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新资源的动态创生

2009-12-30 09:52谢勤莹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7期
关键词:教学互动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多方互动、逐步生成的过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资源重要的构成者和生成者,教师要有“活资源”意识,善于发现、重组教学中出现的新亮点,激发求知热情,激活动力之源;走进生活,引发生活经验资源;合作共研,整合群体资源;加强师生互动,共同创生新资源,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教学互动;新资源;动态创生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充分开发、利用思想品德课程(下简称“思品课”)资源,对丰富思品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思品教学,增添思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新课程下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之间交往合作、互相激发,会不断发现和产生一些新信息。思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活资源”的意识,不仅把学生看作是教学的“对象”和“主体”,还应把学生看作是教学资源重要的“构成者”和“生成者”。学生自我创生的新资源,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全面依靠学生”的教学行为观,有利于学生和谐发展。教师要善于发现、捕捉、筛选、重组教学中出现的新亮点,动态地生成新资源,使之成为学生探究学习中不断衍展、层层推进的兴奋点。思品课堂教学中,倡导教与学互动,动态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激发求知热情,激活动力之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资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知识,还在于唤醒、激励、鼓舞,教育应是激发式的。”思品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多赞赏、多鼓励、多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和能够参与的教学活动或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学习潜能,引发动力之源。

1、创设时空,热点激趣

时政新闻是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社会事实的报道。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都有新闻在产生,就在学生身边真实地存在着。因此,时政新闻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如果把时政新闻引入课堂,思品课堂就会变得鲜活,充满着时代气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设一定的时空,让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教学中设立“课前五分钟时事点评”,让学生在课外利用报刊、杂志、上网等途径收集新闻信息,并附上个人评论,在上课前进行交流,每节课轮流由两位学生主持。如08春运、嫦娥奔月、迎接奥运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汶川地震、神舟七号胜利升空、三聚氰胺事件、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等,这些时政新闻经过加工再加上师生的点评就是时事评论了。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学生的搜集,时政新闻就变成了很好的教学素材,而且通过学生的演讲,可以增强时政新闻的真实性和可接受性。把时政新闻整理编撰成材料分析题,既可以增强学生阅读材料的亲切感和兴趣性,也可以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2、名言警句,陶冶情操

名言警句是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是历史文化精华的积淀,对后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警戒作用。思品教学中有机地穿插一些通俗易懂的、脍炙人口的格言、谚语、诗句等名言警句,可以营造浓厚的人文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这一知识点时,先让学生搜集不同时代关于艰苦奋斗的名言、成语故事等资料,上课时让学生发言,同学们列举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名言警句。此外,中国古代神话中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的故事,民间传说中铁杵磨成针、凿壁偷光的美谈,古籍史料中大禹治水、卧薪尝胆、悬梁刺股的记载,都是这一主题的生动写照。通过这些文学作品,再结合新时期涌现出的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典型人物和事迹,让学生深刻领悟到了艰苦奋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代中学生更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奋力拼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实践证明,在思品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格言、谚语、古诗、歌词等名言警句创设人文情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很好地调节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3、创设活动,乐于参与,体验成功

思想品德课活动化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自己通过活动并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来获得感性认识的过程。只有把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思品课教学的载体,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张扬、提升,也只有在活动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生成和发展。

思品课教学中多创设一些探究性实践活动,让学生乐于参与。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采访、收集资料、小品表演、游戏、演讲、编手抄报、设计公益广告、调查研究等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不仅满足了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需要,并且通过展示学生活动的优秀作业和作品,让学生体会到由探索带来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

二、走进生活,引发生活经验资源

教育学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源头活水,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思品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在思品课教学中,密切联系日常社会生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热情,有利于创生出具有学生情感体验和个性的教学资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把学生掌握的生活信息作为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

1、利用“经验”资源,开发潜能

学生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中蕴藏着无数特色鲜明的生活经验。学生丰富和广博的知识资源宝库,独特的生活见解和体验,都会自然流淌出来而成为书本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思品课教学中注意挖掘学生个人独特的体验和经验,以学生原有的经验为基础,构建学生最近的发展区,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在学习“可持续发展战略”,当老师提到“在生活中如节约用水”时,学生纷纷各抒己见,提出诸如:一水多用,循环使用;及时关上水龙头;用拖把拖地先干拖再水拖;刷牙时关上水龙头;下雨时接几盆水以备用;抽水马桶水箱里放进装了水的可乐瓶;不弄脏水就是节约水等等节水方法。

让学生的经验进入教学过程,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构建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教学“活”起来。

2、开发“生活”资源,学以致用

思品课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从生活的情境入手展开探究活动,开发探究性学习资源。如在进行九年级教材“参与政治生活”教学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的家人有没有遇到过合法权益受侵害的事情?如果有,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又如在教学八年级《爱在屋檐下》时,可以设计“怎样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长辈”的课外实践活动。以此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情境探究、分析和解决一些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学以致用,这样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合作共研,整合群体资源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创设多边的互动教学。学生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中,与老师交谈,与同学讨论,进行着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交融,相互激发,会不断涌出新点子、新思路,成为源源不断的新资源。

1、合作探究,展示个性特长

思品课教学中可以采用学习小组的形式。在小组学习中,各组员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特长,也是富有个性与独特性的学习资源。在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根据个人特长,采取不同形式,接受不同任务,做到“人人有事做,个个显才能”,如有些同学书法较好,负责抄写的任务;有些同学擅长网络技术,探究学习时负责搜集大量有关的信息,并制成课件或网页在课堂上展示;有些同学语言表达能力强可负责讲解和汇报。通过课堂小组讨论、小组汇报等合作学习,注意发挥各组员的特长,个体资源得以利用和发展,进而形成了优秀的集体资源。

2、自探共研,互相启发

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方法千差万别,可多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鼓励组员交流和倾听,提出不同的问题和想法。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充满个性的思维方法,善于把学生不同的思维方法作为一种教学新资源。例如在学习九年级“学会合理消费”这一框题时,我在课前要求学生统计自己一个月的消费情况,并列出详细的消费清单,同时思考“从实际需要考虑哪些是该花的,哪些不是该花的,纵观一个月的消费情况有什么经验教训和启示”。在课堂上,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展示自己的消费清单,说明自己的消费情况,其他各组发表看法。在消费的内容上,如初中生是否需要mp3、mp4、手机,同学过生日送生日礼物是否越贵越好等,学生形成了一些针锋相对的看法,并进行激烈辩论。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在组员之间的分工和合作中,会产生不同认识的交流和争论,而这些不同的认识,能让学生不断产生思维的碰撞,取长补短,相互整合,共同提高。

学生的兴趣是一种资源,学生的经验是一种资源,学生之间的思维差异也是一种资源。课堂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生成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活动。思品课堂教学中,教师除充分利用好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设备等显性资源外,更应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情感等隐性资源,要善于发现、激活、利用学生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隐性资源,促进师生相互合作,共同创生思品课堂教学中的新资源,增强思品课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 教育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作者简介]

谢勤莹,广州市恒福中学教师.研究方向:思想品德课程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互动
教学互动与人的社会化训练
谈大数据分析和英语教学的关系
“九步五必做”教学法研究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军队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的有效课堂设计
信息化条件下大学数学教与学互动方式改革研究
谈语文教学中的互动
对信息化教学的探索
远程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互动式课堂教学的作用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