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伟,孙艳霞
(辽阳市食用菌研究所,辽宁 辽阳 111000)
平菇夏季反季节栽培,与秋季、冬季、春季的出菇管理有所不同,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因夏季平菇市场价格高,经济效益好,并有利于淡季市场的供应,一直以来广泛被菇农所看好。可是在高温的情况下生产,其风险较大,稍有不测,便会发生毁灭性的失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谈谈几点重点管理措施。
平菇栽培的品种较多,夏季栽培的平菇,一定要选择抗病害能力强,发菌速度快,耐高温,抗杂能力强的高温型或广温偏高温型的菌种。如高温831、侧五、朵3、江都71号、湘8等品种,保证在30℃左右能正常生长。同时,对新品种均需进行小面积的栽培试验,优选出适合当地栽培的菌株后,才可大面积的推广,以免造成重大损失。
夏季栽培平菇与秋冬季栽培不同,确保成功率是关键。夏季气温高,易污染,因此培养料中不可加入过多的有机添加物,如米糠、麦麸、豆饼、玉米等,并且针对气温高,菌丝生长快,耗氧量大的实际,添加部分颗粒粗大的料用来增加空隙度,并适当提高棉籽壳的比例,也可以添加尿素0.2%~0.4%左右,以补充氮素的营养。还要适当地加些潮园土,利于降低料温。栽培料要用高温灭菌过的熟料或发酵料栽培,生料不可轻易使用。现介绍2种常用的配方。
配方1:棉籽壳85 kg、稻壳5 kg~10 kg、石灰2 kg、过磷酸钙1 kg、尿素0.2 kg。
配方2:木屑70 kg、稻壳10 kg~15 kg、麦麸10 kg、石灰2 kg、过磷酸钙1 kg、尿素0.2 kg。各配方均加菜园潮土25 kg,可降低料温2℃~4℃,提高产量约15%~20%。
菌袋选用聚丙烯或低压聚乙烯袋,规格应选择(20~23)cm×45 cm,袋过小料的生长速度慢,过大培养料易发热,造成供氧不足,菌丝易老化。熟料播种48 h后,在菌袋的两头接种处,用置有10多颗小钉的板拍一下,以加大供氧,让菌丝尽快布满培养料。发酵料在装袋前,先将袋两头及中间,用缝纫机扎3排小孔,播种时3层菌种对准3排小孔即可,这样,菌丝在棉籽壳料上经过13 d,在木屑料上经过22 d便可发满全袋。
夏季出菇可选在半地下室、果园树荫下、遮荫较好的塑料大棚、通风良好的人防工事等较凉爽的地方,出菇方式以平面覆土最好,也可以呈井字形摆放,便于通风散热,堆高在3层~4层最好,不要堆成菌墙,以免烧菌。发菌期间,要经常检查袋料的温度,一旦发热应立即采取散热措施,防止微生物感染和虫害的影响。立体墙式覆土次之,立体堆积出菇最差。夏季培养料中由于有机物添加物较少,需在喷水时添加营养液,可显著提高平菇产量和质量。
病虫害的发生是制约食用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老菇场和高温下病虫害防治更为重要。防治方法如下。
栽培场地及周边应彻底清除菌袋废料和生活垃圾等一切可能引发病虫的东西;严禁使用不卫生的脏水和污水;病虫一旦发生,应尽早治疗,尽量选用对平菇刺激性较小的杀菌杀虫剂,在间潮无菇时喷药。此类药有多菌灵、托布津、石灰粉、pp粉、除虫菊、雷公藤等,使用方法可以参考药品说明和有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