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强 程 芳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人民医院 313009)
睾丸附件扭转是小儿急性阴囊疼痛的常见病因,临床上常易误诊为睾丸扭转或急性附睾炎。高频彩超检查有其特殊的声像图特征,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现收集我院2003年6月至2008年10月的23例睾丸附件扭转患儿彩超资料,并对其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均为急性阴囊疼痛患儿,年龄6~13岁,平均9.2岁。疼痛部位:右侧9例(39.1%),左侧14例(60.9%)。发病至就诊时间:<24h 3例(13.0%),24~48h 4例(17.4%),>48h 16例(69.6%)。所有病例均无明显诱因,临床表现为患侧阴囊疼痛,且逐渐加重,阴囊增大、红肿、有压痛,皮温不高,其中17例(73.9%)患儿于附睾头与睾丸之间扪及触痛敏感性小结节。手术治疗7例(30.4%),保守治疗16例(69.6%)。
1.2 使用仪器和方法 应用ATL-HDI 5000型彩超诊断仪,高频线阵探头频率5.0~10.0MHz。患儿取平卧位,探头于阴囊表面行多切面扫查,重点观察睾丸、附睾及睾丸上极及附睾头周围的异常回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CDFI)内部观察血流信号变化,记录测量值并保存阳性图像。
1.3 声像图特征 所有病例均于睾丸上极与附睾头之间探及小结节影,呈类圆形,直径多为0.3~1.0cm,境界清晰,多呈不均匀性高回声,CDFI示结节内均无明显彩色血流信号。睾丸、附睾及精索均呈轻度增大增粗,内部回声分布尚均匀,睾丸鞘膜腔内可见少量积液。阴囊壁局限性增厚,回声增强,分布欠均匀。CDFI示肿大的睾丸、附睾及精索内彩色血流信号轻度增多。所有患儿阴囊壁局限性增厚,睾丸、附睾及精索肿胀21例(91.3%),睾丸鞘膜积液19例(82.6%),睾丸附睾血流信号增多18例(78.3%)。
1.4 转归 行手术治疗的7例,术中见扭转的睾丸附件形状呈卵圆形6个,不规则形1个。扭转附件外观呈紫黑色,其中附睾和睾丸呈轻度充血肿胀,睾丸鞘膜内可见较混浊渗液。保守治疗的16例均为病程>48h,且自诉疼痛可忍受者。1周后肿大的睾丸附睾逐渐消退,增厚的阴囊壁及鞘膜积液亦随时间的延长而缓解。1周后症状明显减轻,2周后症状基本消失。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
睾丸附件是胚胎时期中肾管或副中肾管的残留结构,无任何生理功能。睾丸附件直径多为0.1~1.0cm,呈有蒂的或呈泪滴状小体,蒂较长,因此睾丸附件扭转最常见。
在小儿急性阴囊疼痛中,睾丸附件扭转临床症状与睾丸扭转、急性附睾炎及急性睾丸炎等相似,临床上很难作出明确的诊断。高频彩超检查则是区分睾丸扭转和睾丸附件扭转可靠的手段。鉴别要点:①睾丸扭转声像图显示睾丸及附睾的血流信号明显减少或消失,而睾丸附件扭转时多表现为血流信号轻度增多或正常。②睾丸扭转特征性表现为精索扭曲形成麻花状不均质回声结构,间接征象为睾丸及附睾增大伴有睾丸轴向异常,早期睾丸内回声略增强,坏死者回声强弱不均,弥漫性阴囊壁增厚和少量鞘膜积液。而睾丸附件扭转特征性声像图表现为睾丸上极与附睾头之间可见一类圆形不均质高回声结节,且结节内无血流信号,其周围的局部组织血流信号增多,睾丸附睾轻度增大、睾丸鞘膜腔内少量积液及上部阴囊壁局限性增厚等。
对于睾丸附件扭转的治疗,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主张采取保守治疗。但也有学者认为积极的手术治疗有其现实意义。切除扭转坏死的附件,创伤极小,可引流鞘膜腔内炎性渗液,对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炎症所致的远期并发症是有益的。本组23例高频彩超检查结果均与最后诊断符合,手术治疗的7例中有3例发病至就诊时间在24h内,4例在24~48h间,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为睾丸附件扭转。对于发病时间>48h,且扪及睾丸附件扭转特有体征,即阴囊内触痛敏感性结节,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为睾丸附件扭转,而睾丸血流正常者,可行保守治疗。本组行保守治疗的16例均得到良好疗效。
综上,小儿睾丸附件扭转有典型的声像图特征,高频彩超检查可明确诊断,结合其发病时间的长短,可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较明确的依据。笔者认为,高频彩超检查是诊断睾丸附件扭转及指导其选择治疗方法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