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笔画写生教学中创作意识的培养

2009-11-17 09:04毛雪琴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4期
关键词:工笔画个性学生

毛雪琴

【摘 要】工笔画写生和创作虽然在表现的目的、功能上有相异,但在表现手法和造型规律上却相互融合。在中国画专业进行工笔画写生教学,应充分利用写生与创作之间的互融性,将创作教学的一些有益因素贯穿到写生教学中,这样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工笔画写生教学的表现语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以后的创作课教学打下基础。

【关键词】工笔画 写生课 学生 个性 创作意识

写生是绘画造型的基础之一,是以实物为观察对象直接加以描绘的作画方式。常用于技法练习。写生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促进观者的视觉、知觉和形象思维的发展。

我国工笔画历来就注重对自然和人物神情的观察与写生。工笔画写生源于“外师造化”的基本理论和“形神兼备”的造型观念。“写生”是历代有创造性画家的必由之路。

一、工笔画写生教学现状分析

当今美术院校的课堂“写生”起源于16世纪欧洲学院教学,20世纪初被引进我国美术院校成为最主要的教学形式之一。虽然艺术在当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写生仍是迄今被沿用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工笔画写生教学一直作为中国画学科造型训练的重要手段,它为美术教育的实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创造的许多教学形式法则,为今天的美术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艺术本质及其传承形式得以延伸和继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正视当今工笔画写生教学体系,虽然人们可以领略到新的教育理念正在成型和完善,但工笔画写生教学多以造型为目的,很少涉及创新和个性,绝大部分院校的写生题材限定在画室里,学生多是“依葫芦画瓢”,形式技法也过份依赖传统,作业因而缺乏灵悟优势。而美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模仿式的技能训练,而是在于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陶冶和创造力的培养。

可见,在当今工笔画写生教学体系中,人们对工笔画写生中创作理念的研究还没有成型和完善,所以研究和探讨工笔画写生教学中创作意识的教学方法、挖掘工笔画写生教学的创新精神,是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新课题和使命,它将会为推动、发展、完善工笔画写生教学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不断变革突破,推陈出新,反对陈陈相因,力主“笔墨当随时代”,艺术才能永葆活力。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体现是尊重多元选择和价值多元化。时代要求工笔画写生教学的艺术语言要积极地接纳现代形式语言,要能传达现代视觉形象和时代精神,这是当下工笔画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如何在写生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

创作是造型综合能力与艺术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如何培养学生具有个性审美倾向的创新品质,在保证学生打好扎实基本功的同时,通过写生课教学的多种方式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形成创作意识,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以思维的发散性为特征的。发散性思维,亦称“求异思维”。是不以常规,寻求变异和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要求沿着各种不同的方面去思考,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寻求思维的多项性,是人类进行创造活动的关键成分。写生必须从直觉感受出发,通过设问多种多样的质疑,由眼前的形象激起想象、联想,从而进入创作思维过程。思维是由问题引起,学生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获得知识和能力,所以教师如能设置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特征的问题,让学生学会由生活的一小点想到一大片,由眼前的一个形象联想到其他众多个性各异的形象,以此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

大学生正处在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高度发展和形成的阶段,教学中必须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展开丰富的联想,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还由于学生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不同,因此对形象感受时的情感体验也不尽相同,作为教师要允许这些差异的存在。例如,人物画写生教学时安排气质差异较大的模特进行写生前的观察,让学生分析他们各自的特征,体型、相貌、肤色各有哪些特点,最大的不同点在哪里,看到他们会联想到什么职业,不同职业会处在怎样的环境中……让学生在写生中由“甲”联想到“乙”或“丙”,也可以将具象的形象变为抽象的形象来进行构思。再根据对模特的感受来选择服装和相应道具,最后让学生对画面风格和技法的运用进行设计,是采用客观写实还是意象变形,白描、淡彩、还是重彩,勾勒填色还是没骨……以此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创造想象思维和培养观察能力。当然,学生的相关专业知识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前提,如果没有本专业的扎实素养,其创造性思维将会变成毫无意义的“胡思乱想”,是不能转化为创造力的。

2.鼓励学生多学科交叉学习

绘画创作是作者思维活动和身心体验的语言表达,这种表达生动与否取决于作者驾驭绘画语言的能力,取决于表现风格和表达形式和内涵。

如今,艺术的发展已经多元化,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体现是尊重多元选择和价值多元化。在工笔画写生教学中,个体对知识的掌握越多,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就会越深,对知识的运用就会越灵活,从而创造思维能力也就越强。没有内蕴深邃的文化哲理、思想精神,不重视画品和人格的修炼,艺术境界是不会高的,而知识素养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性,不仅掌握艺术领域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掌握其它领域的相关理论知识。做为中国画专业的学生,注重学习和借鉴传统艺术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强调的是“根”作用,没有根就没有“营养”,同时又强调从传统意识中走出来,其作品要取得有创造性的成绩,所以不能只在国画本专业领域内闭门造车,要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对西方各画种、设计艺术各门类、现代艺术、民间艺术等学科进行学习,并从中汲取有益元素,在向西方强国学习先进文化的同时,也要学习西方其人文精神。鼓励学生在写生时无论在形象造型技法语言上、还是主题情节上都可借鉴古今中外大师作品的主题或情节进行转换联,另外对非艺术领域的边缘学科也要进行了解、学习。在工笔画写生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相关边缘学科的知识,会有效的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推动工笔画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3.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张扬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文学入者,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可见自古以来它就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在我国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心理学认为,个性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艺术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一门学科,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要鼓励学生放开思考,寻求多方面解决问题的办法,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敢于标新立异。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他们的创作意识往往处于潜在、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其生长,促进发展。我们要正确认识学生审美倾向的表现和根源,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教师则要尊重学生个性审美倾向特征,并进行多形式的引导。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了自由张扬的个性,失去了超常的想象力,他的艺术生命就不能旺盛燃烧,艺术家本体内涵中最重要的意识就是自觉性创新意识,如果不能表现出一个真实、真正、与众不同的自我,就没有其艺术生涯中的前途。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不需模仿别人或追随他人,走自己的路才是艺术发展的正确途径,无论是传统的、现代的、东方的、西方的……都可以表达一个真正的自我。

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张扬个性是营造个人艺术情趣、保持创作活力、开启创作灵感的捷径。

4.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师不仅运用适当的技术去刺激鼓励指导学生的思考和自动学习,亦应视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能力和教材的内容,甚至教学的环境等,来决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便于学生的创造思维,有趣味,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继而形成创作意识。

在自然界的花木,虽然千种姿态,万种风情,但也精芜并存,不尽人意。“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高于生活,是要发挥作者的主观作用,要分清物象主次,主要的要强调,次要的要减弱,精彩之处要尽量去发挥。教学时给学生限定几种不同科目的植物进行写生,让学生对比每一种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形象特征,分析它们的枝、干、花、叶各具怎样的异同,它们都有什么特点,看到不同的植物会联想到什么意境?这种灵活的写生方式不仅把写生的对象表现得更完美,而且也培养与锻炼想象能力与组织能力。因此,要善于采用提炼取舍等加工手法,变自然形象为艺术形象。在不违反其生长规律的前提下,要敢于大胆取舍,凡是美的,尽量表现,反之坚决舍弃。既可以灵活移动位置,也可以把其它同类植株上美的花、叶、枝干移过来,也可以增加一些现场没有的内容,以达到形象更加典型、完美。甚至可以把形象局部打乱重组,打破常规,“移花接木”,按照自己的审美感受组合在画面上,以此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

色彩是绘画用以表现生活的重要手段。在中国绘画中,直至唐宋,绘画都以工笔重彩为主,所以色彩的种类丰富,在绘画材料历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仅据《历代名画记》的记载,唐代颜料的品种就达七十二种之多。自从宋代水墨画盛行以来,在文人标淡雅的趋势下,色彩在画面上逐渐淡化,与此同时,颜色品种也在迅速减少,色彩的运用有逐渐衰退的倾向。然而习画者应该对传统的绘画颜料有所认识,作多面性的发展,或与水墨作更佳的结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掌握色彩的传统表现、观察方法基础上,大胆地打破色彩的自然规律去表达自己对客观色彩的主观感受,写生时既可以“随类敷彩”,也可以“扫去粉黛”,鼓励学生大胆改变事物的色彩进行写生,无论是花鸟画还是人物画,一切设色原则都可以围绕画面效果进行。

工笔画写生教学的题材范围是宽泛的,课业的布置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打破了这个界限,就意味着写生作业不再是常说的“习作”,而可以成为“作品”了。

参考文献:

[1]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2]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3](宋)程颢,程颐撰,潘富恩导读.二程遗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4]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课题项目:本文系滨州学院教学研究立项项目“工笔画写生教学中创作意识的培养”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BZXYJY200802)。

猜你喜欢
工笔画个性学生
工笔画作品
工笔画
小学工笔画
赶不走的学生
粉红荷花工笔画法
学生写话
语言表达重“个性”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