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调查

2010-01-02 11:08曾建川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情绪低落生源维度

曾建川

(莆田学院体育系,福建 莆田 351100)

学习倦怠(learning burnout) 是指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连榕[1]、孔媛媛[2]等人在对部分高校大学生测试后均得出“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水平较高”的结论。而体育专业大学生具有专业性强、就业范围较局限的特点,在当前高校连年扩招、就业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接纳程度也在下降,这使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尤为严重。显然,这种情况违背了高等教育的本意,不利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探究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加强对学生的认识和剖析,对于促进高校教育改革和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分别来自福建师范大学、泉州师范学院、漳州师范学院、莆田学院、龙岩学院5所学校体育系专业的学生,共发放问卷530份,回收问卷505份,有效问卷491份,有效率97.23%。有效样本构成为:男生318人,女生173人,分别占总人数的64.77%和35.23%;来自城市的学生有80人,来自农村的学生有411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6.29%和83.71%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年级学生各为102、149、127、113人,各占总人数的20.77%、30.35%、25.87%和23.01%。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国内学者连榕、杨丽娴(2005)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基础上,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和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并通过对体育专业学生的访谈修订编制成《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该量表共有20个题项组成,如“我很难对专业理论学习或运动保持长久的热情”、“我觉得所学的专业知识、运动技能毫无用处”等,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形式呈现,从“不完全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给予1-5记分。经因素分析提取3个因素,3个共同因素累积的解释变异量为51.680%,3个因素分别命名为情绪低落(8个题项)、行为不当(6个题项)和成就感低(6个题项)。经信度检验,修订后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Cronbach a系数为0.856,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3个因素层面Cronbach a系数分别为0.794、0.747、0.728,总问卷及各因素层面内部一致性较好。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福建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总体情况

表1 大学生学习倦怠总体及其3个因素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1可以得出,体育专业学生学习倦怠总均分为3.01,可见,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呈中等略偏上程度(问卷采用5级评分,故取中值3为参照值)。在学习倦怠的3个维度上,行为不当这一维度每题平均得分最高(3.20),其次为情绪低落(3.01)和成就感低(2.84)。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行为不当因素得分最高,说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采取一些不恰当的学习行为。

2.2 学习倦怠的城乡生源差异比较

由于城乡的不同,其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具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是否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以生源地为自变量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心理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见表2),城乡生源地变量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心理影响不大,学习倦怠总分和学习倦怠各因素的得分在生源地变量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城市生源的总分略高于农村生源。

表2 城乡差异的学生在学习倦怠各个因素上的差异比较

2.3 学习倦怠的性别差异比较

为研究体育专业男女生在学习倦怠各个维度上的差异,以性别为自变量,以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作为因变量,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见表3),在性别这一被试特征上,男生学习倦怠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3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女生,且男生的行为不当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男生的学习倦怠状况比女生严重。

表3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学习倦怠各个维度上的差异比较

2.4 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比较

以年级为自变量,学习倦怠各个维度为因变量作方差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学习倦怠总得分和情绪低落在年级变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那么差异具体表现在哪里?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年级间的具体差异,此研究做了进一步的多重比较,发现在行为不当因素上,大二、大三学生行为不当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大三学生行为不当显著高于大四学生,其他年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成就感低因素上,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四学生,其他年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4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倦怠各个因素上的差异比较

3 讨论

3.1 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总体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总体情况不是非常严重但不容乐观,在学习倦怠的3个维度中,行为不当得分最高。这与杨丽娴[3]、孙爱玲[4]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通过访谈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经常出现迟到、早退、逃课、上课睡觉、见习和体育锻炼不积极等一系列不恰当的学习行为。这可能是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前景比较差、社会各种价值观相互渗透以及高校体育教育部分教学内容陈旧、课程设置不尽科学、体育场地设施满足不了体育专业教学、训练的发展需要等,再加上体育专业学生自身的一些因素困扰,使体育专业大学生产生了心理失衡,出现了认同缺失、对前途感到渺茫等问题,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的倦怠。

3.2 城乡生源差异的影响

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在生源地上无显著差异,这与众多研究结果相一致[5,6]。这可能是城乡学生进入大学学习,他们的学习环境是一样的。在校期间,受到同样的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同样缺失对专业的认同、人生目标的渺茫以及消极逃避等;而毕业后,就业问题又不存在城乡差异,所有的毕业生必须凭自己的真本事参加统一考试竞骋上岗,所以,无显著性差异。但城市生源的总得分略高于农村生源,可能来自农村的学生觉得能上大学不容易,比较珍惜学习机会,而城市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比较高,如果觉得所上的学校或专业不如意,就容易产生消极心态。

3.3 性别差异的影响

男生的学习倦怠总分及各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女生,且男生行为不当显著高于女生。这个结果与贾燕[7]对福建省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研究结果较一致。女生的学习态度比男生积极,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由于男生和女生不同的社会角色认知造成,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男性比女性更具优势,女生比男生感受到更多的就业危机感,这使女生意识到她们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应对严峻的就业压力,那么学习态度就较为积极;另一方面,男生对社会交往的诉求较多,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吸引,难以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此外,男生的不当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可能同男生较女生易冲动、自制力差有关。所以,教师应根据体育学科和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帮助体育专业男女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并规定学习阶段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时间期限,将学生的期望和注意指向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多学科全面发展,拓展将来的就业机会;激发学习动机并享受成功学习的体验,提高他们对实现目标的自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缓解学习倦怠情绪。

3.4 年级差异的影响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不相同,大一新生表现出对学习充满较高的热情,但成就感低于其他3个年级的学生;而二、三年级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临近毕业的大四学生在成就感的表现显著好于前3者。其原因可能是:大一学生刚刚进入向往已久的大学生活,对大学的新生事物充满浓厚的兴趣,怀抱着理想与抱负,促使他们有强烈探求知识和学习新技能的愿望,所以,大一学生较其他年级的学生有更好的学习表现和情感体验的渴求;而大二、大三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的学习后,课程设置陈旧、教师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学资源不足等等因素可能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热情[7],这时如没有得到外在有效的指导和关注,他们一时可能难以适应,就会形成较严重的学习倦怠心理;大四学生经过几年的大学学习,无论是运动技能还是文化水平都较其他年级学生好,自信心的提高使得他们在成就感上好于其他年级学生。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程度不是非常严重但不容乐观,其中行为不当得分最高,其次为情绪低落和成就感低。

(2)城乡生源地的差异对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不大。

(3)男生学习倦怠程度高于女生,特别是行为不当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4)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不相同,大一新生表现出对学习充满较高的热情,但成就感低于其他3个年级的学生,而二、三年级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大四学生在成就感的表现上显著好于前3个年级。

4.2 建议

(1)优化专业设置:在体育社会化、休闲化和产业化的背景下,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日趋多样性[8]。建议结合各院校实际,灵活设置可持续发展的、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特色专业,如:户外运动专业等。

(2)优化课程设置:课程的设置除了体现专业的基础性和全面性,还要考虑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创新能力,既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使学生学以致用,适应社会的需求。

(3)提高管理水平:重视学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发现不良苗头及时解决。如针对大二、大三学生的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要提前介入,干预“治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专业思想,适度调整就业期望值,学会调适情绪,从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4)提高教学水平:及时更新教材内容,改革教材体系,支持教师进修或培训,鼓励创新教学方法。

[1]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 2006,29 (1) : 47-51.

[2]孔媛媛.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应对策略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2008.

[3]杨丽娴,连榕.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集美大学学报, 2005, 6 (2) :54-58.

[4]孙爱玲.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6.

[5]郭彩琴,肖海雁,马存根.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人格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 17 (9) : 1062-1064.

[6]张传月,黄宗海,莫华善.高师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 2007, 22 (1) :167-170.

[7]贾燕.福建省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07.

[8]魏明东,闫万军.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设置现状与改革思路[J].体育科研, 2009, 30(2):87-89.

猜你喜欢
情绪低落生源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一例因学校适应困难致焦虑情绪的心理问题案例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废墟旁的麦田
跨省生源调控
人生三维度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