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优势劣势 推进教学改革

2009-12-12 04:08
新一代 2009年10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熊 艳

摘要:随着我国文化体制的改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在广播电视事业和产业发展中随之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广播电视人才需求市场也有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184-02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的改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在广播电视事业和产业发展中随之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广播电视人才需求市场也有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和广播电视产业发展中人才的需求,以适应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需要,这是值得广大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者重视与探讨的问题。播音与主持课程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其课程的特殊性和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的特点促使了我们对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播音与主持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广播电视专业学生学习播音主持课程的优势

(一)良好的政治素养

广播电视事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播音员主持人的特殊要求,播音员主持人是党和国家的喉舌,是各个媒体的标识性人物,更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重要桥梁;播音主持工作是广播电视工作中直接诉诸广大受众的最后一个环节。其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和新闻敏感。

(二)扎实的业务知识

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扎实的业务知识基础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引导并提升学生的五项基本能力,即:敏锐的思辨能力;熟练的动手能力(采、写、编、播);科学的组织能力;机智的应变能力;开拓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这样才能把语言艺术与现代科学技术融为一体,用新的视野和新的表现形式,创作出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改革,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拥有教为坚实的学科基础,学生经过了系统的广播电视新闻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了过硬的业务知识。广播电视专业的教学改革不仅进行理论体系的探索和思想方法的创新,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经过了系统的学习后,学生接受了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播音主持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编辑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对一般广播电视实务经验和运作规律比较熟悉,具有较深厚的基本功,业务知识比较扎实。

二、广播电视专业学生学习播音主持课程的劣势

(一)语言面貌良莠不齐

同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相比,大多数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入校前没有经过专业面试选拔,学生的语音面貌和播音水平良莠不齐。播音主持课程教学形式不同于其他课程,通常采取的是大课和小课相结合的原则,即大课讲授系统的理论知识;小课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实践,将学生按照专业基础水平进行分组,水平接近的学生为一组,每小组10——15人不等,教师在课堂上具体辅导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个人自身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纠正。这不同与声乐学习的一对一辅导,播音主持的学习还是一对多的,使学生在小组成员的相互比较中明确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播音与主持课程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学时的分配不如主干课程充裕,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师无法进行小课分组教学,进行具体的针对每个学生的辅导。大多数学生来自方言地区,语言面貌及语言表现力水平不等,课堂上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和辅导,这无疑给播音与主持课程的教学增加了难度。

(二)感悟能力有待提高

我们必须承认播音主持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播音主持对语言的感悟力等特殊要求,即通常说的“天分”,这里的天分,不仅仅包括与生俱来的声音条件、外形条件等个人所占据的优势,还包括理解和达到职业要求所具有的“悟性”,即个人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良好的口才、灵活的应变、大方得体的气质等等。

性格特征与职业需要匹配,播音与主持这一特殊工作要求更为突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入校前没有经过面试的选拔,性格特征呈现不同的特点,部分学生性格内敛含蓄,部分学生性格热情外向,不尽相同,如何结合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最大程度的扬长避短,结合其各自的兴趣爱好规划学生的职业生涯,发挥每位同学的长处,是教师上好播音主持课程必须关注的问题。

三、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播音与主持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科学定位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真正能够走上播音主持岗位的相对来说只占少数。我们必须正视该专业学生入校前没有经过专业面试的选拔,学生的语音面貌和播音水平良莠不齐,与播音主持专业院校的学生相比存在的较大差距,课时安排也没有播音主持专业院校的充裕,在讲授课程时难以面面俱到,科学定位尤为重要。对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不能按照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来要求。这不意味着不严格要求,而是对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要求的侧重点不一样,教师应根据他们的特点和兴趣,量体裁衣,主攻一个或两个方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虽不一定最终步入播音主持岗位,但是担当出镜记者的可能性非常大,播音与主持的专业训练可以侧重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和即兴评述方面。

(二)因材施教

在抓好共同的基础性教学的同时,教师还应善于寻找和发现学生的特点、特长、兴趣、爱好等,并有的放矢地加以发掘与指导,使其潜质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不同:如对一部分条件不错的学生,多加鼓励和引导,可以结合他们的兴趣指引学生往播音主持的道路上发展。甚至可以结合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点,正确看待自己的天赋条件和固有气质,定位适合自己的节目类型;而声音条件相对不好,但是热爱这行的学生,往出镜记者的道路上引导。部分“吃不饱”的学生可结合开设兴趣爱好小组等方法,适当地增加理论知识和课外辅导的时间,达到重点培养、普遍提高。确保学生能正视自身条件和固有气质,根据自己的条件科学定位,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打好共同的基础,要根据专业化、对象化的要求,进行分类教学引导培养,切实培养出一批既具有综合素质,又有个性特色的新闻工作者。

(三)培养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

对于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播音与主持是充满趣味与挑战的学科,教学更应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普遍没有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外向活跃,因此教师要多用鼓励的方式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多留意学生的进步和优点,善于肯定,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把他们好的方面稳定下来,这样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信,保持学习热情,对于教学非常有帮助。当然,这和对学生从严要求并不矛盾,善意地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法,多一些人文关怀,有助于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增进彼此的信任,从而积极地促进教学。

教学中,多提问、多讨论、多案例,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师生之间在课堂上产生更多的情感交流,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起学生求知的主动性。研讨式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更有利于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播音主持的教学讲求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主要侧重于理论的系统性和概述性。但在社会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往往是综合的、复杂的、非典型的。这难免会造成具备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却又不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尴尬局面。通过实践,让学生准确定位,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同时,这个过程也为他们创造了深入研究、勇于探索、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契机,从而有利于他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上,多鼓励学生上口、试播、相互点评,在实践训练中查找自己的不足;课堂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及社团活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让学生巩固和延伸专业知识

教师自身也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才能捕捉学科前沿动向,把握最新信息脉搏。当今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教师不断深入一线前沿,才能不断补充新鲜的养料,碰撞出新的智慧火花。这不仅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蓬勃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高校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

(五)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艺术素养和鉴赏力

文化底蕴对于提高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成果源于生活,具体生动,文化中的想象、灵感等活动,对大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和求异性都能够起到启发和推动的作用。如今的大学生受快餐文化、时尚文化影响,审美感悟力和艺术鉴赏力日渐下降,心灵钝化。播音与主持艺术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文化底蕴,艺术之花必然枯萎。教师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鉴赏力,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穿插播音主持界前辈们的案例及为人处事的方法,带领学生赏析前辈们的优秀作品,使他们学会欣赏、评析作品。鼓励他们多读好书,多读经典作品。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有道德感、有同情心、有正义感、有审美感悟,让学生认同文化底蕴和艺术素养对塑造人的巨大潜力。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播音与主持课程与传统的播音与主持课程有所区别,教师只有在正视学生优势和劣势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科学定位,结合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合理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方法安排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改革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关注广播电视一线动态。这样,才能使教学更好地适应广播电视发展和新闻工作者职业能力要求的变化,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新闻工作者,使高等教育与广播电视事业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基于PBL模式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经验
浅谈中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