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生 李 芳 陈德棉
摘要:文章根据21个指标数据对9家银行做因子分析,比较了股份制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竞争能力的特点,对5家股份制银行竞争优势进行定位,认为巩固当前优势、合理配置资源、扩大规模、综合化和国际化经营是培育股份制银行竞争优势的关键。
关键词:股份制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比较
企业核心竞争力可定义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种是外在的、已显露出来的竞争优势。可称之为表层竞争力;另一种是未来的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称之为深层竞争力。“表层竞争力”以“深层竞争力”作为支撑,后者的实质就是一个企业所具有的持续的创新能力,这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长期发展的基石。如果企业只有“表层竞争力”而缺乏“深层竞争力”,企业的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不可持续。
一、评价指标体系
1、表层竞争力评价指标。将商业银行表层竞争力实力进行分解,将其描述为“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成长性”四维指标的最终表现。用以评价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实力表现,即表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层竞争力=(盈利性指标,流动性指标,安全性指标,成长性指标)(1)盈利性指标。经调整的资产利润率=(税后盈利+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资本利润率=税后利润,资本总额x100%=净收益,股东权益×100%
资产费用率=财务损益表中“营业费用本年累计数”,全年资产平均余额
非利息收入占比=(营业收入一利息收入)/营业收入×100%(2)流动性指标。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存款总额×100%流动性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贷存比=贷款余额,存款余额×100%
中长期贷款比例=逾期一年以上(不含一年期)中长期贷款期末余额,逾期一年以上(不含一年期)中长期存款期末余额×100%(3)安全性指标。资本充足率=资本总额/加权风险资产总额x100%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一核心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贷款不良率: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按贷款“五级分类法”,将贷款按实际偿还可能性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后三者称为“不良贷款”。
拨备覆盖率=呆账准备余额,不良资产余额x100%
(4)成长性指标。
利润增长率=(本期利润总额一上期利润总额),上期利润总额x100%
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
存款增长率=本年存款增长额,年初存款总额x100%
贷款增长率=本年存款增长额,年初存款总额×100%
这四维16个指标囊括了客户、员工、监管者、股东、经营者不同利益方对银行经营绩效的要求。
2、深层竞争力评价指标。仅仅从财务指标数据对比分析商业银行的资产状况、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等是不够的,往往一些漂亮指标的背后并不一定就真正对应着银行竞争实力的提升,诸如政府的财务救援、地方治理的优化等等,都有可能在短期内包装出一个“好银行”。还需对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中的内在要素,如发展战略、组织结构、产品创新等等能力进一步挖掘。
核心竞争力研究不仅要考察现实结果,更有意义的是要考察背后的过程:不仅要回答银行竞争力的现实存在是什么样的,更需要分析这一存在的实现是怎样的。只有在分析过程中才能真正提炼出银行核心竞争力之精髓。深层竞争力是指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可以使得商业银行持续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并使得其表层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内在能力,
对深层竞争力的考评采用模糊测评法。通过专家问卷确定了受关注程度较高的5项内在因素:战略管理、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情况、IT技术支撑、金融产品创新与服务能力。
二、实证分析
以浦发、招商、民生、兴业、中信五家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四家国有上市银行作为对比,讨论股份制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情况。
1、数据来源和标准化处理。表层竞争力16项指标是根据中国金融年鉴、上海金融年鉴、各大银行网站、年报、季报数据,以及各年金融年鉴计算出的2007年截面数据。深层竞争力5项指标数据是采取专家模糊测评法、根据157份有效问卷加权平均的结果。
21项指标中,资产费用率、贷存比、中长期贷款占比、贷款不良率四个负向指标做正向化处理,处理方法是,这样的线性变化不会改变指标值的分布规律。
2、因子分析过程。指定标准化之后的21项指标值用sPSS软件做因子分析。为了达到降维的目的同时不丢失原有21项指标的主要信息,只提取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5%以上的前几个指标。表1结果显示抽取的五个因子概括了原有90.474%的信息量。
为了简化对因子的解释。选择Varimax做正交旋转,它使每个因子具有的最高载荷的变量数最小。表2给出了旋转后的因子与原始变量的相关矩阵。主成分因子F1对总资产增长率、资本利润率、利润增长率、存款增长率、贷款不良率、贷款增长率、流动性比率和贷存比有绝对值较大的相关系数,称为业务成长能力因子。因子F2主要包含了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产品服务、资产费用率这几个相关系数较大的原始变量,命名为内部管理控制因子。因子F3与核心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存款准备金率有极大的相关性,称之为安全准备因子。资产利润率、中长期贷款占比、收入结构比例都与因子F1相关性较大,称之为利润结构因子。F5主要描述IT信息技术的状态。
SPSS16.0软件自动计算出了每个样本在五类公因子上的得分情况,即9家银行在业务成长能力(F1)、内部管理控制(F2)、安全准备(f3)、利润结构(F4)、IT信息支撑(F5)五方面的得分情况。因子分析过程中每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与所提取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比值作为每个因子得分的权重,进行加权得到核心竞争力综合得分和排名。
三、核心竞争力对比分析
1、单个因子的解释。从业务成长因子F1看,中信银行得分最高。2007年上市对该银行资本收益、利润增长带来的助长效果显著。从2005年起中信增强了零售业务的拓展,通过公私联动在个人贷款、个人存款、银行卡、个人理财、代发工资和出国金融等零售业务方面取得快速增长,存贷款大幅增长。整体而言,招商、兴业、浦发等股份制银行的存贷业务成长性、资产不良率和流动性均明显优于国有商业银行。
内部管理控制因子(F2)上,民生银行得分最高。2007年民生银行的事业部制组织机构改革在业内成为焦点,在
公司治理结构上具有首创性,科学地配置公司的控制权,确保分权一分责一制衡的有效性。它也是国内第一家聘请国际审计师进行审计、第一家披露季报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性和专业性提升了民生的公司治理水平。而交通银行作为我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最早尝试了公司治理改革,引进了资产覆盖比率管理。2004年以来完成了财务重组、引进汇丰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以及香港和内地上市,正确处理了与外资股东的关系,充分发挥战略投资者的作用,外资银行的丰富产品与营销经验也为交行带来了较为领先的竞争利器。
安全准备因子(F3)涵盖了核心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存款准备金率四项指标,中信银行得分最高。浦发银行拨备计提力度一直高于其他几家上市银行,其贷款不良率逐年下降,2007年仅为1.46%。在上市国有银行中属于较低水平,其对贷款损失准备非常充分:其存款准备金率也是比较高的,流动性风险防范准备充裕。浦发银行得分低的根本原因在于核心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两个指标较低,已接近监管底线。总体上,四大国有银行的资本金比股份制银行充裕。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及监管要求的提高。制约商业银行资产扩张的因素越来越多,如何及时补充资本并保持规模、效益和质量协调发展将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考验。
利润结构因子(F4)包含的非利息收入占比是见证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水平的一项指标。在非利息收入中,净手续费及佣金收人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且直接来自银行的收费业务,能够更准确的表现中间业务的管理能力和发展水平。各家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水平大体上与银行的规模、综合化经营水平正相关。国有商业银行凭借庞大的市场规模和营销网路,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
IT信息技术水平因子(F5)主要衡量银行信息系统的集成化、数据管理、系统对各种业务的交叉支撑、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水平。工商银行2006年底投产了全功能银行系统,技术先进性和产品功能在全国金融业处于领先地位,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全行业务数据的集中。招商银行推出的定、活、本、外币“一卡通自助转账”、“网上证券”、“网上外汇交易服务”等金融产品和服务理念都依托于其强大的信息科技平台的支持。
2、综合排名的分析。综合排名顺序为招商、中信、兴业、民生、交通、浦发、建设、工商、中国银行。此结果与核心竞争力的模型定义密切相关。因变量为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成长性4个表层竞争优势和战略管理、组织结构、人力资源、IT信息技术、产品服务创新5个深层竞争因素。
5家股份制银行各自显现出一些竞争优势和特点:①招商银行。近年来在资产扩张时注重了规模与效益的统一,在资产管理水平、中间业务创利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上市银行。信贷投放的行业布局较合理,是目前市场中最具规模优势、综合竞争实力最强的上市银行。②中信银行。业务扩张受益于大股东的雄厚背景,而中信集团的绝对控股也使公司的经营更具稳定性。中信银行的优势在于集团整体,集团涉及的银行、证券、信托、保险、期货、资产管理等多个领域,为银行发展提供强大的综合化经营平台。③兴业银行。盈利能力在上市银行中处于中等水平,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在现有上市银行中处于前列。股东权益保持了快速增长。维持了较高的分红水平。资产费用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④民生银行。该银行的发展战略清晰,采取积极进取的资产扩张战略。使其在宏观调控背景下信贷增长放缓因素影响相对较小,加之不良资产包袱轻的优势,网点创利、人均创利、资产盈利能力强。⑤浦发银行。在资产流动性管理、计提专项准备等方面保持了稳健甚至相对保守的经营作风,综合竞争力较强,加上机构规模优势和稳步扩张战略,在未来业务经营中保持较稳定的持续发展能力和盈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