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010-02-11 19:17:04陈锦文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4期
关键词:棘突腰部痉挛

陈锦文

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210049)

腰椎间盘突出是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主要因为腰椎间盘突出退行性改变后,遇到外伤、劳损或在风寒、腹压增大的情况下,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而引起的腰痛、下肢放射痛以及麻木等症状,此病常见青壮年,发病部位多位于L4~L5和L5~S1椎间盘。针对此症较为复杂的情况,对不同的病情施用脊柱扭转复位的体位也有所不同,有侧位和坐位之分。

中医学典籍中无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名,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归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早在《素问》中就提到:“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多为外受伤损,内有亏虚或感受风寒湿邪等,故辨其临床证候分为气滞血瘀、风寒痹阻、湿热痹阻、肝肾亏虚等型。脊柱旋转复位法是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手法之一。本法是利用腰椎间盘在运动中所造成的不稳定状态下加以旋转,使相邻椎体回复正常解剖位置。临床上常用于四肢关节功能障碍及脊柱小关节错位等,是一种较好的正骨手法。脊柱旋转复位法的具体操作:患者坐位腰部放松,助手站在患者侧方,用一手扶住患者肩部,另一手按压其膝以上方稳住下肢,医者坐于患者后侧方,用一手拇指顶推偏歪的棘突,另一手从患者腋下穿过按住其颈项,然后分三步动作:前屈、侧屈、旋转。先嘱患者主动慢慢弯腰,使病变节段被限制在脊柱曲线的顶点上,而曲线的顶点将是最小的阻力点,此时再做旋转运动,医者按住颈项的手下压,肘部同时上抬,拇指用力顶推棘突,助手则协手推压对侧肩部,各方协调动作,使患者腰椎作最大幅度的旋转,此时可听到“咔嗒”响声和拇指下游棘突的跳动感,本法属推拿方法中的扳法类,性质属与被动运动。作用在于对脊柱生理弧度的改变,关节错位整复,特点是准确、省力、成功率高。

1 病案举例

1.1 患者男性,36岁,2007年12月15日就诊,新加坡劳务。主诉:腰痛、站立姿势向右倾斜,左腿麻胀,西医院X线片L1~L2棘突左偏。触诊:椎旁压痛明显,伴有左下肢放射性痛,左侧腰肌紧张挛硬。特殊试验:直腿抬高试验:左腿抬高20°,右腿抬高80°,腰部向前屈后向旋顶推方向不变,即用拇指将左偏棘突向右顶推一次手法复位成功。第2天患者自述左下肢麻胀感消除,3d后腰痛明显好转。

1.2 患者男性,1954年出生,2008年8月28日就诊,商人。主诉:腰扭伤痛就诊。检查:外形腰邪歪痛,活动困难,歪斜15°。触诊:L5右偏,椎旁压痛明显,伴有右下肢放射性痛,右侧腰肌紧张,直腿抬高试验:左腿抬高80°,右腿直腿抬高20°。治疗:脊柱旋转复位法:即用拇指将右偏棘突向左顶推一次,手法复位成功,复位后右大腿抬高试验达50°。配推、拔伸、擦、揉手法,辅佐针灸,汗后复位:右大腿直腿抬高85°,腰部活动正常,姿势行走正常。

2 按 语

笔者认为临床治此病证既要纠正脊柱的内平衡,也要纠正脊柱的外平衡,脊柱内平衡失调,表现为脊柱棘突的偏移,笔者认为在临床常用的治法中,以脊柱旋转复位法疗效最佳,“欲合先离,离而复合”要使偏移的椎体回复正常位置,就要把患椎所在的间隙拉开,才能进行复位,脊柱的对抗牵拉试验表明,脊柱对抗牵拉加旋转比单纯脊柱对抗牵拉的力大数倍,况且单纯对抗牵拉力往往被各椎体韧带所抵消,真正到达患椎的力量是很微弱的,而脊柱旋转复位法,弯腰时可拉开患椎关节间隙,再加上腰部旋转所产生的动力,以及顶推偏移患病脊棘突,这样可使作用力准确,恰当的作用于患椎,使偏移的患椎恢复原位,髓核收纳。对于腰痛时间长的病例,外平衡的失调不纠正,仍在复发的可能,外平衡的失调是韧带的炎症或钙化,肌肉的纤维硬变或挛缩所致。本人在临床中采用滚、推、拍、打、擦等手法以解除肌肉痉挛,使之放松,另对肌肉痉挛引起腰部侧弯侧斜,采用对抗牵引下的按摩,拔腿、伸筋,起弹松解等,并采用双下肢后伸扳法,使腰部过伸,促使突出物回纳,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脊柱旋转复位法,可调整关节紊乱,相对扩大神经根管和椎间孔。旋转复位时,由腰椎及椎间盘产生旋转扭力,可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沿受损神经根及其分布区配之滚、按、点、擦等手法,可缓解肌肉的痉挛,有助于椎体的复位。脊柱的内外平衡是相互联系的。骨骼是静止的,肌肉是有动力的,在肌肉的作用下,脊柱才能偏移使髓核突出,虽纠正脊柱的偏移,而肌肉的痉挛未能缓解,脊椎的偏移就不能纠正,所以治疗时不能急于求成作连续性旋转,需复位一次后,让患者卧床休息两天,要辅以滚、点揉、擦手法以达松解肌肉痉挛,2~3d后查患椎是否转移复位,椎旁是否有压痛,若患椎未能复位,可再进行脊椎旋转复位。采用脊柱旋转复位法可纠正关节紊乱,使突出物和被压神经相对位置改变,从而解除突出物对脊神经根挤压,并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从而有利于突出的髓核收纳、复位,使紧张痉挛的肌肉松弛,气血得以通畅,从而产生“松则通,通则不痛”的效应。但应注意如果存在骨髂的病变属中央型者则禁用推拿旋转等手法。

猜你喜欢
棘突腰部痉挛
第十二胸椎、第一腰椎棘突分叉变异1例
怎样让腰部得到有效休息
搓腰
——壮肾
饮食科学(2019年2期)2019-11-22 05:06:09
阴道痉挛应用手法按摩联合仿生物电刺激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久坐当心腰“感冒”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中医研究(2014年10期)2014-03-11 20:29:41
棘突捶正法治疗脊柱病经验
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 20:28:40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