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新华
颈性眩晕的中医辨证施护
霍新华
眩晕 辨证施护
河南省焦作市中医院(焦作454150)
颈性眩晕,西医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由于颈椎不稳、退变,骨刺直接刺激或压迫椎动脉或刺激颈椎关节囊韧带或椎动脉痉挛而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病症[1]。本病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常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为中老年人常见病。我们通过对颈性眩晕患者予以辨证施护,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1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1)有典型的眩晕症状,自身有旋转感,晃动感,不稳感或目眩,或视物有旋转感,或自觉头晕、昏沉或晕胀不适。(2)可有反复发作史。观察病例共80例,年龄18~69岁;男性34例,女性46例。
1.2 辨证分型 (1)风阳上亢型:24例。患者以性情急躁,情志郁滞不舒,大多血压偏高。症见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劳累或恼怒导致头晕、头痛加剧,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少寝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2)气血亏虚型:11例。患者多素体营养不足,正气虚弱。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或失血之后虚而不复;或脾胃虚弱,不能健运水谷以生化气血,以致气血两虚。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养,皆能发生眩晕。症见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白,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疲惫懒言,饮食减少,舌质淡,苔白,脉细弱。(3)痰浊中阻型:27例。患者为肥胖之体及脾失健运,湿邪内困。症见眩晕耳鸣,头重如蒙,胸闷恶心,食少多寐,苔白腻,脉濡滑。(4)肝肾阴虚型:18例。为年老肾亏之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老年肾亏,或久病伤肾,或房劳过度,导致肾精亏耗,不能生髓。症见头晕眼花,精神萎靡,少寐多梦,健忘,腰膝酸软,遗精,耳鸣。
2.1 风阳上亢型 护理以情志护理为主,安慰患者少动怒,与家属配合减少不利因素刺激。保持情绪稳定,讲解“怒伤肝”以及发怒、急躁可使血压不稳定而加强病情的危害。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可使气机通畅,气血平和,有利疾病康复。指导患者按时服药,中药要温凉服,饮食宜清淡,少食油腻、厚味辛辣之品如辣椒,酒等,保持大便通畅。
2.2 气血亏虚型 施护应以饮食护理为主,根据虚则补之的原则,加强患者的饮食调护,多食血肉有情之品如瘦肉、鸡蛋、猪肝、猪血等使气血渐旺。若食欲不振可食茯苓粥、党参粥、薏米粥等益气健脾和胃之品。关心体贴患者,嘱其卧床休息。
2.3 痰浊中阻型 施护根据脾失健运,聚湿成痰之病机,调其饮食,忌食肥甘厚味如糖、荤腥、油腻生冷之品,以免助湿生痰,可食冬瓜、绿豆粥祛痰利湿。保持体重,适当控制饮食量,高血压者要限制钠盐摄入。指导患者中药宜温服,恶心呕吐者予以少量多次口服。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和强光刺激,闭目静养,避免作旋转、弯腰动作,以免加重或诱发眩晕。
2.4 肝肾阴虚型 护理上鼓励患者适当活动筋骨,可学打太极拳、八段锦养生操,使气血流通,并配合食疗,予甲鱼、山药、猪肾羊肾粥,或沙参、麦冬、枸杞子煎汤代茶。
近年来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办公室、电脑前长期伏案工作,颈性眩晕发病呈上升趋势并年轻化。中医历代医籍对于眩晕的病因病机论述颇多,不少医家均以《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张景岳“无虚不作眩”与朱丹溪“无痰不作眩”等立论;虞抟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所谓本虚以肝肾脾胃气虚为主,标实是以风火痰瘀为主。近代医家在此基础上,辨证分型多以肝、肾、气血不足为本虚;而以风、痰、瘀为标实,尤其是急性发作期的病机非风、痰、瘀莫属,每因情志波动或用脑过度而诱发,使肝气亢奋,夹痰饮上冒颠顶[4],所以眩晕的发病与年龄、体质、情志、环境、饮食、劳倦等因素有关。笔者根据患者的个体通过中医整体护理,运用整体观念,开展心理、饮食、服药辨证施护,使患者得到综合的、动态的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病防病能力。
[1]曹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56例临床观察 [J].上海针灸杂志,2002,21(6):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第1辑)[S].1993:24 -25.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25.
[4]阎半书.茯苓泽泻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性眩晕55例[J].河南中医,1993,13(1):22.
R248.1
B
1004-745X(2010)09-1638-02
20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