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鹏华
课堂是教师一生的舞台,如何运用好这个舞台,跳出最美的舞蹈呢?
一、 激情是舞蹈演绎的积淀
一个没有激情的舞者永远不能调动观众的情感。如何才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融入这场舞蹈?
1. 教师的激情——需要控制的情感
教师也是人,情绪的低落,心情焦躁在所难免,但是这种情绪绝对不能带到教育的舞台上来。作为舞者,在教材烂熟于心的基础上,教师应学会将自己的心灵融入文本,把一个个文字转化成真挚的情感传递给孩子们。一场或热情似火,或清扬洒脱的舞蹈,在激情融入后肯定会更具感染力,声情并茂地传递,激情奔放的语言……相信这样的演绎定会令学生终生难忘。
2. 学生的激情——需要调动的情感
如果说教师的情感是动力,学生的情感则是达成教学佳境的关键。学习有了“情”才能真正进入课文佳境。虽然学生的热情难以维持,却可以调动。想象的飞扬、动情的话语、多媒体的运用,都是有效手段。如《雨点》这篇课文,可以通过孩子自己来想象:雨点会落到哪里?都是什么样子的呀?当他们体会到“散步”“奔跑”“跳跃”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时,孩子们的感情和想象的闸门就开启了,必将演绎出一段“文本、教师、学生的协奏曲”。
二、 尊重是舞蹈演绎的基本
尊重已是老话重谈,它的重要性在这个舞台上同样无可替代,它是整场演出得以进行的根本。
1. 兴趣激发——舞蹈存在的依据
不能吸引观众的舞蹈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语文课堂更是如此。在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一件难事。直观演示、旁征博引、巧设悬念……都可以营造“我想学”的教学氛围。如在教学《大海睡了》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放映大海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大海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你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们渴求的眼神!孩子们太想了解大海了,这时,若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还想知道大海的一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立刻,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2. 平等对话——舞蹈气氛的活跃
课堂这个舞台不仅要吸引学生,还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共鸣,而“沟通”就是最好的方法。课堂中可以设计一些这样的问话:“你想对文中某一人物说些什么?”“此时此刻,如果你是文中的某一人物,你会怎么说?怎么做?”以此来引导学生去想象,或与课文中的人物对话,或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当然,别忘了孩子们之间的对话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质疑、学生评价……教师在各种对话中教会孩子与人交往,增强合作意识。
三、 领会是舞蹈演绎的追求
成功的舞蹈应使观众心领神会,成功的教育应使学生的领会能力逐步提高。
1. 文本语言——舞蹈形态的领会
《雨点》是一首优美活泼的儿童诗。“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孩子们一遍遍地读着,细细地品味,简直喜欢极了!我抓住机会引导孩子:“你觉得雨点还会落在什么地方呢?它会怎么样呢?我们也试着写写美妙的诗句,好吗?”看!学生马上就学会了:“雨点落到树叶上,在树叶上唱歌;雨点落到果园里,在果园里跳舞……”
2. 文本情感——舞蹈灵魂的领会
语言模仿仅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文章的“形”,而文章的“神”则需要通过移情去感悟了。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正确地感悟,发现他们有一些消极的想法时,要及时帮助,使之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如能适时记录,那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四、 思索是舞蹈演绎的延续
教育这个舞台可以生生不息,这源于思索的魅力。思索需要展示的平台,也离不开源头活水。
1. 展示塑造自信——舞蹈接力的精彩
孩子们喜欢展示自己,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如能提供展示的平台,既能充实课堂又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储备,岂不是一举两得?如“未”和“末”这一组形近字教学,由孩子们自己思考,竟上演了一出好戏:“未”表示未来,第二横比第一横长,因为未来越来越长;而“末”的第二横比第一横短,因为时间已是越来越短。放手让孩子展示吧,我们的舞台会更闪耀!
2. 阅读赢得未来——舞蹈生命的甘泉
有了阅读,语文教育的舞台就永远不会枯竭,因为它是这场舞蹈的生命之泉。和课本配套的相关读物可以推荐给学生,如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后,教师引领孩子阅读《毛泽东的少年故事》,使他们了解到更多的伟人经历。当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
(作者单位:连云港师专一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