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科学复习课的新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2009-12-11 09:39杨向群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4期
关键词:初中科学复习课模式

杨向群

摘 要:构建科学复习课的新模式,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是值得每一位科学教师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复习课《古诗词中的科学美》为例,阐述在复习课教学中实施人文情境、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采取构建知识网、分析类比法、概念进行双重编码的教学策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表达交流,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初中科学 复习课 模式

复习课一向以枯燥乏味“著称”,究其原因,主要是复习课教师常采用讲解式教学,没有新的内容和元素,往往仅仅是对旧知识简单重复和巩固,或训练学生形成一定的解题能力,容易陷入“炒冷饭”的教学模式。一节课下来,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兴味索然,造成复习课效率低、效果差的现状。如何上好复习课,方法有好多,其中创设有效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让复习课活起来。因此,构建科学复习课的新模式,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是值得每一位科学教师思考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温州市教科院组织的七年级科学“创设情境复习课研讨”教研活动中,体会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复习课《古诗词中的科学美》为例。

一、案例概述

情境一:优美动听的古诗《枫桥夜泊》背景音乐,将师生带入了《声和光的复习课》

师:在这首诗里,有哪些科学知识,你想知道的或者这首诗中包含哪些科学知识,你想告诉大家的,请记录在纸上。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记录;老师收集展示于黑板,逐一分析。

问题一:点点渔火吸引着暗处的诗人,那渔船上的渔人能看见暗处停泊的船吗,为什么?

(教学目标;看见物体或听到声音的条件,从而比较声和光在产生、传播,人感知范围上的异同)

学生自由举手发言,师生共同得出归纳:

问题二:钟声从寒山寺传出,最后到诗人这形成听觉,整个途径是怎样的?(教学目标复习听觉的形成)

生:自由回答。

师(复习拓展)问: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形成又是怎样的呢?

生:共同讨论归纳得出表格:

问题三:从枫桥夜泊这首诗中,可以找到哪些声音和光?

师:展示声源振幅与时间关系图。

师:收集三种不同声音(如音调低,响度小;音调高,响度大;音调低,响度大;)让学生听,感受音调、响度的不同之处。

师问:你听到的三次声音分别是由甲、乙,丙中哪个声源发出的呢?

生:(对照)看关系图,听三种不同钟声,加以理解。

(教学目标复习声音的三大特征辨析)

情境二:出示落月图片,提出问题:诗人迎着月光站立,他看到的水面和枫桥亮度一样吗?背着月光呢?为什么?(教学目标:复习反射类型)

生举手分析:诗人迎着月光水面:镜面反射(亮),桥漫反射(亮度稍暗);诗人背着月光水面:镜面反射(暗),桥漫反射(亮度稍暗)

问题四:江边枫叶颜色为红色,颜色由什么决定?

生答:物体的颜色与光的关系决定。

师追问:一束光照在枫树的花上,花显黄色,请问花是什么颜色的?

请学生选择:A.白色B.黄色C.不确定

生根据光照在透明和不透明物体不同情况,共同分析得出三种结论:白光照在透明的黄花上,黄光照在透明的黄花上,黄光照在的不透明白花上。

(复习知识点物体颜色:透明体由它能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体由它被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情境三:出示图片:两岸树荫中光斑点点(太阳的像);枫桥倒影在水中(枫桥的像),水中鱼儿游动(鱼儿的像)

问题五:比较太阳的像、枫桥的像、鱼儿的像三者在形成原理及像的特点(如大小、虚实、正立、倒立)上的异同点。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师出示一:入射光线,学生动笔画反射光线(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再展示平时学生画图错误,让学生纠错。(教学目标反射作图及反射定律)

出示二:多条折射光线,请学生判断那条是正确的折射光线,学生分析原因。(教学目标折射作图及折射定律)

出示三:(学生常常不易懂的知识点)人在岸上看水中鱼儿位置变浅了,水中鱼儿看岸上的枫桥变高了,请学生分析理由(用语言叙述)。(教学目标难点再现)

问题六:你还想知道哪首诗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呢?

情境四:生收集古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3.重重叠叠上遥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

4.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师:请学生举手发言先解释古诗含义,再分析说明理由,师生共同总结得出。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光的反射)

2.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平面镜成像)

3.重重迭迭上遥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影子的形成)

4.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声音的产生)

二、案例分析与反思

1.优化认知结构,形成网络体系

作者整堂课构思:通过古诗《枫桥夜泊》引入,创设“过去的枫桥”和“现在的枫桥”两种情境,把需要复习的点知识渗透其中,使知识织线成网。安排如下:

布鲁纳曾说过:不论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在复习课上,教师不能只是通过重复的教学来巩固学生已经建立的认知结构,而应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发展创设条件。因此,教学之前要了解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可以利用的资源,用以促进和评估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变化。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找到线索,把知识横成串、竖成链,形成概念图,从而相应地开展进一步的教学;概念图还可以帮助教师计划和组织教材,改善教学方式,概念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师培训策略。

2.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这堂复习课设计巧妙,古诗引入意境深远,人文知识与科学的渗透,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学习也需文学知识积累。很多科学概念都源于自然,和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这样学生的认知结构就把知识与生活连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问题与情景相关联,情景利用率高。复习知识点是旧的,但呈现过程新颖,学生通过品诗、小组合作、师生互动让学生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本堂课教学目标顺利达成,做到形散神不散。整堂课学生都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完成复习的任务,不仅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而且在此基础上提升了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自主地建构知识结构,便于记忆和提取。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消极地听、记、练,而是主动地去追求进步与发展,学生自始至终都是学习的主人。

3.捕捉问题情境,突破预案设计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复习课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以达到知识的温故、解惑、知新,复习课基本内容学生都已掌握,就更应该积极寻求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兴趣点就在于它的探索性和开放性。教师要设法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让学生自己去享受含英咀华的乐趣,从而刺激学生求知的欲望,勾起学生解疑的渴求,激发他们去寻微探幽,最终促使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的“现有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迁移。这样,教师给予学生的不是已经嚼烂了的现成知识,而是激发学生把“异我之物”变成“自我之物”的通道,使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

4.运用概念变式,引导学生构建概念

这堂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观察、归纳、列表、类比来落实知识,揭示不同的描述方式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从本质上认识所学的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避免对概念的孤立、机械的记忆。作图教学是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练习作业中易错题,再现错题让学生自我找错、纠错,达成规范作图教学目标,这是本节课教学一大亮点。心理学家佩维奥经研究发现,那些能被进行双重编码的知识更易记忆和提取。佩维奥所指的双重编码是指言语编码和表象编码,双重编码的有效策略是图文互相转化。声音中响度、音调、音色三个概念区别较为抽象,一直是学生学习难点,老师通过辅以简图,适度开放教学目标,留足教学时间;学生通过对图形和声音感知,使得抽象概念直观化,做到想形生文、看文现形、学生对经过这样双重编码的概念更易理解和记忆,是值得提倡的教学手段。

总之,新课改给《科学》教师复习课的教学模式带来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无论复习什么,一定要把学习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上好复习课的关键。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性,精心创设让学生品诗、提问、画图、类比的教学情境。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中,适时地加以引导启发,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渐入佳境,复习课也许会有意外的“惊喜”。避免复习课简单重复、了无新意,才能开辟复习课有所作为、有所拓展的新天地,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才会成就精彩。

参考文献:

1.王盛之.实施科学探究让初中自然科学复习课活起来.化学教学,2003(7)

2.蒋建财.科学概念教学的几项策略.教学月刊,2006(1)

3.周家萍.情景教学在中学生物课中的应用.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7)

4.梁松林.情景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江西教育,1999(6)

5.王爱萍.一节科学复习课引发的思考.校长阅刊,2007(4)

6.卢永乐.有效情境让科学复习课活起来.大众科学,2008.(5)

7.陈羽中.《科学》复习课的教学模式优化.成才之路,2007(24)

作者单位:温州市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科学复习课模式
微课不微
谈谈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复习课
在趣味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