实施,营造积极老龄化的氛围。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在 2002年联合国第二届老龄大会开幕式上特别强调,“我们需要认识到,由于是许多人受过良好的教育,寿命延长,而且能较长时间内保持健康,现在的老年人能够做出比以往更大的贡献。通过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社会发展,可以保证他们的宝贵才能和经验得到充分运用。”〔4〕因而作为社会力量的主要方面,家庭、社区和各类组织都应鼓励老年人发挥其优势,传授知识、经验和技能给他人,实现积极老龄化。
3.3 积极老龄化的实践 在我国,涉老问题经常是负面的,各种应对措施和制度都认为老年人是社会的负担,然而老年人并非天然是问题人口,只有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社会,才能让老年人更好地生活与服务。老年人在他们的青年时代为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老年人才资源不是一般的劳动力资源〔5〕,他们可以发挥余热,为党组织、居委会、关工委等组织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6〕。而且,“积极老龄化”承认老年人是社会发展的积极贡献者,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对社会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发展老年人的教育者的职能,让老年人传授知识、经验和技能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发挥老年人的余热,实现老年人的价值,让老年人“老有所为”,这也是和谐社会下,老年人适应社会的重要方面。
1 陈爱梅,黄明明 .老年人社会化的困境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29-31.
2 曾小五,朱尧耿 .老年人的价值及其价值实现〔J〕.人口研究,2008; 32(2):87-90.
3 福建省老年学学会 .积极老龄化研究〔M〕.北京:华龄出版社, 2007:106-18.
4 李宗华,高功敬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城市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实证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9;12(1):114-21.
5 薛 敏 .依据老年人需求实现“六个老有”与“积极老龄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45(9):54-6.
6 向 琳 .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2 (1):124.
〔2010-06-08收稿 2010-10-30修回〕
(编辑 李相军/张 慧)
book=1568,ebook=74
R161.7
A
1005-9202(2010)11-1568-03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6BSH044)
陈 勃(1966-),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老年社会学与发展心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