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文喻
我国是一个灾难多发国家,灾难和突发事件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重要的公共问题[1]。护理工作是灾难救援与处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任务,灾难护理是灾难救援与处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适应社会发展和灾难救援发展需要的灾难护理模式已成为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灾难是指在较大范围内发生的造成人员严重伤亡、物资财产严重破坏、社会秩序严重紊乱的突发性事件。近些年来,世界各地各种天灾人祸频发,1999年台湾的“九·二一”大地震,2001年美国的“9·11”事件,2004年印度尼西亚9.0级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2005年巴基斯坦的7.8级地震,2008年缅甸的热带风暴Nargis气旋以及中国汶川的8.0级强震。各种灾难不仅导致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损失,也导致了令人心痛的人员伤亡。在这些灾难中,除了一些不可抵抗的自然灾害,也存在着许多由人为因素引发的巨大灾难。早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著名的社会学家贝克、吉登斯等人对当今社会作出了“风险社会”的诊断。他们认为,建立在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世界工业体系、军事体系以及全球化,使得现代社会已经成为高风险性社会,人类社会面临着各种生态危机、工业事故、世界战争、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等风险。现代社会的这些特征,使之成为一个“风险社会”,风险的分配与控制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2]。这些风险一旦爆发,带给人类社会的将是不可估量的各种灾难。因此,现代社会除了要对各种风险进行控制以外,还要建立各种灾难救援体系和机制,以应对各种可能降临的灾难,减轻灾难所导致的后果和对社会的影响。
护理人员是对灾难进行医疗救援的中坚力量,在灾难救援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承担着救治伤员、实施灾难护理的重要任务。所谓灾难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灾难发生后,对在灾难中受伤的人员启动紧急医疗救援,以减轻人员伤亡,促进、维护和重建受灾人员的健康状态。灾难护理是灾难救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降低、缓解灾难带来的伤害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促进灾难善后处理工作的开展。灾难护理本质上是灾难中的护理工作,面临着特殊的护理环境、护理对象和护理要求,并且对护理人员的素质与技能有着特殊的要求。
1.2.1 灾难护理的环境
灾难护理环境一般具有如下特点:①危险性。危险是灾难护理环境的重要特点之一。灾难往往是大规模的突发性事件,这些事件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也会给灾区的环境和秩序带来较大的影响。有些灾难本身就是由环境的巨大变化引起的。因此,灾区的环境往往较为复杂,充满着各种危险。②无序性。由于灾难的发生难以预料并且难以控制,给灾区的各个方面都会带来影响,灾难现场往往秩序混乱,并且有时这种混乱的秩序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③刺激性。灾难会带来人员伤亡,会带来环境的巨大破坏,这些都会给护理人员带来心理上的强烈刺激,引起情绪上和心理上的各种反应。
1.2.2 灾难护理的对象
灾难护理往往会面临不同的护理对象,灾区的伤情具有一些显著的特征:①外伤病人多。灾难往往是由一些极具破坏性的突发性事件引起的,这些破坏性事件往往导致很多人员受到严重的肢体伤害,表现为各种程度不一的外伤,如肢体残缺、骨折、出血等。②病情严重。受伤人员往往情况严重,急需救援。③受伤规模大。往往超出一般事故所造成的伤害。④病种多。灾难所造成的伤害会引发各种疾病或并发症,使灾难护理可能面临多种疾病。⑤精神症状。灾难会给受伤人员带来强大的心理冲击,受伤人员往往会有一些心理阴影和精神症状。
1.2.3 灾难护理的要求
护理环境和护理对象的特殊性,使灾难护理具有特殊要求:①紧急行动。灾难救援的紧迫性决定了灾难护理是一种急救护理,要求能够迅速地应对各种病情,在较短的时间内抢救更多的伤员。②以挽救生命为主。灾难现场的救援和护理,应以挽救伤员的生命为主,实施基本的医疗救助。③注重消毒和防疫。灾难现场要实施消毒措施,严防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大规模爆发。④注重心理护理。大多数伤员都会面临心理上的不适和压力,灾难护理要求能够对灾民和伤员实施心理护理。⑤与其他救援工作相配合。灾难的救援会涉及到多个方面,灾难护理要与救援的整体工作相协调。
1.2.4 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由于灾难护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灾难救援的急迫性,灾难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有着较为特定的要求:①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虽然护理工作本身就需要护理人员具有健康的体质,但灾难护理往往有更高的要求。灾难护理包含了现场救援工作,有时是在特殊的环境和恶劣的条件下工作,容易消耗个人的体力,因此只有身体素质良好的护理人员才能胜任此项工作。②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救援现场不仅条件恶劣,在救援过程中还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惨状,给护理人员的心理带来强烈的刺激。护理人员不仅要能够耐受这种刺激,承受住各种压力,还要保证自己能够维持正常的心理情绪,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③扎实的护理技能和广泛的护理知识。在灾难现场,各种病情和伤情都可能遇到,护理人员必须具有多病种的护理知识和扎实的护理技能,这样才能有效应对各种病症,提高救援效率,实施良好的救援措施。④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灾难护理不仅包含现场的医疗救援活动,还涉及到其他多个环节,如流行病监测等,对这些工作都不可掉以轻心。同时,救援现场情况复杂,护理人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各种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⑤其他的要求。灾难护理的复杂性与艰巨性,要求参与灾难救援的护理人员具备现场的组织协调与配合能力以及相应的心理护理知识与能力[3]。
灾难护理是护理学为应对社会发展要求和灾难救援工作的需要而产生的一个新领域,是与多个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新兴边缘学科和综合学科,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医学美学、医学伦理学、医学人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4]。灾难护理也是一个亟待发展和健全的领域。尽管护理人员参加灾难救援工作的历史已经很长,但从专业的角度来看,灾难护理还有待完善。1963年,护士联盟(NLN) 通过调查发现,很少有学校将灾难护理教育作为一个特定的领域进行研究。日本是在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之后,才开始将灾难护理学作为一个特定的科目设置到教学计划中[5]。韩国也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引入灾难护理的概念[6]。在我国,灾难护理的起步更晚,灾难护理领域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环境认知落后、经费投入不足、教育体系不健全等,表现为缺乏灾难护理的教育、训练、人才储备、组织与机制、设备与装置,更遑论健全的灾难护理体系了。
灾难护理是灾难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高度复杂的任务,需要进行科学的组织与准备。现场的灾难护理包含了探查(Detection)、事故指挥(Incident Command)、安全(Safety and Security)、评估(Assess)、支持(Support)、分流和治疗(Triage and Treatment )、疏散(Evacuation)和复苏(Recovery)等8个基本步骤[7]。但完善健全的灾难护理体系不仅包含灾难现场的救援工作,还包含日常的组织、训练、装备、管理等各项工作,灾难护理的应急启动机制,人员与装备的组织动员机制以及与医疗机构的协调配合机制。灾难的救援工作是项系统工程,灾难护理体系同样具有系统性。根据我国的护理体系,可以从组织体系、应急机制、后勤保障以及人才队伍等方面,构建完善、统一、有力的灾难护理体系,以提高灾难护理的紧急动员能力、快速救援能力以及整体协调能力,提高灾难护理的水平。
应构建全国统一、分级管理的灾难护理组织体系。结合灾难的特点及医学救援的任务,建议地方成立以国家卫生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市县卫生局—基层卫生机构,军队以总部—大单位—联勤分部—基层部队卫生机构为基本架构,构建军地一体的灾难护理救援指挥体系,为较好地完成医学救援任务提供保障。这个体系应由医疗卫生部门扩展到多功能的救护机构,相互渗透,不仅要具备现场脱险救治能力,还应具备在医学监护下运输病人的能力。由城市、地区单一的若干个组织逐步联合协作,形成专业急救医疗服务系统,提高灾难护理的整体作战能力。
应急动员机制包括:①预警机制。建立灾难的信息报告及预警制度,完善信息采集、分析、决策的三级信息处理网络系统。②预先准备机制。按照上级领导部门的统一部署,研究制定本地区、跨地区的军、警、民联合应急医疗救援预案,增强灾难护理工作的预见性和应变能力。③应急联动机制。建立军、警、民相结合的联合指挥机构,“110”、“119”、“120”为主的协作保障网络;军地各级卫生部门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纳入各单位平时工作之中,遭遇灾难时临时按预案组成紧急护理救援队,参与灾难医疗救援;建立现场救护与专科治疗两级应急救援体系。
灾难护理具有特殊性,后勤技术系统是灾难护理的物质基础,也是实施成功、高效的灾难护理工作的必要保障。灾难护理的后勤技术系统应包括:①常用药品、试剂和器材的存储和供应;②技术支持、技术咨询与保障;③其他保障,如通讯、运输、营房、军需等方面保障。
灾难护理不同于日常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有着特定的要求。一支强干、高效的灾难护理队伍,是实施灾难护理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应建立灾难护理学的教育体系,加强对灾难护理的研究与教学,注重灾难护理人员的培养与训练,开展灾难护理人才的储备工作。
为应对现代社会中灾难的频发和巨大的危害性,我国正构建国家应急与危机管理组织体系,医学救援体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医疗卫生救援一旦离开护理工作的参与将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任何卫生救援都伴随着护理活动。因此,提高对灾难护理工作的认识,构建完善而高效的灾难护理体系,是建立灾难应对和救援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1] 黄志强.应重视医院对灾难和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研究.中国危重病急救学,2003,15(6): 324-325.
[2] 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3] 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4] 杨小平,赵芳.地震灾难中护理救援人员能力要求的探讨.空军总医院党报,2008,24(3):181-182.
[5] 姚卫光,徐建军,王冬.关于构建灾难医学教育体系的思考.西北医学教育,2005,13(5):468-469.
[6] 南裕子,渡边智惠,张晓春.日本灾害护理学的发展与现状.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63-265.
[7] 李玉哲,李春玉译.韩国的灾害护理应对.中国护理管理,2009,9(5):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