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滨
摘要:我国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开展了深刻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展望未来写作教学,可以看到几个方面的新趋势:一、学生写作主体意识将会得到增强;二、文体意识将是写作教学训练的侧重点;三、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将会得到加强;四、信息技术的介入将会大大拓展写作教学空间。
关键词:基础教育 写作教学 新趋势
由于我国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推动和世界范围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我国从上个世纪末以来,开展了深刻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展望未来的写作教学,我们看到以下方面的新趋势。
一、学生的写作主体意识将会得到充分增强
学生是写作教学中的要素,学生自身写作主体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动机、情感和意志,对于写作教学具有不可代替的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有这样的表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不仅如此,新课改还提倡个性化写作,充分强调学生的写作主体地位。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规定:“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二、文体意识将是写作教学训练的侧重点
中学生写作中文体意识弱化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学生的文体意识的缺乏和混乱是严重的。尽管我们知道自选文体不是不要文体,但是学生文体意识没有得到有效培养仍是写作教学中的严重问题。文体意识的缺乏最典型的表现,是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非牛非马的所谓“跨文体”、“无文体”的写作形式,写作文体所要求的各种规范消失殆尽,或者是多种文体的拼凑,或者是无规范的自创。在优秀学生当中,往往只长于文学性写作而短于应用性写作;文学性写作中,又往往只长于抒情性随笔,其他形式则拙于应付。这种现象需要我们思考。[1]
学生不能按照一定的文体写作,在思考它的原因时,首先要看他们是否对一定的写作教学文体有所了解,他们学到的写作教学文体是哪些,这些文体是否适用。现代意义上的写作教学文体就是从这时构建起来的,但是这种文体分类体系在它诞生时就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文体的划分标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文体是按照表达方式划分的,应用文则不同,它是按照表达功能划分的。其次,通过划分而获得的教学文体显得宽泛。在这种划分体系下,所得到的文体外延过大。从根本上来说,我们认为在写作教学文体的问题上,我们应该实现一个转向,即从内涵模糊、外延过大的原有的写作教学文体转向内涵清晰、外延确定的写作教学文体。
三、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㈠写作教学思维训练的背景和意义
世界各国的教育都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98年12月日本颁布了初中语文《学习指导纲要》。此纲要关于各年级的教学目标都对思考力培养有明确要求。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对教材编写也提出相应的注意事项,明确指出教材要“为培养科学的逻辑的见解和思考方法服务”,“为加深人生思考,培养丰富的人性及刚健的意志服务”,“为加深有关人类、社会、自然的思考服务。”
法国的初中阶段共四年时间。从初中的起始阶段,教学大纲就要求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能掌握逻辑性理解;三、四年级的教学大纲把法语教学的目的之一规定为“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抽象、说理、批评的能力,培养使用和组织知识的能力”。法国高中的语文教学更加重视思维训练,注重“思维方式的形成及学生的批判意识,培养学生的敏感性和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对于非文学作品,只要它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也要考虑采用。”
再来看我国对思维能力培养的认识。我国的语文教育界,一直是把语言学习和思维训练当作一条教学原则看待。我们早就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础教育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国也开展了规模宏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解释“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一新理念时提到: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关于语文课程的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规定: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㈡写作教学思维训练的内容和途径
人的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系统,当我们思考在中小学的写作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哪种思维的训练的时候,应该选择这个思维系统中的最基本的和最需要的,也就是说,我们选择训练哪些思维要经过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筛选。
1.形象思维
当我们在选择所要进行的思维训练的内容时,第一个要选择的是形象思维。在写作教学中首先进行形象思维的训练是由语文课程的特征决定的。语文课程的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呢?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是语文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为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读、写、口语交际等方面有所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辩证思维
由于正确合理的认识的需要,我们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而从学生的习作中,我们知道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理想的训练。一般说,初中生已经表现出多种逻辑思维能力。总体上说,归纳推理水平要高于演绎推理水平,并且他们已经能够认识矛盾律、排中律和同一律。鉴于此,在当前的写作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的训练。
3.创造性思维
金哲在《世界新科学总览》中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以解决科学或艺术研究中所提出的疑难问题为前提,用独特新颖的思维方法,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新观点、新知识、新方法等的心理过程。”
阅读过后的步骤是感悟。这也许可以看作是对阅读的一种较高的要求。在这里,阅读是感悟的阅读,这种感悟最好还要能够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没有感悟的阅读还不能实现阅读的效用,我们要求学生在读过《岳阳楼记》后,能够对人与社会的关系有更深的理解;读过《我与地坛》后,能够对生命的无常与坚强有更深的理解。感悟之后是模仿。模仿是走向创新的必经之路。写作的体裁各种各样的,它们有各自的文体和语体上的规范,这种规范面貌各异。写作者在熟悉某一种文体之前必须要有模仿的阶段。如唐代诗人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模仿的就是南北朝诗人庾信的“落霞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四、信息技术的介入将会大大拓展写作教学空间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我们理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育中的运用之前,应该先对信息技术有所理解。那么,被人们广泛使用的信息技术究竟是什么呢?就现在我们所能理解的,信息技术可以有狭义和广义的理解。狭义的理解有三种:第一,认为信息技术是信息处理的技术,因此将它等同于计算机技术;第二,将信息技术等同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第三,信息技术可以看作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3C”技术。信息技术也有广义的理解,信息技术指的是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使用等功能的技术。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在教育领域,这些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为核心,包括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教学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㈠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
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可以建立学习资源库。资源库的建立正是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建设写作资源库可以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存在于一些软件、平台系统中的素材库。第二种是相关的网站导航。这时,教师可以不必自己制作课件,可以直接利用网络资源。在进行一定的写作练习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网站导航,提供相关网址。第三种是写作网站或一般语文学习网站上开放的写作资源库和网下个人电子写作资源库,它们都可以随时增加或者更新写作素材。
㈡享有自由的发表空间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写作者拥有了自由发表的空间。首先,写作者能够在广阔的虚拟世界中自由选择发表的时间、场所,他们可以在某一个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向与语文学习相关的网站上推荐自己的作品,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络日志(Blog),也可以拥有自己的网站。其次,写作者可以自由地选择表达的形式,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一旦学生拥有自由的发表空间,他们的写作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得到有效激发。
㈢拓宽写作的交流渠道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写作者关于写作的交流可以得到充分实现。在目前的条件下,可以适用于网络的有三种交流方式:师生互动型、生生互动型和专家参与型。无论交流的对象是谁,在便利迅捷的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迅速地转变为写作教学的发展优势。
注释:
[1] 章熊:《关于中学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10月,第5页
[2] 余昱:《论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的存在现状与存在范式》,《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7月,第97-100页
[3] 转引自:陈玉秋著:《思维学与语文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页
(吴滨,大学校长、副教授。主要从事写作学研究,广西防城港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