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实施课外阅读的思考

2009-11-11 09:17徐春燕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09年8期
关键词:成泥岳飞屈原

徐春燕

和学生一起赏读古诗,是我在课外阅读中常爱做的事情。在与他们共读共赏的过程中,我常常觉得自己更深地走进了作者,也常常为学生的思绪飞扬所欣喜。以下记录了我和学生共同赏读古诗的片段,它深刻地提醒着我:只要实施有效的阅读指导,学生总能带给我们无限惊喜!

师: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中有这样一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句诗让你想起了什么?

生:我想起岳飞这个人。大家都知道,岳飞是一个民族大英雄,他的妈妈在他的背上刺上了“精忠报国”四个字。他也的确是这么做的,可是,他却被大奸贼秦桧害死了。但是,他的精神永远也不会死,永远在影响着我们。

师:你说得非常好!充分地理解了“只有香如故”。岳飞人死了,但精神不死,在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人。还有人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吗?

生:读了这句诗,我也想起了两首诗,好像有类似的意思。一首是于谦的《石灰吟》: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还有王冕的《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师:非常好,这是我们前不久才学习的两首诗。你能关注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还有吗?

生:刚才刘伟提到了岳飞,我也想起了一个人,想给大家介绍一下。他就是屈原。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我们爱吃粽子,其实,这是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投江的。他是楚国一位非常爱国的人,曾因劝谏国君不要亲近小人,结果得罪了国君,最后愤然投江。不过,他死得很值,因为,人们直到现在还在纪念着他。

师:嗯!屈原虽然死了,但是换来了人们的尊敬和纪念,可以说,他死得也是非常有价值的。补充介绍一点,屈原不仅是一位非常爱国的人,他还是一位文学家,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杰出的作品,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有突出贡献的人。其他同学还有想说的吗?

生:这句诗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部电视剧。一位共产党员被国民党反动派抓到了,在被敌人杀害的时候,敌人将他绑在一张凳子上,问他是要正面对着枪口还是背面对着枪口。结果他选择了正面对着枪口。他死了,但他死得有尊严,他的精神留在了人间。

师:你说得好!面对反动势力,不投降,不妥协,充分地表现出了一位共产党员应有的凛然正气!尽管“零落成泥碾作尘”,但却“香如故”!

一句诗引来学生如此丰富的联想、如此富有个性的体验,这是我在备课时不曾预设到的。精彩的生成在现实的课堂中无处不在,我们几乎每天都能感受到学生的回答超乎老师的预料之外,却又是独特体验。

在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课堂中,最能让课堂呈现生机的,便是学生精彩的发言,是学生透过别人的发言又获得了新的感受和体验。这样不断生成体验、表达感受的过程,既丰厚了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也让身为老师的我不断感受到课外阅读鲜活的生命力,更加感受到课外阅读对学生生命成长的促进作用。

那么,如何在课外阅读中提高学生的认识、丰富学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让课外阅读做得更专业呢?笔者在自己的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践中尝试着这样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 读前有问——用问题引领课外阅读

在我们班,除了一直坚持全班诵读传统国学经典、古诗词之外,优秀的中外文学名著、儿童文学、绘本等书籍也是我和学生们常常涉足的。但不管读哪一类型的书,我尽量在班级中创造“师生共读”的氛围。在向孩子们推荐每一本书之前,我都已经对这本书进行了比较细致地阅读,并归纳与内容相关的两到三个重要的问题。在向学生推荐的时候,不仅介绍了书的内容、作者,同时推出的还有那两三个重要的问题。孩子都是有好奇心的,只要问题提的足够有吸引力,他们一定会期待着在阅读的过程中揭开谜底。

例如,我们班在全班共读《小女生金贝贝》一书的时候,我在向学生介绍这本书之后,提出了这样的两个问题:1、 小女生金贝贝是一个很受老师喜欢的学生,请在书中找出至少三个理由。2、 小女生金贝贝是一个不太受老师喜欢的学生,请在书中至少找出三个理由。3、 想一想,金贝贝的老师到底喜欢不喜欢她呢?

这样三个问题的提出,孩子很感兴趣。因为问题似乎是矛盾的,而答案就在书中,必须读完整本书才能找出答案来。孩子的阅读兴趣一旦被激发,读书的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

同时,孩子在阅读的时候是有着任务的,这也避免了孩子出现读完就过,一点不往心里去的坏习惯。并且,在问题的引领下,课外阅读的过程更有思维的含量,也更加体现了课外阅读的质量,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 读中有思——让思考促进课外阅读

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同时还要在自己读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留待阅读之后的全班反馈中相互提问,互相交流读书的体会。

从实践操作看,这个过程很受学生欢迎,同时也很好地检查了学生读书的效果。并且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问话越来越完整,也越来越有思维的含量。他们的提问,不再仅仅局限于故事的内容,有一些读书能力强的学生总能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

我们在全班共读著名的绘本《失落的一角》和《失落的一角遇到大圆满》这两本姊妹篇时,有一个学生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失落的一角》中,失落的一角分明觉得那样的自己是最好的,可以歌唱,才是自己。可是为什么当她遇到大圆满之后,她就努力地改变自己,非要把自己也变成个圆?而且,她的改变是那么的痛苦!我不懂,做自己不是挺好的吗?

这个孩子的问题在班级的集体反馈中抛出后,学生们畅所欲言,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又一次让我感受到了生成的精彩!

这样的场景,我在班级读书会中不止一次地看到,这样欣喜的感受我也不止一次地体验。读中有思,它让阅读不再浮于表面,而将阅读的过程放到了学生的心里,阅读更有广度和深度。

三、 读后反馈——以反馈深化阅读

比起读前有问与读中有思这两个环节,读后反馈是课外阅读中尤其是师生共读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体现的是课外阅读在学生的内心中究竟能走多远、课外阅读带给学生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这个环节里,身为老师的我常常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是智慧启迪智慧、真情唤起真情。

就像在之前“案例回放”的那个片段中,学生只因“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句诗,就想到了岳飞精忠报国。从岳飞的精忠报国又相互启发联想到了:于谦、王冕、屈原、共产党人。他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故事,默默地讲述“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那份坚定与淡然。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我们不断地强调深度阅读的时候,如何帮助或是指导我们的学生实现深度阅读,我个人觉得读后的反馈与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在反馈中,让学生相互提问与回答,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以此引发其他学生的思考,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有效地促进班级集体阅读的能力和有效性的提高。

在此,我们由衷地呼唤: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阅读成为和呼吸、吃饭、睡觉一样的需要,让阅读成为一种时尚。

(作者单位:南京市凤凰花园城小学)

猜你喜欢
成泥岳飞屈原
冬梅咏
岳飞和他的“岳家军”故事
梦见屈原
端午思屈原
屈原及其《离骚》(外三则)
岳飞
岳飞故事稗钞·序
治腮腺炎
屈原送米
脑筋急转弯