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万云,谭志伟,余爱农,莫海彬,袁 超
(湖北民族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cordataThunb)的全草,别名侧耳根、臭根草、鱼鳞草等.具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等功效,用于痰热喘咳、热淋、热痢、痈肿等症.挥发油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常以挥发油配成注射液供临床使用,对上感、支气管炎、扁桃体炎、中耳炎、咽喉炎等有良好疗效[1~3].鱼腥草的嫩叶及根还作为特色山野蔬菜食用,是人们喜欢的菜肴.目前,大量人工栽培鱼腥草进入市场,广泛用于食用和药用.其挥发油的化学组分及相对含量与野生鱼腥草有何差异,人工栽培鱼腥草能否达到野生的药效,文献有过报道[4~7],但较粗略.作者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两种鱼腥草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并比较两种鱼腥草挥发油的化学组分及相对含量,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恩施山区丰富的鱼腥草资源提供实验依据.
鱼腥草为新鲜品,人工栽培鱼腥草和野生鱼腥草均于2008年11月购于恩施菜市(由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中医系教授袁德培鉴定);无水乙醚(AR);蒸馏水.挥发油提取器;美国HPGC6890/MS5975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将鱼腥草根洗净并切碎,称取500 g装入挥发油提取器中,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挥发油测定法(Ⅰ法)提取挥发油6.0 h,分取油层,以乙醚定容至2.0 mL.
气相色谱条件:色谱柱为HP-5MS(30 m×0.25 mm×0.25 μ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升温程序:从40℃开始,保温5 min,以15℃/min的速度升至250℃,保温6 min.汽化室温度260℃;载气:高纯氦气;载气流量:6.3 mL/min;分流比为5∶1.进样量:1 μL.质谱条件:质谱的电离方式为EI,电子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00℃;溶剂延迟3.0 min,倍增器电压1 023 V,扫描范围为50~550 amu.
在上述条件下,将鱼腥草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得到鱼腥草挥发性化学成分的总离子流图,见图1和图2.按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峰峰面积的相对百分比含量,并通过GC-MS分析和NIST05标准质谱数据库自动检索,对检测结果进行人工核对,并参考有关文献,确认挥发油中各化学成分,结果见表1.
图1 人工栽培鱼腥草挥发性化学成分的总离子流图
图2 野生鱼腥草挥发性化学成分的总离子流图
表1鱼腥草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Tab.1 Analytical results of volatile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HouttuyniacordataThunb
序号化合物分子式分子量峰面积/%野生栽培12-甲基-5-异丙基二环[3,1,0]-2-己烯(Bicyclo[3.1.0]hex-2-ene,2-methyl-5-(1-methylethyl))C10H161360.110.232α-蒎烯(α-Pinene)C10H161367.279.1132-溴-噻吩(Thiophene,2-bromo-)C4H3BrS1630.170.424莰烯(Camphene)C10H161361.862.325桧烯(Sabinen)C10H161365.5810.846β-蒎烯(β-Pinene)C10H1613618.1615.497β-月桂烯(β-Myrcene)C10H16136—15.7781-甲基-4-异丙基-1,3-己二烯(α-萜品烯)(1,3-Cyclohexadiene,1-methyl-4-(1-methylethyl)C10H161360.240.5791-甲基-4-异丙基苯(Benzene,1-methyl-4-(1-methyleth-yl)-)C10H141320.080.1210柠檬烯(Limonene)C10H161365.756.8011β-罗勒烯(Ocimene)C10H161360.090.26
续表1
表1 鱼腥草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续表2
表1 鱼腥草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由表1可知,野生鱼腥草的挥发油中共检出70种挥发性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4.94%,其成分主要为各种萜类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55.58%,酯类化合物占19.07%,酮类物质占12.02%,其它成分还有烃、酸和醇类化合物等,约占8.27%.含量较高的成分是:β-蒎烯(18.16%)、甲基正壬酮(9.57%)、癸酸乙酯(9.47%)、α-蒎烯(7.27%)、乙酸龙脑酯(5.80%)、柠檬烯(5.75%)、桧烯(5.58%)等;人工栽培鱼腥草的挥发油中共检出52种挥发性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7.71%,其成分主要为各种萜类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66.08%,酮类化合物占13.48%,酯类化合物占5.90%,烃类化合物占5.17%,其它成分还有酸、苯和醚类化合物等,约占7.09%.含量较高的成分是:β-月桂烯(15.77%)、β-蒎烯(15.49%)、甲基正壬酮(12.66%)、桧烯(10.84%)、α-蒎烯(9.11%)、柠檬烯(6.80%)等.二者挥发油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差异,但均含有活性成分甲基正壬酮、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它们在野生鱼腥草及人工栽培鱼腥草挥发油中的含量之和分别为30.75%、32.06%,表明人工栽培鱼腥草挥发油的药效能够达到野生鱼腥草挥发油的药效.
在恩施野生鱼腥草及人工栽培鱼腥草挥发油中均未发现文献报道[4~7]的抗菌成分癸酰乙醛(鱼腥草素),可能是在提取挥发油时,加热使癸酰乙醛氧化为癸酰乙酸,后者极易脱羧降解为甲基正壬酮;也有可能与鱼腥草的产地及采收季节有关.
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恩施山区野生鱼腥草及人工栽培鱼腥草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其挥发油化学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分离并鉴定出人工栽培鱼腥草挥发油中52种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7.71%,其主要化学成分为:β-月桂烯、β-蒎烯、甲基正壬酮、桧烯、α-蒎烯、柠檬烯等;野生鱼腥草挥发油中70种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4.94%,其主要化学成分为:β-蒎烯、甲基正壬酮、癸酸乙酯、α-蒎烯、乙酸龙脑酯、柠檬烯、桧烯等.人工栽培鱼腥草和野生鱼腥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有差异,但主要的活性成分总含量基本一致.了解鱼腥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拓展其在食品和医药等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1]江苏新医学院编写组.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 438-1 439.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55.
[3]吴卫.鱼腥草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1,32(4):367.
[4]郝小燕,李零,丁智慧,等.黔产野生鱼腥草挥发油成分分析[J].云南植物研究,1995,17(3):350-352.
[5]曾虹燕,蒋丽娟,张英超.鱼腥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3,12(3):50-52.
[6]曾志,石建功,曾和平,等.有机质谱学在中药鱼腥草研究中的应用[J].分析化学,2003,31(4):399-404.
[7]李晓蒙,徐位良,何新荣.穗产人工栽培鱼腥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