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欣娟
20世纪80年代,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引入我国,在我国护理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极大地丰富与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改善了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认知,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随着护理职能的不断拓展与延伸,护理手段的不断更新与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强调专科护理,强调“高、精、尖”技术的同时,基础护理工作却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基础护理质量有所滑坡,轻视基础护理、简化基础护理、依赖家属和护工从事基础护理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不仅为护理安全埋下了隐患,影响了人民群众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导致整体护理的内涵没有得到全面体现,制约了它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为此,广大护理人员需要积极转变观念,深刻领会“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切实落实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护理。
随着现代护理的发展,护士被赋予了更多的角色,但护士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就是要将基础护理理论、基础护理知识和基础护理技能应用到临床工作中去。特别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的整体护理,实质就是通过优质的护理服务满足病人身心健康的需要,并以此为中心不断充实与扩展。而看似简单的饮食、排泄、翻身、拍背、吸痰、服药等基础护理工作恰恰是帮助病人实现生理、心理满足和康复的第一步,是为病人提供系统、全方位照顾的基础和核心。因而,基础护理是整体护理的最基本组成部分。特别是近年来基础护理在原有基础上又结合了病人生理、心理和康复的需要,使内涵越来越丰富,它不仅是观察病情最佳的途径,是护患沟通最好的桥梁,而且是护理工作贴近病人最直接的体现,是病人评价护理服务质量最有效的平台。因此,开展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必须以做实基础护理为基准,把基础护理当作提升整体护理水平的基石,才能推动整体护理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基础护理工作是通过为病人提供良好的诊疗环境、提供基本的生活照顾、提供基础的护理技能服务以及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满足病人最基本的需要。目前,由于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非技术操作性的基础护理项目的硬性评价指标和量化标准较为缺乏,因此容易成为质量管理的盲区,也造成了护士和一些护理管理者对基础护理工作不够重视。再加上近年来护理工作量不断加大,非护理工作的负荷过重以及临床一线护士人力不足,导致基础护理工作被临床护理人员忽视或当作弹性工作来完成。另外,基础护理项目占时较长、工作内容较多,但收取的费用却偏低,不能充分调动起护士们的积极性。部分管理者“重医轻护”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础护理的开展。
人们常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积极转变观念才能将基础护理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而宣传、教育工作正是促使个体观念转变的基础工程。因此,广大护理人员应该认真学习2010年全国护理会议精神与配套文件,加强护士职业素质教育与培训,加大护理人文关怀的教育力度,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在护理人员中间形成“重基础、重人文、重服务”的良好氛围,使护士能够站在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以及学科发展的高度上理解基础护理与整体护理的关系,使“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将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贯穿于病人住院的始终。
2010年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一年,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卫生部启动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并出台了2010年“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目前各地、各医院已开始采取措施,进行自查自建,积极落实整改,基础护理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必将得到突破。例如,将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实行岗位责任制,保证责任落实到人。又如,护理质量评价将引入外部评价机制,并以病人满意度作为评价质量优劣的最终指标。再如,基础护理质量管理将采用经常性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健全与完善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另外,还将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将基础护理工作质量与工效考核挂钩,加大基础护理所占比重,形成正向激励。上述这些措施,必将促进基础护理管理工作的良性运行,促使护理工作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护理人力是落实基础护理工作和开展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在采取各种措施稳定临床一线护士队伍、增加一线护理人员编制、清理非护理岗位占用护理编制的同时,更需要赋予护理部人事调配权与经济分配权,使垂直管理真正到位、真正起效,以更好地实行护理人力的弹性调配和动态管理。另外,要积极探索护士分层次使用,建立不同层次护士的岗位职责,以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热情,发挥出每个人的最大价值,与此同时加强对护理质量的指导与把关,使质量管理能够层层落实,为实现连续、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提供重要保障。
简而言之,基础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整体护理观是贯穿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理念,二者不可分割。广大护理人员应以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为契机,加强对基础护理与整体护理之间内涵联系的认识,努力争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积极争当“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使护理工作更好地贴近社会、贴近临床、贴近病人,以让社会满意、病人满意、自己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