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由于经济发展的梯度模式带来了中国经济的梯度效应,它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要顾全两个大局”思想的提出,对于加快西部发展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央政府必须为落后地区的开发解决资金、项目和政策等三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 两个大局;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现代化
现代化问题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历来就是我们党所关注的焦点。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讨邓小平同志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两个大局”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以及“两个大局”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等问题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要顾全两个大局”提出的时代背景
众所周知,中国的改革与开放走的是一条先易后难的渐进式道路,在其不断推进和发展的历程中,在其优先发展的实践中,带来了许多具有负面效应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不但改革开放无法深入,而且改革成果也难以维持,从而阻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一是贫富差距拉大,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和个人差距拉大;二是寻租行为导致的官吏腐败引起群众的极大不满,从而影响社会稳定;三是政治体制改革力度不大,从而制约着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四是新的经济体制在确立和完善过程中,不断与旧的机制,旧的观念,旧的方式产生碰撞,从而使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本不断增大,可供挖掘的潜力越来越少,这就造成了经济发展中的波动性和经济运行中的低效率。因而也就影响了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以上四种情况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已经较明显,并以不同的作用阻碍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为此,邓小平提出“要顾全两个大局”的地区发展战略,一个大局是东部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先发展起来,中西部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即到二十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全国就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发展,东部沿海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
二、“要顾全两个大局”的实践效果
中国作为一个后工业化的发展中大国,在其现代化的进程中,不可能象前资本主义国家那样,主要靠掠夺它国实现自己的工业化,进而实现现代化。这样在其整个现代化的进程中,实施的就是一种城市“剥夺”农村,优先发展地区“剥夺”后发展地区的现代化道路。其中最典型最具代表意义的就是优先发展东部,在东部以优先发展特区,其结果就是,一方面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另一方面又造成了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加大,使西部在经济竞争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处于不利地位。这样就使要解决因改革开放而引发的传统体制问题而提出的“要顾全两个大局”的发展思路,处于一种此岸与彼岸的矛盾,即本来是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而实践的结果却表明问题不但没有被解决,相反有些问题却在不断激化,从而严重的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造成了“两个大局”的发展战略既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使中国在实现自己的现代化过程中有了自己的基础和某些经验,又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面临许多难题,从而在整体上影响着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使其在国内和国外环境的变化下,显得不能及时的应对,因而对其进行调整也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新的历史时期对“要顾全两个大局”的新要求
世纪之初,我国作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两件大事,一是西部大开发;二是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表明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我国优先发展的地区发展战略有了较大的调整,这一调整就是东部要顾全大局发展西部,西部要顾全大局发展东部从理论上说已成为历史。那么中央是基于什么原因作出这样的决策呢?其根本原因就是仅有东部的现代化,而没有西部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仅有东部的发展而没有西部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中国的整体发展。具体来说,作出这样的决策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我国改革开放面临的难度越来越大,可供挖掘的潜力也越来越少,而开发大西部为改革开放的选点提供新的契机,从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新的政策和措施对传统体制的触动越来越大,遇到的阻力也相对增大,因而就使改革开放政策在推进中的成本越来越大,也使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在二十世纪末处于一个关键时刻,也就是进入了一个成本增大、可挖潜力减小的阶段。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选择新的突破口,以缓解改革中遇到的压力,而西部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程度不高,人力资源的充分使用率不高,这样的现状,迫使国家的发展战略要进行调整,从而进入了以开发西部为重点的新阶段。
2、我国经济在发展中遇到了困难。中央政府为了选择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把向东部的投资倾斜政策向西部转移。我们知道,中国在经济上由于内需不足而导致了买方市场的形成;由于经济全球化而导致的经济波动使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力量受到新的挑战;加之入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迫使中国政府必须把自己的政策依据立足于全球性和发展性基础上,以使我国的民族经济能在国际竞争中既能生存又能发展,从而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在质上有新的飞跃。而西部在经济竞争中,在国内尚处劣势地位,因此,在面临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下,如何提高西部的经济参与力和市场竞争力就显得更为重要。原因在于它会成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也能使中国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样就能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基础。
3、由于经济发展的梯度模式带来了中国经济的梯度效应,它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因此,开发大西部走均衡式发展道路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由上可以看出,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渐进式道路以及中国特有的国情,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新的世纪来临之前面临着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而现实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由于改革综合症的出现和对其施加的影响,许多方面并不理想,并不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现代化进程的需要,适应新世纪的要求,对“要顾全两个大局”的地区发展观的政策实施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其发展重心偏向于西部既是现实和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是中国现代化整体进程的必然需要。
四、对“要顾全两个大局”的几点思考
中国的现代化问题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和伟大理想,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曾经历了无数挫折和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在改革开放的前提下实现发展,同时又让新的发展促进改革开放,从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分步分阶段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其中尤以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和“要顾全两个大局”的地区发展观为重。怎样看待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怎样深层次的认识这一问题,提几点个人的思考。
1、按科学发展观而不是按个人的和政治的功利目的选择开发热点。一个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历程中,如果仅是从某个领导人的政治功利目的出发而不是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出发,人为的制造开发热点,虽在短期内会取得一定成果,但就长远来说是会制约或推迟该国
的现代化进程。因此,就中国的“要顾全大局”的地区发展观而言,由于政治和现实的某些原因,在选点问题上选择了经济和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为优先发展地区,进而用计划经济的手段为这些地区提供政策、投资和消费方面的优先发展权,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巨大发展,也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推动西部发展,然而,在东部沿海的发展事实上也就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呈现出先城市、先特区和先东部的发展格局,这对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是不利的,并制约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整体协调发展。因此,要充分认识和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2、通过中央政府的倾斜政策开发落后地区是一条普遍规律。因此中央政府必须为落后地区的开发解决资金、项目和政策等三个关键问题。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央政府处理这些问题比较容易,而市场经济条件下来解决这些问题遇到的难点会很多,这就使得开发落后地区的成本会增大,开放的效果不会太明显,进而使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差距不但不会缩小,相反会随着开发的目的难以实现,进而会影响国家的整体协调发展。因而要尽量避免现代化进程中牺牲落后地区、发展发达地区的“马太效应”。应加强中央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为西部地区大开发提供切实的保障。
3、现代化的实现是一个整合的过程,仅有某方面的现代化绝不是现代化。因此,就我国而言,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进而实现经济方面的现代化也就抓住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进而推动整个国家在农业、工业、政治、军事、思想、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现代化。就这点而言“要顾全大局”的发展观对中国现阶段的现代化进程是起着“牵一毫而动全身”的作用。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仅仅一手抓、一手硬是不利于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我们必须要坚持科学、和谐、全面的发展方针。
总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历程。在这个发展历程中,各种发展手段和发展措施都会对这一历程作出自己的贡献,“要顾全大局”也不例外。但就历史的角度而言,“要顾全大局”不但影响了中国正在进行中的现代化,而且还将影响着中国今后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出版社,2008.
[2] 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
邓祖波(1973-)男,云南曲靖人,硕士,讲师,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及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