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燕
【摘 要】有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非常令人担忧。大学生中因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休学、退学人数的比例相当高,而且呈现上升的趋势。本文对于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及相关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咨询 人才培养
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不可忽视。大学生中因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休学、退学人数的比例相当高,而且呈现上升的趋势。因大学生心理障碍引发的各类校园突发事件有增无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党中央一直十分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胡锦涛主席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那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到底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它与其它教育环节以及我们最终的教育目标又是怎样的辨证关系呢?根据教育部社政司的有关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释和理解。
1.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重要的工作目标。人才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实践证明,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的基础,大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便无法很好地完成学业,更无力承担未来建设祖国的责任。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能忽视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基础性作用的心理素质,不能忽视旨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德育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的变化,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也更加繁重和艰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强调学校德育工作时曾指出:“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着社会、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高,成才欲望强,但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稳定。随着社会的变革,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多样和具体化,大学生的发展压力特别是竞争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等普遍加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的增多,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这个角度讲,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促进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切实要求。
二、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健全的心智为根本任务的,应当着眼于全局,着力于帮助全体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的认识。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努力营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使学生了解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掌握一般的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对暂时的心理不适进行调节,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讲座、报告、心理沙龙、主题班会等为载体,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可成立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并积极指导协会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活动,如心理培训、电影赏析、心理沙龙等,提高学生的心理自助及助人能力。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注重活动的内容及方式、方法,尤其要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网络工作,努力搭建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平台。
2.必须努力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积极开展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要在大学新生入学之初通过采用科学的心理测量工具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及早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对那些心理困扰较为严重的学生要逐一访谈,并根据访谈情况给予积极、有效的心理帮助或心理干预,实行动态管理。并充分利用调查资料,结合日常咨询记录等,按学院、班级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这种心理档案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依据,不仅便于我们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和共性问题,及时发现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自我了解、自我认识,预防心理问题,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要积极构建学校、学院、班级、医院四级心理防护网络,形成早发现、早评估、早预防、早干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个人、家庭、学校、社会整合的心理健康支持系统。要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要抓基层,积极推行班级心理委员制度、院系心理危机学生月报制度、心理异常学生及时报告制度、来访学生心理信息反馈制度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院系与班级之间心理信息的相互沟通及交流体系。
3.积极开展心理咨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咨询制度,聘请心理卫生专家,采用门诊咨询、书信咨询、电话咨询和咨询等方式对各种心理疾病以及学习挫折、人际冲突、性格障碍、环境不适等引起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进行个别咨询,化解或缓解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加强咨询队伍建设,对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和大学生教育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心理咨询业务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咨询业务水平,从而达到有效地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咨询工作。
4.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工作中要积极构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心理训练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教材建设,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采取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易于被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努力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发挥课程的心理知识普及、心理素质培养功能。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人才培养、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感,要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从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高度,从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高度,深刻理解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小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思考[J].新西部(下半月),2008,(07).
[2]刘金兰.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06).
[3]曹英,胡鸿,肖丽梅.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