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运用幽默的四个“激活点”

2009-11-19 09:16陈建军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09年9期
关键词:份数辨析陈老师

陈建军

教学幽默是指用富有情趣、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创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情境的教学艺术形式。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巧妙地、适时适度地运用幽默,能让学生产生积极愉快的感觉,消除紧张和疲劳,在形象的比方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对课堂教学起到催化和促进作用。下面从数学教学环节的视角,分别谈谈怎样在导入、新授、练习、小结等环节中运用幽默来激活学生的主动学习。

一、在幽默中导入——激活“兴奋点”

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学生的参与,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自主建构和主动生成都成了空话。促进主动参与的内在动机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新知学习的导入阶段,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采用幽默风趣的形式,激活学生参与学习的“兴奋点”,使学生在最短时间里被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教学“商不变规律”一课,在导入环节,教师首先出示一张自己的一寸照片,对学生说:“有人想和大家交个朋友,他是谁啊?”学生齐声说:“陈老师。”教师接着问:“你们为什么一眼就能认出是陈老师呢?他和站在你们面前的陈老师相比,有什么变化?”学生说:“照片中的陈老师和原来的陈老师很像,只是变小了。”教师追问道:“怎么变的呢?如果拍照时,陈老师的眼睛变小了,嘴巴不变,鼻子还变大了,那照片中的陈老师不是成丑八怪了吗?”学生哈哈大笑后说道:“各部分都要缩小,不能一个缩小,一个变大,也不能不变。”另一个学生补充道:“各部分要缩小一样多。”这个案例以生活原型开篇,从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拍照”侃起。在幽默风趣的师生共聊中,学生兴趣盎然,笑声不断,学习的“兴奋点”被充分激活,并在笑声中有所感悟。该导入巧妙地渗透了“同时”“缩小”“相同”这些商不变规律中的关键词,为后面深刻理解本质特征铺好了台阶,减缓了坡度。

二、在幽默中点拨——激活“内化点”

点拨的“点”是指给学生某种启发性指示,“拨”是指为学生拨开学习上的迷雾。学生在学习时遇到一些疑问,产生一些误解,思维被阻塞等现象是很正常的,此时教师如果巧妙地运用幽默的点拨,帮助学生化解畏难的情绪,扫清学习进程中的障碍,使他们思维通畅、拨云见雾、豁然开朗,进而将所学新知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这种艺术性的及时点拨,就像雪中送炭,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一位教师教学“分数的认识”一课,让学生说说写一个分数的顺序,一生认为应该先写分数线,再从下往上写,但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写,他说不出来。此时,教师幽默地说了一句:“没有妈哪来的儿子。”教室里顿时哄堂大笑,在笑声中马上有学生得到了启发,说:“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所取的份数,先有平均分的份数,才能有所取的份数,所以把平均分的份数叫分母,把所取的份数叫分子,所以要先写分母再写分子。”教师评价道:“分析得真好,这不就像先有妈后有儿子吗?”接着教师趁热打铁,继续追问道:“世界上有没有儿子比母亲大的?有没有儿子和母亲年龄相等的?”从而形象地得出:儿子比母亲小的分数是真分数,儿子比母亲大或相等的分数是假分数。通过教师幽默诙谐的点拨,学生内化新知的热情被激活了,他们对分数的认识更加深刻了,甚至终身难忘!

三、在幽默中纠错——激活“辨析点”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是怎样有效地引领学生辨析错误,通过对错误的剖析与纠正,引以为戒。教师们经常会有这样的埋怨:这道题目我已经强调过好多次了,但学生总是记不住,还是会错。仔细分析一下,这里面有学生理解方面的因素,也有教师在纠错时给学生留下印象不深刻的原因。如果教师在纠错时能加点“调料”,运用幽默来激活正误知识的“辨析点”,让学生在发自内心的笑声中,思想受到启迪、视界变得敞亮、心灵彼此接纳,从而使学生将出错的教训深深地印入脑海中,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纠错的效果。例如,一位教师发现班里的学生在写“6、8、9”这些数字时,总是书写不规范,经常会出现“6”不出头,“8”上面写得很小变成了半截,“9”下面的尾巴很短。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编了一个幽默的小故事,让学生去辨析:一个小孩在路上遇到一农夫钓鱼回来,便问:“叔叔,您今天钓到了几条鱼?”农夫说:“我钓到6条没头的,8条半截的,9条没尾的,你猜是几条?”(答案:0条)又如,在练习长度单位时,一位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老师的身高为17()。一位学生不假思索地抢答:“您的身高为17厘米。”教师故意蹲下来,幽默地边挪步边说:“我是小人国的吗?”学生听了哈哈大笑,在笑声中加深了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四、在幽默中小结——激活“反思点”

一堂课的小结就如一曲乐章的尾声,设计得好,就会有掷地有声、余音缭绕、回味无穷之感。好的结尾能“高潮迭起”,或“画龙点睛”,或“前后呼应”,或“又入佳境”,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与学习,成为连接课内与课外、连接前后两节课的纽带。如何设计一堂课的小结?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关键是要做到简洁明快、灵活多变、新鲜有趣、耐人寻味,如果在小结中加点“幽默”,能够使有点疲劳的学生重振精神,愉快地展开学习旅程的回顾与反思,并使他们感受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例如,一位教师教学“轴对称图形”,快要下课时,一生举起双手,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顿时全堂哄笑。笑声中,教师机灵一动,说道:“看来下课时间到了,大家有些疲劳需要休息了,这位同学用动作发出了信号。你们觉得这位同学打哈欠的姿势美吗?”学生都说不美,还说他懒洋洋的,没精神。教师随即对称地高举双手,又平举双手,问道:“老师的这些造型美吗?为什么?”(让学生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展开反思)学生说比那位同学的美多了,因为老师的动作是对称的。教师接着幽默地说:“看来打哈欠的姿势要做得对称一点,让大家得到美的享受。”学生又爽朗地笑了。教师又问道:“如果把老师的这些姿势拍成照片,是一幅什么图形呢?”学生说是轴对称图形。教师最后小结道:“这节课我们就以拍照作为结束,请大家先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然后运用这些知识做一个动作,老师把你的姿势拍成照片,看谁的造型最美。”学生兴致非常高,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对称动作,教学在高潮中结束。

总之,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适时适度地妙用幽默法,课堂就会被点缀得其乐融融、活灵活现、神采飞扬。因为幽默是一种“柔化剂”,可以消除紧张;幽默是一种“强化剂”,可以亢奋思维;幽默是一种“催化剂”,可以化解矛盾。幽默为数学课充满了笑的活力,激趣、启悟、固知、纠错,一切尽在笑声中。

猜你喜欢
份数辨析陈老师
如何利用题组训练提高分数“量”与“率”的区分度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我的科学老师
小陈老师来上课
我们的“开心果”
把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吧
“份数法”的妙用
正误辨析一例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
妙用“不变量”的最小公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