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桂花
新型的学生观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生动、特殊和具体的生命个体。他们之间的差异性使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显现出丰富性、多样性。基于学生,改进教学,机智把握并加以利用这些来自学生的课堂生成资源,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改进:
一、从机械的直线式教学走向机智的分支式、板块式教学
直线式教学强调预设。强调严格按教案流程上课,这有其合理的一面,它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系统完整地学习系统知识。然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满了变数,预设和实况往往不能完全吻合,直线式教学因难以包容课堂教学的复杂多变,导致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活力。而那种认为不认真备课更有利于课堂生成的想法同样是不可取的。生成的课堂教学不是不要预设,而是要改进预设,这种预设更多地关注课堂上学生的真实状况。只有最充分的预设,才可能最有效地发现、把握、提升教学生成。因此,我们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会有哪些不确定因素,可能出现哪些不同的发展方向。在预设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主体性等这些含有“生成性”的因素,机智调整一节课的教学板块。生成的资源需要我们去用心捕捉。更需要用智慧去准确、及时地鉴别选择,适当开发利用。使其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
二、从重教学环节的设计走向重文本解读和学生研究
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研读文本、研究学生上。教师自己对教学文本的体验、感悟和解读的深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节课的质量。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应从“教课本”转变到“用课本学”的理念上来。课本仅是课程教学的一份基础材料,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让学生学好教材是完成课程计划的基本要求和手段之一,是师生共同走人教材、完成课程计划及课程目标的手段之一。师生还必须走出教材。如果教师没有走出教材、走出课堂的意识和勇气,课本也不可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更难适应课本以外的内容、学校以外的环境。这就需要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方方面面,变机械为机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从随意性捕捉资源走向机智把握有效性的资源
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具有方向上的不确定性。在课堂生成中要机智地把握好方向,适时地做出反应和调整。方向的不同,教育价值也不一样,有的还可能产生负面效应。所以,既要尊重教学生成,又要尊重生成事实,讲究科学:既要有教师的宽容和学生的自主,又要有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共识。课堂教学中孕育着大量的生成资源,不能全盘盲目接收。必须围绕“课程与教学目标”来呵护、选择、发展、运用生成。兼顾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教师要敏锐机智地把握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成长和个性发展的原始、真实、有价值的资源,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关注学生的回答。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也最能反应学生的差异。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回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有利于教学拓展推进的资源。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并提供及时的反馈。
2关注学生的讨论。学生学得如何,写在他们的神态、表情、动作上。想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教师就要以一个小组成员的身份加入到学习小组当中,坐下来看学生,倾听学生的讨论,激发学生吐露心声,听到真实的语言,从中获得全面而原始的资源。
3关注学生的质疑。学生质疑是他们积极思考的结果,教师要倾听学生质疑,准确把握意思。引导释疑排难。避免因没有倾听而改变了学生质疑的本意。或是没听清楚而置之不理的情形,不能让真实有价值的资源溜掉。
“课是为学生而上,而且永远是为学生而上的”所蕴含的哲理告诉我们:课堂生成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教学设计的开发,动态生成的促进,需要师生焕发智慧与热情,以开放的心态去应对生成。教学思维的碰撞是课堂的惊喜,教师要善于悦纳学生的主见(甚至是雏见),给予呵护引导,坚持过程、结果并重。要真正容纳学生的生成,就要真正尊重学生,就要从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认识把握利用动态生存资源的重要性,并真正落实在行为实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