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人群糖代谢异常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的 Logistic回归分析

2010-05-31 03:41余佩玲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年11期
关键词:患病率检出率人群

周 英 贺 平 韦 汐 余佩玲 苏 江

(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柳州市人民医院干部保健中心,广西 柳州 545001)

糖尿病(DM)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DM患病率有迅速增长的趋势。我们通过对 2006年至 2007年来我院参加健康体检的干部人群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干部人群中糖代谢异常的患病情况,分析其主要危险因素,为积极开展糖尿病早期预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 2006年至 2007年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处、厅级干部及企业离休干部 713例,其中,男 589例,女 124例;年龄35~ 90岁,平均(60.9±14.3)岁。

1.2 方法 对所有受检者均详细询问并记录病史,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WC),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血压测定:被测对象静坐至少 5 min后,采用汞柱式血压计连续测量 2次坐位右上臂肱动脉血压,测量时肘关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2次测量间隔 2 min,取平均值。采集空腹 12 h以及口服 75 g葡萄糖后 2 h(糖尿病患者采用100 g馒头餐)的静脉血清标本,采用日本进口试剂及日本 Olympus Au-1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利用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 2 h血糖(2 h P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1.3 糖代谢异常诊断 根据 1999年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按 FPG及 2 h PBG水平分组:①正常糖耐量(NGT):3.9mmol/L≤FPG<6.1 mmol/L且 2h PBG<7.8 mmol/L;②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IFG):6.1mmol/L≤FPG<7.0mmol/L且2 h PBG<7.8 mmol/L;③单纯糖耐量低减(I-IGT):FPG<6.1mmol/L且 7.8mmol/L≤2h PBG<11.1mmol/L;④两者合并(IFG/IGT):6.1 mmol/L≤FPG<7.0 mmol/L且7.8mmol/L≤ 2 h PBG < 11.1 mmol/L;⑤ DM:FPG≥7.0mmol/L和(或)2 h PBG≥11.1 mmol/L。糖代谢异常包括I-IFG、I-IGT、IFG/IGT、DM。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3.0软件,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用 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 t检验。糖代谢异常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糖代谢异常检出率 受检的 713名干部中,糖代谢异常总检出率为 35.5%,其中,I-IGT检出率最高,占 19.6%,其次是DM占 13.9%,I-IFG和 IFG/IGT组占的比例较少,分别为0.6%和 1.4%。由表 1可看出,IGT、DM及糖代谢异常总检出率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P<0.01)。

2.2 糖代谢异常与 NGT人群血脂、血压及肥胖指标的比较

糖代谢异常组的 BMI、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G均较 NGT组高,HDL-C则低于 NGT组(P<0.01)。见表 2。

2.3 糖代谢异常危险因素分析 采用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变量,以 α=0.05为显著性水准引入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WC、TG、DBP进入回归方程,是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见表 3。

表1 不同年龄段糖代谢异常的检出率〔n(%)〕

表2 糖代谢异常与NGT组血脂、血压及肥胖指标的比较(x±s)

表3 糖代谢异常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DM的检出率远远高于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 DM患病水平(2.6%)〔2〕,也高于 2002年北京市居民 DM患病率(10.6%)〔3〕和广州市海珠地区成年居民 DM粗患病率(9.0%)〔4〕。由此可见,干部人群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已达到较高的水平。研究表明,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结构的变化、体力活动的减少、肥胖以及年龄、社会心理因素等是DM的主要危险因素〔5〕。而干部人群主要以脑力劳动为主,体力活动较少,生活水平相对一般人群较高,平时缺少规律的锻炼,并且外界应酬多,烟酒摄入增加,加之工作压力和责任较大有关。因此,干部人群发生DM的风险比一般人群要高。

本研究与文献〔6〕报道一致。肥胖是与糖代谢异常明确相关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提示,在干部人群中腹型肥胖(而不一定是全身肥胖)增加了糖代谢异常发生的风险性。孙宏等〔7〕研究显示,腹型肥胖与 2型DM密切相关,提示脂肪蓄积在上半身更易发生 DM。胡传峰等〔8〕研究亦表明,衡量向心性肥胖的指标腰臀比(WHR)较衡量全身性肥胖的指标 BMI更适宜于表达肥胖对 2型DM的危险性。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高血压人群中DM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朱凯星等〔4〕研究表明,高血压者患 DM的危险性是非高血压者的 1.723倍,胡传峰等〔8〕研究也表明,高血压与 2型 DM存在显著性关联。本研究显示,糖代谢异常组的 SBP、DBP水平均高于NGT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BP是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

DM患者存在明显的脂代谢异常,而且常以高 TG、低HDL-C为特征。原因为大量TG分解产生不饱和脂肪酸可诱导胰岛 β细胞的凋亡〔9〕,且脂代谢异常可以使机体对周围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从而易发生DM。本研究结果亦显示血TG升高减少增加糖代谢异常的患病风险,与文献〔10〕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干部人群中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已达到较高的水平,高龄、腹型肥胖、高血压、高 TG为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除了年龄是不可控的危险因素外,其他 3项均为可控可防而且与人们自身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因此,应加强对干部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干部的自我保健意识,积极采取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腹型肥胖,控制血压、血脂,对防治糖代谢异常具有重要意义。

1 叶任高,陆再英 .内科学〔M〕.第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8.

2 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 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8-84.

3 焦淑芳,王 瑜,庞星火,等 .北京市居民糖尿病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增刊):3-4.

4 朱凯星,栾玉明,吴辉绪,等.广州市海珠区居民糖尿病现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6):561-4.

5 邹宇华,张 驰,张冬梅,等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4;12(1):12-4.

6 富琳岩,王丽敏,范继青,等.齐齐哈尔地区达斡尔族人糖尿病患病率抽样调查〔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4):308-10.

7 孙 宏,袁重胜,喻迺旻,等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05;12(1):20-2.

8 胡传峰,李立明,陆美琪,等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4):162-4.

9 Shimabukuro M,Zhou YZ,Levi M,et al.Fatty acid-induced B cell apoptosis:a link between obesity and diabetes〔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8;95:2498-502.

10 李迎春,胡传来,蒋建华,等 .某高校高级知识分子 2型糖尿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6-8.

猜你喜欢
患病率检出率人群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