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文化认同的大学生订单式培养模式分析

2009-11-17 09:04耿乃国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4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企业文化

耿乃国

【摘 要】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对于企业的发展更为重要,员工只有认同了企业文化,才会对企业产生归属感。传统意义上的“订单式”培养,是从专业教育角度出发,为特定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在学生工作中,可以通过与企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特定企业选拔、培养认同企业文化的员工,从而降低企业员工的离职率,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

【关键词】订单式培养 企业文化 大学生就业

为了使学校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需求,一些院校调整教学计划,针对企业的需求对学生进行订单式培养。在学生工作中,开展基于企业文化认同的学生实践活动,建立新型的基于企业文化认同的大学生订单式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降低企业员工的离职率,并将对大学生就业工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随着教育的迅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11万,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激增,使得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就业难一方面表现为就业率下降,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的盲目性,表现为在择业上的短期行为,新毕业的大学生离职率普遍较高。离职率过高,无疑会给学生和企业都带来巨大的损失。可见,在如此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下,转变就业观念,采取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势在必行。

二、传统意义上,“订单式”培养模式的优缺点

“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指教学部门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进行合作,在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地点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由此可见,“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整个“生产”过程需要供需双方的精诚合作,其目的是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无缝对接”,使毕业生“零距离”上岗。

1.“订单式”培养模式的优点

第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市场对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为企业培养了各类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满足了市场的需求,避免人才培养的滞后性;第二,企业在“订单式”人才培养中能够了解到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发展程度与学习状况都有很好的了解,减少了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并根据学生的培养状况安排适合的岗位;第三,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明确工作方向,从而节省了寻找工作的成本与时间。同时,企业也降低了人才招聘与培训的成本;第四,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之间加强了合作,为学校科研工作和企业技术攻关提供了平台。

2.“订单式”培养模式的缺点

第一,增加企业成本。企业需要支付未来人才需求方向的预测成本与风险成本。第二,固定学生的所属企业与发展方向。这样,就可能会失去其他行业发展的机会,可能会造成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的狭窄和单一。第三,可操作性不强。由于受到人才培养周期性强,市场经济中人才需求变化快,教学计划调整涉及面广等因素的制约,“订单式”人才培养存在着一定的操作困难。

三、企业文化认同的重要性分析

1.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指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真正的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的共同目标,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功的企业文化可以成就一个企业,失败的企业文化也可以毁灭一个企业,企业文化是每个成功企业必须具有的理念,它在市场大潮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企业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对于员工来说,一个企业的员工如果对企业文化没有认同感,就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就不会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同样,一个企业也会刻意地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在对员工的培养和提拔晋升上,也会对认同本公司企业文化的员工给予更多的机会,给他们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空间,从而凝聚那些认同本公司企业文化的员工。因此,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对于员工的自身发展和企业的经营管理都至关重要。

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文化认同的“订单式”培养模式

通过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可以使大学生通过与企业不间断的接触,了解和适应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使学生对自己将要工作的企业的文化产生认同感。进而增加大学生就业的成功率,降低企业员工的离职率。在学生工作中,形成一种以社会实践为主要形式的基于企业文化认同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1.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识社会的有效途径

由于受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影响,应试教育仍是我国各级教育机构的主要教育形式。尤其是在考试之前,社会实践是学生家长和学校最不愿意去做的事。正因为如此,在当今的大学生中,集中存在着动手能力差,社会实践能力弱,对企业情况了解少等劣势。那么,要想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充分接触社会,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此,真正做到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2.校企合作是实现“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有效手段

企业的最终目标是追求利润,在企业追求利润的同时,也应肩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就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有力体现。加强校企合作,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弘扬了自身的文化,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基于企业文化认同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能使学校、企业、学生三者之间实现“共赢”,这种合作或共建对企业和学校是互补的。及时抓住这个利益结合点,是订单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也是订单教育保持规模发展的基础。紧密依托企业,共同建立产学研紧密合作的运行机制,已经成为深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当务之急。只有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才能做到既宣传了企业的文化和理念,又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有效地保障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

3.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是“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有效载体

为了实现学生能够在其认同的具有特定文化的企业中工作,学校就要针对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只有具有一定数量的社会实践基地的支撑,在校学生才能够广泛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才会有发展的空间和载体,进而才能为人才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同时降低企业员工的离职率。

4.建立专业化师资队伍是“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有力保障

师资力量建设要紧密结合实际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的要求,全力构建并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是保证校企联合教学模式得以落实的前提。同时要多渠道解决师资来源:一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创造条件并鼓励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或是选派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锻炼,增强实践能力;二是培养和推出一批适应实践教学的“名牌教师”及专业学科带头人,推动实践教学的深入发展。

五、基于企业文化认同的“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具体操作措施

在具体工作中,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在低年级学生中,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使学生对企业的文化获得一定程度的感性认识。在高年级学生中,要让学生深入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去,了解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深入了解和适应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产生认同感的学生,企业可以进一步加强培训的力度,从而通过“筛选”和“培养”的过程,达到为企业“订单式”培养的目标。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员工对就职企业所具有的企业文化的认同,对员工和企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要。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了解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学生工作中,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在校学生与企业的交流,能够使学生在毕业前对将要就职的企业的文化有所了解,这样,既降低了学生择业的盲目性,同时也降低了企业招聘人才的盲目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降低了企业员工的离职率,从而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者之间的“共赢”,为从根本上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了可行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刘巧华.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甘肃科技,2008,(6).

[2]张涛,谢璐.“订单式”培养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吴跃峰,祝莺莺.高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8,(11).

[4]张利,耿晔.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指导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2009,(3).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企业文化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浅谈怎样做好企业党建思想文化工作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经营管理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