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玮 于水莲
(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264300)
咳嗽变异型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也是导致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之一。我科2006年10月~2008年10月以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48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将符合诊断标准的96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男性33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3.78±11.3岁;病程5.2±2.6个月。对照组48例,男性34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3.96±11.12岁;病程4.9±3.6个月。两组病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全国哮喘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①无明显诱因咳嗽2个月以上,多呈发作性,以夜间或清晨发作多见。②肺部无阳性体征,肺功能和X线胸片检查基本正常。③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排除引起咳嗽的其他疾病。
治疗组取主穴膻中、定喘,将膻中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2ml无菌注射器,抽取核酪注射液1ml,快速刺入,“得气”后,回抽无回血,将药物快速注入,起针时用无菌棉球轻压针孔0.5min,以防药液流出皮外。穴位注射膻中隔日1次。定喘穴每日1次,每次取一侧穴位,次日则取对侧穴位,10天为1个疗程,休息5天后继续下一疗程。
对照组给予异丙托溴铵200μg,每日2次吸入,观察疗程同治疗组。
疗程:两组病例均治疗3个疗程。
疗效标准:治愈:咳嗽症状消失,无定时发作或偶有轻咳,但不需用药即可缓解;显效:咳嗽仍定时发作,但较以往次数明显减少,症状明显减轻;有效:咳嗽仍有定时发作,但次数减少,症状减轻;无效:咳嗽症状及发作次数无改善或加重。
结果:治疗组48例,治愈 24例,显效18例,有效 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48例,治愈16例,显效 12例,有效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7.08%。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咳嗽变异型哮喘是以慢性咳嗽为特征的不典型的哮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咳嗽的产生可能与气道炎症和气道平滑肌收缩刺激咳嗽反射器有关[2]。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治疗以支气管舒张剂、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为主。异丙托溴铵是对支气管平滑肌有较高选择性的强效抗胆碱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较强,对呼吸道腺体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不明显。其扩张支气管的剂量仅及抑制腺体和加快心率剂量的1/20~1/10。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和哮喘型慢性支气管炎,尤适用于因用β受体激动剂产生肌肉震颤、心动过速而不能耐受此类药物的病人。咳嗽变异型哮喘属于中医“喘证”、“哮证”、“咳嗽”范畴。中医学认为,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痰饮留伏是咳嗽变异型哮喘发病的主要内在因素,运动、气候转变、寒温失调、接触异物、过食生冷咸酸是发病的主要条件。《证治汇补·哮病》中有:“哮喘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喘。”我们认为,咳嗽变异型哮喘为外感失治,邪郁于肺,肺气失宣,引动内伏之痰,痰气交阻,气道挛急所致。治宜宣肺祛痰,解痉平喘。咳嗽变异型哮喘突出表现为咳,但拖延不治,日久必见喘证。咳为喘之初,喘为咳之渐,因此方中加用了平喘解痉的药物,增加了止咳的临床效果。穴位注射疗法是选用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气会膻中,主一身之气,是宗气汇聚之所,它具有调宗气、清肺热之功效。定喘穴为经外奇穴,单一穴位或双侧穴位注射,可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调整植物神经,降低过敏反应,对咳喘患者在止咳平喘、防止复发等方面收效显著。核酪注射液具有增强非特异性免疫作用,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减少呼吸道急性感染的机会,使症状减轻。从治疗组48例观察表明,穴位注射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能明显减轻咳嗽、咽痒等症状,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疗效较好。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11):738–744.
[2]容朝晕,沈策.咳嗽反射机制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25(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