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技术手段 优化语文课堂

2009-11-24 07:54侯翠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28期
关键词:林黛玉教学资源意象

侯翠芳

1 前言

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对现代作品、文言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其内容极为庞杂。在传统的梳理知识点,建立知识网络系统的同时,笔者借助多种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2 声形并茂,激活兴趣

多媒体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显示出来的高超的技术特性,是传统的教育教学工作无法比拟的。信息网络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带来难得的创新契机。这其中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学生可以从网上随时随意浏览与下载自己需要的知识,网络成为现代学生学习新知的又一新天地。这就需要教学者在课前为学生更便捷地获得知识而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这方面的主要任务就是制作课堂、文本所需的教学课件。

如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笔者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自制的教学课件,将其置于网络环境之下,学生便可随时浏览课件内容,根据课件中的文字、图片、录像资料来了解作品《红楼梦》的相关的背景知识。这些都是在课前由学生完成的,待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便进入正式学习本课的环节。学生在网上的课件中观看了电视剧《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阅读了精选的脂评本《红楼梦》,开拓了阅读的视野,对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在线听到一首首动人的插曲,而且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去欣赏歌词,从中把握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所有的这些声、色,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他们开始关注作品人物的命运,对作品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不仅是课件。他们能够设身处地的去理解林黛玉的遭遇,努力去捕捉林黛玉的这一段心路历程,于是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的分析也就迎刃而解。

荀子指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所以,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信息手段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缩短作品与学生之间的时代差距,以最新鲜的画面和最生动的感官冲击,直观形象地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其实在高二,这样的活动课堂是屡见不鲜的,学生对多媒体的名著名篇欣赏课的兴趣极高,从《祝福》到《药》,从《林黛玉进贾府》到《智取生辰纲》,从《雷雨》到《茶馆》,学生无论上哪一节课,都要提早主动问语文课讲什么、看什么、学什么,积极帮教师准备播放器材。有的学生比较擅长制作电脑软件,自告奋勇加入到制作课件的行列中来。课后学生围着教师或探讨作品的人物性格,或对作品提出某些疑问与设想。还有的学生觉得课上时间太短,欣赏作品还不过瘾,便找来整部作品阅读,在网上查寻有关资料,也算是大快朵颐。

3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新课程整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实现合作学习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与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与分享。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通过局域网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合作学习能力,与别的学生交换意见和看法,在交流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这样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式探索,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全体学生共享,每个学生都可在众多不同的看法中认识世界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诗的唐朝”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必修2中的一个单元,共选取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14首唐诗,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和鉴赏,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必须教给学生鉴赏古诗的方法,而把握意象是鉴赏古诗的关键,也是历年高考的考点。所以在教授本单元的过程中,笔者一直围绕鉴赏古诗的方法这一教学重点,把握意象这一教学难点来组织教学。

仅靠课堂教学还不能使学生达到知识的迁移,最终形成能力,学生还需要通过阅读、鉴赏、分析和交流大量的古典诗词作品,做各种题型的练习题。传统的练习题比较枯燥,学生从主观上就厌倦,很难进行自主合作交流。所以笔者发挥自身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特长,利用业余时间,收集大量的文字、图片和视频动画资料,最后选取“明月”这一意象,建构“明月几时有”教学资源网站。

本单元结束后,当笔者把学生带到计算机多媒体教室进行网络探讨时,学生兴奋不已,跃跃欲试。笔者首先请学生浏览教学资源网站上的“历代咏月诗词”网页,请他们分析咏月诗中“月”的意象是否一致。各小组可以借助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合作交流,简单为“月”的意象进行归类。然后抛出“为什么月亮会不约而同地成为众多诗人诗中的意象”这一问题,再次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学生可参考教学资源网站中的“月亮传说”“月球探密”“月光八音盒”等网页讨论交流,然后把他们的结论发布到BBS上。有的小组重点分析李白诗中的明月;有的小组阐述仲秋佳节赏月的习俗使杜甫咏叹出“月是故乡明”的千古绝句;有的小组认为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引发了古人对生命和宇宙思考,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便是这样的代表。教学至此,笔者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学生非常有成就感。

(作者单位:河北省尚义县职业技术中学)

猜你喜欢
林黛玉教学资源意象
抚远意象等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林黛玉眼中的“大”和“小”——《林黛玉进贾府》建筑居室的探究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玉人”意象蠡测
从林黛玉之死看刘心武的荒谬语言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