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人文内涵塑造生命课堂

2009-11-26 07:58沈刘华
江苏教育 2009年19期
关键词:祖冲之圆周率边长

沈刘华

数学知识是一种文化,数学课堂更是一种文化,其目标不仅要学生具备数学的知识与技能,还必须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使他们具有积极的情感、良好的意志品质、创新意识以及锐意进取的精神。因此,数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且是一种文化的熏陶和素质的培养,数学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渗透。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圆的周长”这节课中作了尝试。

一、数学课堂应该情理交融、科学人文并重

在让学生探究圆周率之前,我利用古人“圆出于方”这一朴素的探索,把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倍数关系和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放在一起。先让学生回忆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然后我对学生说:“正方形的周长相当于边长的4倍,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古人云‘圆出于方(出示图形),哪一条线既属于正方形,又属于圆?为什么?这条线与圆有倍数关系吗?”学生回答说中间线既是圆的直径。又相当于正方形的边长。并且根据正方形的周长是直径的4倍猜测出圆的周长应该在2,4倍之间。学生进行大胆猜测,完成倍数关系的结构迁移之后,继而去谋求实证。

“祖冲之”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古代数学家,那么是什么原因让祖冲之对“圆周率”这一个问题如此执着,在南北朝时期那样的条件下能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6位,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圆周率的背后是什么?难道这些不应该引起学生的深深思考吗?我在介绍书本“你知道吗?”中的《周髀算经》“周三径一”的说法和祖冲之后,问学生:“自豪吗?是什么原因让祖冲之对‘圆周率这一个问题如此执着?”学生的回答令我欣喜万分。我们不应该只停留在知识层面上进行急功近利式的教学,有责任深挖教材中的人文价值,让学生知道一些数学史实,感受圆的美,感受数学的美,感受数学家为探索真理而不畏困难甚至不惜付出毕生精力的精神,在情感上使学生有所触动。

二、数学课堂应该和谐开放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数学课程标准》把平等的师生关系定位为实践人文性教学的先决条件。这一课的开始,我用“请你谈谈对圆有怎样的认识?”“你认为圆美吗?为什么?”这样轻松的话题进入课题,以美的追求为起点,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探索阶段,以求真求善为目标,我精心组织,既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宁静,又有小组合作、动手实践、交流与讨论,知识在此间得以建构,方法在此间得以不断修正与完善,情感在此间得以愉悦与共鸣:应用阶段,“学了圆的周长计算后,你会解决哪些实际问题?”以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终结;课之结束,以美的召唤为生命的延续,让学生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说的?”“现在你们觉得圆美吗?”让学生交流学习体会,提升思想。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在一种极其自由与和谐的状态下,心情舒畅,机能协调,各种潜能得以发挥。

另外,这节课中学生问道:“圆周率现在计算到了哪里?”我这样应答:“祖冲之算的圆周率保持了1000多年的世界纪录。后来有人推算到小数点后35位。电子计算机问世后,人工计算宣告结束。现在算到哪一位我也不清楚,不过,1T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标志着技术和算法的革新。π还等着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在一个真实而开放的课堂,随时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在备课时是不可能全都考虑到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把学生探究的强烈欲望引发到课外,达到课堂生命力的延续和升华。我们的课堂不应该以句号为终结,它是开放的、内外互联为一体的。

从这一层面上讲,这样一个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平等和谐、民主开放的课堂,才是我们教师和学生都想要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生命的课堂!

猜你喜欢
祖冲之圆周率边长
“笨蛋”祖冲之
祖冲之计算圆周率
“笨蛋”祖冲之
魔术存钱罐
说说圆周率
“笨蛋”祖冲之
大楼在移动
关于圆周率,你可能不知道这些
祖冲之力推新历法
一个关于三角形边长的不等式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