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冬梅 贺连香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普通开展,护理的内涵、服务模式与范围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护士被赋予健康照护者、教育者、管理者等多元角色;护理工作涵盖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及康复和心理护理等方面。全方位满足病人的需要是护理服务的宗旨,病人满意是护理服务的最高要求和标准。但近几年来,与护理专科技术发展相比,基础护理出现了滑坡趋势;重治疗、轻护理的现象比较普遍。为此,应引起各级护理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护士在基础护理中的角色定位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
信念决定行为。护士对基础护理的认知在护理实践工作中起决定性作用。研究表明护士对生活护理中应承担的角色认知严重不足,护士不仅在对基础护理概念、内涵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对基础护理中护士的职责认识不足,而且临床上轻视生活护理,简化基础护理,依靠家属及护工从事基础护理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护士、护生对基础护理的落实并不到位,诸如服药、翻身、卧床患者皮肤护理、肢体功能锻炼、鼻饲等基础护理工作,主要是由陪护工、家属完成。
长期以来功能制的护理模式使我国护理处于一种以护理操作为主的技术性服务的工作状态,护士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治疗性医嘱的“机械”执行,也正是由于这一模式的缺陷,导致了临床护士把基础护理看作是可做可不做的软任务,或者在基础护理中怕脏怕累,敷衍了事。廉价的护理服务项目收费,与护士付出的劳动与实际价值不等,管理层认为护理并不能为医院创造很多的价值和利润,言词中流露出对基础护理的不重视,日常工作中疏于对基础护理落实是否到位的督察。长此以往,护士认为基础护理是可做可不做的工作。
然而,护理学专家Orem提出,人是具有生理、心理、社会及不同程度的自理能力的整体。当人的自理能力不能满足其自理需要时就产生了自理缺陷,也就确定了他需要护理;并根据个体自理能力的程度将护理系统分为全补偿、部分补偿及辅助——教育三个系统。护士应根据对病人的自理能力的评估情况,在病人的康复中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真正满足病人的需求。
生活护理为病人提供如饮食、排泄和卫生等服务,是病人的生理需要,属于最低层次的基本需要,良好的就医环境,舒适安全的床单位,准确的治疗和流畅的基本操作,是满足病人安全需要,亦是专科护理的基础;而康复和心理护理等则属于病人高层次的需求。全方位满足病人的需要是护理服务的宗旨,病人满意是护理服务的最高要求和标准。因此,基础护理工作应作为护理管理部门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内容,应常抓不懈!
护士在基础护理中,充分利用“望、闻、问、查”等技术和专业知识可以全面观察病情的变化。从病人精神状态、表情、体位、引流物、排泄物、进食、排泄、睡眠、创面等情况,发现病情变化的蛛丝马迹,为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可靠的信息。一位护士在进行晚间护理时,一位肠梗阻的鼾症病人突然鼾声消失,家属说病人已经睡觉了,护士靠近仔细评估,结果发现已经窒息,经过积极抢救转危为安。临床上无数事例说明基础护理体现了融护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一体的专业照护,给患者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这是陪人、陪护工所不能代替的,而这真正体现了护士是医疗安全的哨兵、病人生命的守护神。因此,护士无论资历、学历高低,做好基础护理是做好临床护理工作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在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提出:“强化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旨在要求护士立足本职,注重基础护理。为此,我们建议:①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基础护理质量长效监管机制,将基础护理列入各层护理管理者的质量监控之中,强化基础护理的质前控制、环节控制及终末控制,实行“细化、量化、标准化”管理,责任到人;同时可采用“日查、周结、月反馈”的模式,分级督察落实,签字备案,使软指标变为硬指标。②按岗合理配置人力,使护士按职上岗,各司其职,逐步实现护士的分层次使用,增强护士的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③推行表格式护理文书,取消不必要的护理记录,将时间还给护士,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直接服务于病人。④明确落实医院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减少护士非护理工作,尤其是药品、物资、送检、膳食等后勤保证的支持力度,全院形成一股合力,保证医院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重塑医院优质服务的社会形象,达到“患者、社会、政府”三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