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红英 (浙江省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 315040)
喉软骨软化病即先天性喉鸣或喉喘鸣,是一种婴儿病,合并肺炎时呼吸困难加重,可出现发绀,同时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严重者可危及患儿生命。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本院小儿呼吸内科共收治喉软骨软化病合并肺炎的患儿23例,现将其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本组共护理患儿23例,年龄1~11个月,病程8~15天。23例中22例(95.7%)患儿肺炎治愈后出院,1例(4.3%)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病情较重,家属放弃治疗,签字后自动出院。
2.1 环境的调整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环境舒适,空气流通,避免对流风,室温18~22℃,相对湿度 55%~60%为宜。
2.2 合适的体位 帮助患儿取合适体位,抬高床头30~60°。患儿睡眠时不宜取平卧位,以防痰液或奶液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应保持侧卧位。入睡后吸气时喉鸣明显的患儿,可改变体位,换一侧卧位或头略后仰。
2.3 合理喂养
2.3.1 轻症患儿可照常喂哺 人工喂养儿应经常检查奶头孔的大小;母乳喂养儿不宜在胀奶时喂奶,应先吸出一部分后再喂奶,适当控制奶量,以免加重患儿心肺负担。已添加辅食的患儿,给予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食物,不宜添加新的辅食;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影响呼吸。
2.3.2 喂哺困难者,防止呛咳引起窒息 本组5例(21.7%)喂养困难患儿,4例用小勺子少量喂养后未出现呛咳,1例小勺子喂养后仍出现呛咳,改用滴管沿口角注入,每次喂毕,将患儿抱起轻拍背部,使其将奶咽下。喂食后给予右侧卧位,以防呕吐导致窒息。进食过少患儿,给予静脉营养。
2.3.3 腹泻患儿指导正确喂养 本组9例(39.1%)症状较轻,给予蒙脱石散、妈咪爱口服调理肠胃。餐具每日消毒,看护人员在婴儿饭前便后仔细洗手,3~5天后腹泻治愈。3例(13.0%)症状较重,给予上述处理,改喂婴儿营养补充谷粉(腹泻奶粉),少量多餐,根据病情给予补液、抗感染治疗,5~8天后治愈。
2.4 氧气吸入 气促、喘憋、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情况立即给氧。鼻前庭给氧流量为0.5~1L/min,氧浓度不超过40%。缺氧明显可用面罩或头罩给氧,氧流量2~4L/min,氧浓度50%~60%,并密切观察用氧效果。若出现呼吸衰竭,则使用人工呼吸机。本组3例(13.0%)患儿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吸气时三凹征明显,立即给予吸氧,其中2例吸氧2~3天后症状改善,停吸氧;1例症状加重,面色发绀,转小儿ICU予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5天后病情稳定,由小儿ICU转至本科继续治疗。
2.5 雾化吸入 喘息或肺部湿啰音明显者予药液雾化吸入,雾化毕,适量喂温开水,用小纱布或小毛巾轻轻擦拭口腔黏膜,防止鹅口疮发生,并注意正确叩背。本组23例患儿均予雾化吸入,其中22例(95.7%)3~5天后症状明显缓解,1例(4.3%)症状无改善。
2.6 吸痰 喉头部闻及少许痰鸣而肺部听诊无明显的湿啰音者,可不予吸痰,通常改变体位后症状即可减轻或消失。肺部听诊有明显的湿啰音或有阻塞症状者,应予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敏捷,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先吸口腔内再吸鼻腔内分泌物,以免患儿在喘息和哭叫时将分泌物吸入肺部。经口腔或鼻腔吸痰时将压力调至100~120mmHg,最大不超过200mmHg。在患儿吸气时将吸痰管轻柔的经口或鼻插入15cm左右,边旋转边向上提吸,间断使用负压,以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损伤,每次不能超过15s。吸痰时注意观察分泌物的量、黏稠度以及颜色,患儿的呼吸、面色及吸痰前后呼吸音的变化情况,以防缺氧。若吸痰后出现青紫,可加大氧流量10%~15%。本组17例(73.9%)患儿经吸痰后症状改善明显,4~8天后停吸痰。
2.7 监测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面色、呼吸、体温及咳喘等体征的变化。体温偏高患儿尽量采取物理降温,头部冷敷、温水擦浴、解衣散热、适量喂温开水。本组2例(8.7%)肛温在38.5℃以下,经物理降温,静脉滴注抗生素后2~3天体温降至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