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晓东
江苏省吴江市黎里中心卫生院骨伤科,江苏 吴江 215212
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增多。由于大多数患者年龄高,基础疾病多,内脏机能衰退,给骨折的治疗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现就本人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治疗的7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作一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本组78例,男34例,女44例。年龄55~88岁,平均80岁。左侧38例,右侧40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根据AO分类,A1,50例,A2,23例,A3,5例。其中高血压病14例,糖尿病患者6例。
患者入院后即在局麻下行胫骨结节持续骨牵引,同时完善术前准备。在口服药物方面以复元活血汤活血化瘀、消肿定痛为基础,根据中医辨证加用平肝熄风,滋阴养血等药物,外敷消肿药膏。一般牵引1~2天,待患者血压控制在150~130/90~80mmHg,血糖控制在9mmol/L,血氧分压在9.3Ka以上,无急性肝肾功能障碍的情况下,行骨折切开复位,DHS或PFN为内固定。术中一般输血400~600ml,术后切口内置负压引流管24~48h。术后患者大多数会出现低热、烦躁、自汗盗汗、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少津、苔少甚至干剥等气阴两伤的见症,以八珍汤为基础,加用骨碎补、续断、血竭等药物,较之单用西药补液抗感染,在改善病人症状方面有明显优势。术后拔除引流管后,即应鼓励患者主动行功能锻炼,早期以在床上翻身、屈伸髋膝关节为主,一般在一个半月后,肌力有所增加的情况下扶拐下床活动。
78例患者,平均随访15个月,3例患者在1年内死于内科疾病,5例DHS固定的患者螺钉穿出股骨头,3例骨折发生移位,有髋内翻畸形,其余67例患者均取得临床愈合。
4.1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高龄患者,伴有基础疾病多,行保守治疗,如穿丁字鞋卧床,持续胫骨结节骨牵引,髋人字石膏固定等,卧床时间长,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褥疮,血管栓塞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所以,目前一般只要全身情况允许,早期手术,可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有利于早期康复,减轻家庭护理负担等诸多优势,已逐渐达成共识。
4.2 内固定器材的选择问题。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器材,主要有:①钉——板类固定,以DHS为代表;②髓内钉固定。本组以PFN固定,根据本人的总结,对于A1、A2型小粗隆未曾劈裂的骨折,复位后内侧壁相对完整,DHS通过髓内拉力螺纹钉的滑动加压作用和侧方套筒的钢板,使股骨头颈段与股骨干固定为一体,可以使骨折断端间发生可控性的嵌压,不但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也增加了骨折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对于A2型粉碎性骨折,小粗隆部骨折粉碎缺损,内侧壁失去支撑,以PFN等髓内钉系统固定为佳。本组螺钉穿出股骨头,髋内翻畸形的8例患者,均为A2型粉碎性骨折,内侧壁失去支撑,因经验不足,以DHS固定,内固定器材选择不当所致。A3型反转子间骨折,以PFN等髓内钉系统固定为佳。
4.3 DHS固定主钉位置及钉的长度问题。Ward在1938年首先描述了股骨头内部的骨小梁系统,骨小梁的方向是沿着应力线,比较坚实的骨小梁位于股骨距并向上经入股骨头承重的穹隆部。较小的骨小梁分布于凹陷部的下面,交叉通过股骨头和股骨颈的上部,进入转子部和外侧皮质。股骨距是一个致密、垂直的骨板,伸展于股骨干的后内部,小转子下方,并向外侧呈辐射状至大转子,用以增强股骨颈的后下方。股骨矩在内侧部最粗大,向外逐渐变细。因此主钉应处于头颈的中心轻度偏下偏后,一方面可以很好地维护复位后的位置,防止偏心所引起的旋转移位,并且由于张力骨小梁和压力骨小梁交叉在股骨头中心,所以股骨头颈中心骨质最致密,具有较强的把持力。主钉长度应达到软骨面下0.5~1cm为佳,如果螺钉太短,未穿过骨小梁较少的Ward三角区,则不能发挥坚固的固定作用,过长则有穿出股骨头的危险。
4.4 股骨小粗隆的处理。用DHS固定粗隆间骨折时,由于固定钢板位于负重线外侧,小粗隆的缺损,使内翻应力加于内固定物上,可导致螺钉切割股骨头、钉板相接处折断或钢板处螺钉滑出。所以应该重视小粗隆的复位和固定,对骨折和内固定物的稳定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5 中药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高龄患者,基础疾病多,内脏机能衰退,症状表现错综复杂,中医辨证施治,个体化治疗,在手术支持、缓解全身症状方面极有优势,如早期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可使肿胀的消退明显加快。术后有些患者持续低热,查血常规血象正常,无感染症状,用抗生素毫无作用,且长期使用易致真菌感染,以中医辨证,患者常可见头晕眼花、少气懒言、四肢发冷、大便干结、夜寐不安、舌淡苔薄白等一系列血虚症状,以四物汤加首乌、沙参、石斛、黄精、玉竹等药物,大多数患者均能热退身凉,并能改善大便不利、烦躁、夜寐不安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