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莉
内蒙古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包头 014030)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木通、当归、生地黄、甘草、柴胡组成,具有清热利湿、泻火解毒之功效。笔者在临床上运用此方治疗多种皮肤病,疗效满意。现举验案三则如下。
1.1 急性湿疹 付某,男性,67岁,2009年2月12日初诊。患者1周前连食油炸鲨鱼肉干,即觉全身瘙痒,抓后起淡红色丘疹。自服扑尔敏片,效不显,症状渐重,遂前来求治。诊见头皮、面部弥漫性潮红,轻度肿胀,腰腹部、前臂、小腿散在粟粒大小丘疹,部分簇集成片,奇痒。诊断为急性湿疹,由食物过敏引起。给予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加维生素C注射液2g静脉注射,每日1次;苯海拉明注射液2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3d,效不显,病情加重。皮损颜色鲜红,原有丘疹部分变成丘疱疹、水疱,伴有渗出,双耳糜烂,渗液不断从耳垂部滴下。皮疹瘙痒,夜不能寐,心烦口苦,大便稍干。舌质红绛,苔薄黄腻,脉弦细数。证属湿热内蕴,邪从火化。治宜清热利湿,泻火解毒。予以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各12g,车前子、生地黄、蒲公英、白鲜皮各30g,甘草、泽泻、竹叶各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药3剂后,水疱、疱丘疹干枯,渗出停止,皮肤潮红、肿胀消退,瘙痒减轻,无其它不适。龙胆草、栀子、黄芩减至9g,车前子、白鲜皮减至15g。继服3剂后皮疹消退,皮肤干燥、脱屑,龙胆草、栀子、黄芩减至6g,去车前子、白鲜皮、蒲公英、泽泻,加当归15g,白芍15g。又服3剂,病愈。
1.2 阴囊瘙痒症 郑某,男性,30岁,2006年5月20日初诊。阴囊瘙痒病史15年,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每于生气、紧张、劳累、过食辛辣食物后发作,有时因痒甚将皮肤抓破流血。阴囊部常感潮湿出汗。自购各种药膏外用,虽暂时缓解,但一直未能彻底治愈。近日瘙痒又发,遂前来诊治。查:阴囊、会阴部皮肤潮红、粗糙,轻度增厚,有抓痕,夜间痒甚,不能入睡,舌质淡,舌苔根部腻,脉弦细数。证属肝经湿热下注。治宜清热泻火利湿。予以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黄柏各9g,车前子、生地黄各30g,黄芩、甘草各6g,当归、白鲜皮、白蒺藜各15g,泽泻12g。每日1剂,水煎分服。服药6剂后,瘙痒及阴囊潮湿明显减轻,无其它不适。龙胆草、栀子、黄柏减至6g,车前子减至15g,去泽泻,加白芍20g。继服6剂后阴囊瘙痒及潮湿症状基本消失,睡眠佳,多年陈疾治愈,随访2年未发。
1.3 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李某,男性,45岁,2007年2月11日初诊。患者6年前因与小女生气,出现全身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有蚁行感,无原发皮损。初未在意,渐重。现瘙痒明显,夜间尤甚。皮肤科诊断为泛发性神经性皮炎,服用多种药物及外用药膏,未愈。查:全身皮肤弥漫性肥厚,粗糙干燥,皮纹加深,触之硬如皮革,上有细薄脱屑,尤以背部,四肢伸侧为重。平素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质红绛,苔厚腻,稍黄,脉弦细数。证属肝经湿热内蕴,肝火偏旺,血热血燥。治宜清肝泻火,凉血润燥。予以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车前子、泽泻、竹叶各10g,黄芩、黄连各6g,生地黄、白芍各30g,当归、丹皮各20g,乌梅12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6剂后,大便正常,瘙痒减轻,无其它不适。龙胆草、栀子减至6g,去黄连、车前子、泽泻,加何首乌15g。继服6剂后瘙痒明显好转,夜间已能安睡,皮损变平至光滑。何首乌加至30g,丹皮减至10g,治疗以养血滋阴为主,清热泻火为辅,前后共服药1月余,病愈。
皮肤病证属湿火热毒炽盛甚多,如过食辛辣腥发动风之物引起的食物过敏性皮炎、湿疹;接触各种外界刺激物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如染发皮炎、化妆品皮炎、漆皮炎;由于工作压力大、精神过度紧张、焦虑引起的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痒疹;药物过敏引起的药疹;细菌感染引起的疖肿等。这些疾病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患者素体阳盛,心肝火旺,在外界刺激因素的诱导下发病。急性发病时,疹色鲜红,瘙痒较甚,甚至滋液流水,并伴心烦易怒,夜不能寐,一派湿火热毒的表现。而龙胆泻肝汤主要功效为清湿热,泻肝火,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为泻火除湿两擅其功的君药;黄芩、栀子苦寒泻火;车前子、泽泻、木通利湿清热,使湿热从水道排除;生地、当归滋阴养血,防止苦燥过甚伤阴。临证时又将白鲜皮、蒲公英、丹皮、竹叶、白芍作为随症加减药物,并按湿火热毒偏颇轻重,相应调整各种药物剂量,用之疗效确切。中医治病讲求辨证,虽然西医诊断病名繁多,但只要把握辨证大法,就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