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丽芳
在解答一些有关比的复杂的应用题时,如果善于从已知条件中找出“不变量”,然后求出“不变量”的最小公倍数,使“不变量”的份数相同,那么复杂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不变量”要根据具体题目确定,可能是其中的某一个数量,也可能是总量,还可能是某两个量的差。
【例1】甲、乙两个班原有图书本数的比是5:6,如果甲增加125本,这时两个班图书本数的比是5:4。两个班原来各有图书多少本?
【分析与解】由题意可知,乙班的图书本数没有变。乙班的图书本数是“不变量”,但份数变化了,原来是6份,现在是4份。如果能使这两种情况中乙班的图书份数相同,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我们先求出6和4的最小公倍数12。
原来:甲:乙=5:6=10:12
现在:甲:乙=5:4=15:12
这样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中,乙班的份数都是12份。由此可知,甲增加的125本,相当于15-10=5(份),每份数是125÷5=25(本)。所以,甲班原来图书本数就是25×10=250(本),乙班原来图书本数就是25×12=300(本)。
【例2】甲、乙两袋大米原来的重量比是4:3,如果从甲袋取20千克放入乙袋中,这时甲、乙两袋大米的重量比是1:1。原来甲、乙两袋大米各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由题意可知,虽然甲、乙两袋大米都发生了变化,但两袋大米的总重量没有变化。总重量是“不变量”,但总份数发生了变化。原来的总份数是4+3=7(份),现在的是1+1=2(份)。我们不妨借用“不变量”的最小公倍数,即借用总份数7和2的最小公倍数14来巧解题。
原来:甲:乙=4:3=8:6
现在:甲:乙=1:1=7:7
这样就使得两种情况的总份数都是14份。由此可知,对甲袋而言,减少20千克的大米,相当于减少了8-7=1(份),每份是20÷1=20(千克)。所以,原来甲袋有大米20×8=160(千克),乙袋有大米20×6=120(千克)。
【例3】甲、乙两件衣服原来的价格比是7:4,后来两件衣服都降价140元,两件衣服的价格比是7:2。甲、乙两件衣服原来的价格是多少元?
【分析与解】因为甲、乙两件衣服都降价140元,所以降价前后两件衣服的价格差不变。价格差是“不变量”,但价格差的份数发生了变化。降价前两件衣服的价格差为7-4=3(份),降价后两件衣服的价格差为7-2=5(份),如果能使降价前后的价格差的份数相同,问题也就解决了。3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15。
原来:甲:乙=7:4=35:20
现在:甲:乙=7:2=21:6
这样降价前后的价格差都是15份。由此可知,甲衣服的价格下降140元,也就是降价了35-21=14(份),每份是140÷14=10(元)。所以,甲衣服的价格是10×35=350(元),乙衣服的价格是10×20=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