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姝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则是教师的灵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师德建设,树立良好师风。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大事。学校必须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推动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实现对广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把校领导以身作则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
“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人格魅力、学识水平和工作业绩,直接关系到学校师德建设的水准。作为校长,应该意识到校长的位置不是一种权利,而是一种责任,要促使自己恪尽职守,成为全体教师的贴心人和领头人。校长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是学校师德建设的灵魂。成功的事业基于成功的理论指导,应号召全体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本人带头认真学习。了解新时期教育的发展动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教师的头脑,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校长发挥示范作用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应时时规范言行,处处率先垂范。以自身良好的形象作为学校师德建设的榜样。作为校长。要为教师树立起一个标杆,要有博大的胸怀,善于创设民主平等的干群关系。形成和谐的育人氛围。校长具有不断创新的精神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动力,要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使学校工作焕发活力,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总之,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对学校有着最现实、最生动的直接影响,在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班子全体成员都应起好带头示范作用。用一流的办学目标凝聚人心,用民主的工作作风沟通人心,用科学的管理机制激励人心。
二、把教师的人品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底线
教师是人类的榜样。不仅是学生的榜样。而且是社会公民的榜样。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人品,才能具有榜样的力量。学生有两种教科书:一种是教材,一种是教师。教师必须热爱学生,时时处处为人师表,用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要具有高尚的人格和坦荡的胸怀,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要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自己要首先不做。要塑造自身健全的人格,进而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要具备刻苦自励的精神。努力锻炼以下几个方面:个人在群体中的影响与地位。在人际交往中的坦诚与合作,在工作中的勤奋与自励,在利益面前的理智与淡泊。一是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职业价值观,热爱和忠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把为国家培养人才看成自己神圣的义务和职责,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二是有持久的教育动机,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自己从事教育工作感到光荣和自豪,以此为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动力。三是必须爱岗敬业,甘于清贫、乐于奉献。教师是高尚的职业,应该热爱本职工作,不见异思迁,树立终身从教的观念,善于学习,勤于钻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全心全意地把知识、智慧和爱心献给教育事业,把学生培养成有个性、有专长的创造性人才。
三、把教书育人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归宿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加强师德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让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热爱学生是教书育人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提倡爱心教育,以爱心、诚心、细心、耐心、恒心作为育人的准则。一是以精湛高超的教育艺术,在学生心中播下对教师和所教学科的挚爱情感。要实现课堂教学现代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优化教学人员的思维模式、优化教学结构、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考试评价制度等四个方面,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开展教学研究。精心设计教案,上好研究课,整理听课记录,做好工作总结,以及备课、说课、讲课、评课等活动,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二是适应新的时代的要求,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更新知识。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科学、人类、社会等各方面的新知识,以适应学生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的要求。启动以师德师风建设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为核心的“四大工程”,即:“青蓝工程”、“深造工程”、“中坚工程”、“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即安排骨干教师与新上岗和上新岗的教师结对子、以老带新;“深造工程”即给教师提供各种机会“充电”;“中坚工程”即锻炼年轻教师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名师工程”旨在造就一批有较大影响的名师,使学校的品位和影响明显提高和扩大。三是真诚地热爱自己的职业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去。师爱是师德之魂,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对学生高度负责。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教好每一位学生。应以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独立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把相信学生作为教书育人的关键,以向学生学习、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观念与学生相处,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学生的差异、特长、人格、权利,用教师的真正尊重来换取学生的真心爱戴。
四、把加强管理和考核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保障
人人都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是师德建设的理想目标,与此同时,必须向管理要质量。首先,建立严格的教育机制。把师德教育分成集中学习教育、经常性教育和倾向性教育三种方式。集中学习教育主要集中在寒暑假,以参加校学习班和自我组织相结合,就带普遍性的师德师风问题曝光、整改,教师配合学习开展讨论、自查自纠。经常性教育主要是师德的常规教育,在每年开学典礼、每周升旗仪式、班主任会、教师例会上,都把师德建设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同时。注意对一些带倾向性问题的教育,根据问题呈现的阶段性和阵发性,与学校风气和时事政治讨论安排在一起,把时事政治问题的解决与师风建设结合起来。其次,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包括激励奖励机制、制约处罚机制和评估考核机制,每年评选一批“优秀园丁”、“师德标兵”,在给予物质奖励的同时。还在校园宣传栏里刊登照片、介绍事迹,让教师们学有榜样。通过教代会制定《教师管理条例》,对师德师风做出具体要求,对违反者有详细的惩处办法。建立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制度,把职业道德作为职务评聘、评先、评优的重要标准,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建立“五奖四议排名次”的考核模式,即考勤奖、业务奖、师德奖、班主任奖、贡献奖,群众评议、领导评议、学生评议、家长评议,经过综合评定,学期末排出全体教师名次输入微机,实行网络化管理,教师评职称、评先进、涨工资以及下一轮教师聘任均自然产生。做到考核公正、公平、公开,人人清楚、个个明白。第三。建立广泛的监督机制。分年级小组监督、学生家长监督、社会监督三方面。年级组是学校的基层单位,年级组长对教师的业务及师德表现掌握最全面、最具体,评价最具有针对性,对教师的监督制约最有效,在教师的评优、评先中占较大权重。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评教调查活动,每班抽20~30名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打分。通过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征求家长意见,实现家长监督。通过积极有效的管理,在学校内部形成一个和睦、敬业、高效的工作环境,使每位教师在提高素质、追求事业中体现自我价值。
五、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催化剂
良好的校园文化,即意味着高尚的师德师风。要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入手。建设先进的“以爱育爱”的校园文化。一是打好基础,建设精美的物质文化。加强校园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校园环境,达到“绿化、洁化、美化”的要求。积极推进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认真筹划、科学布局,处处展现德、智、体、美教育因素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氛围。二是科学管理。建立规范的制度文化。克服人治思想,树立法治观念。实现规范管理。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广泛搜集教职工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注重制度与人文的结合。把人文关怀作为管理活动的主旋律,为每名教师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三是加强引导,塑造积极向上的行为文化。引导教师建立起学校发展的共同远景,并为之共同努力。注重细节管理,把每件着手去做的事情,做到最深入、最具体的地方,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干成事业的氛围。四是不断创新,高扬积极进取的精神文化。大力倡导“文明、勤奋、务实、创新”的校风,“科学、严谨、民主、开放”的教风,“自主、多思、好问、求真”的学风,实践“让学生安心、让教师舒心、让家长放心、让社会称心”的办学承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潜移默化的影响,用富有爱心的学校文化将教职员工的价值观念整合到一起,使每名教职员工愿意为之奋斗,乐于为之奉献,把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看作自己生命和生活的一部分,自觉工作、自主管理,从中享受生命的价值,感受生活的幸福,进而形成追求质量、追求效率、追求创新、追求和谐、追求完美的师德师风。推动教育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成长和进步。
(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