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淑品
美国著名的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说:“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合作学习的低效或无效的现象仍大量存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内异质”是指组内的智力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这就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是指组与缀之间总体智力水平大致上相同,这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小组的组成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交际能力等。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要求组内每一个成员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每学期调整一次。将学生的座位按异质小组适当调动,然后按座次就近组合,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便,且小组成员相对固定。合作时,推选一人担任组长,分配工作,确保每人都有开口的机会;一人记录大家的答案;一人负责纠正所说的英语的准确性;一人代表小组发言。当然小组间的角色也可以互换。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学会归纳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鼓励了学生的协助精神。
二、有效地开展活动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
(一)明确任务,给足时间
合作学习应该是适时的,必须有明确的任务,新课程提倡任务型教学,而大部分task都需要通过合作(如pairwork和groupwork)来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在每次的合作前深入研究教材,设计好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任务,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提出任务,让学生明白合作的目的,给足合作的时间,注重个体的独立思考,确保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和表现的机会。
(二)善于组织有价值的内容来开展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只有短短45分钟,要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必须科学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合作学习的任务应有一定的难度,问题应有一定的挑战性,应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个体独立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问题还应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开放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小组活动的激情,以发挥共同体的创造性;选择的问题必须是任务比较多,依靠个人力量难以在短时内解决,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较快解决的学习内容;避免将肤浅的、简单的问题都作为学习内容进行分组讨论。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真正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三)选择适当的方式来开展合作学习
一般来说在一节课内,开展一到三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为宜,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展开讨论,从而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要注意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如小组合作讨论学习,这是我们最常见常用的方式。即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此外,还可以有其它的小组合作方式,如小组合作分工学习,即将某一大问题或大任务分割成一定数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定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在各自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总结。
三、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一)安全的心理环境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气勃勃。
(二)热情的帮助环境
全班十多个小组中,免不了有些因组长的组织能力的偏低,尚不成熟;或因小组整体实力偏差等原因而无法顺利地展开合作。这时候,教师应因组而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教师可以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让学生觉察不出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助。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他们多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以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热情。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造条件。
(三)真诚的激励环境
适时适当的激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并运用好这个课堂杠杆,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甚至各执己见的合作学习氛围,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总之,教师一定要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有效、恰当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使它真正成为学生交流沟通、增进认识、形成合作观念和群体创造意识、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